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岁时令节
0.00     定价 ¥ 28.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区图书馆
  • ISBN:
    9787532641338
  • 作      者:
    杨荫深编著
  • 出 版 社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日常事物原始本真

  

《事物掌故丛谈》按“岁时令节”、“神仙鬼怪”、“衣冠服饰”、“饮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杂物”、“游戏娱乐”、“谷蔬瓜果”、“花草竹木”分为九个大类,基本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囊括古今中外众多的典故常识。全套书杂以趣闻传说、轶事传奇,内容丰富充实、妙趣横生。

  

★史料价值弥足珍贵

  

追本溯源是《事物掌故丛谈》的超大特色。日常生活中人们熟知的事物起源于何时,又经过怎样的变化成为现今的状态。作者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这种追溯是以考证典籍的记载为基础撰写而成的。自称有“历史癖”的杨荫深先生遍览群书,通过精心梳理、严谨考证,将各类事物与掌故一一对应,令人豁然开朗、耳目一新。

  

★民俗文化市井百态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逐渐加深,大众对民俗文化的兴趣也日益浓厚。杨荫深先生是著名的古典文学史家和民俗学家,深厚的学养根底使这套书集文学历史、民间风俗于一体,按照杨荫深先生撰写《事物掌故丛谈》的初衷来说即:不谈军国大事、典章制度,只谈日常事物、风俗人情;不求深奥,只求生趣;不构鸿篇巨制,只图探明原委。

  

民间记忆亲近历史

  

《事物掌故丛谈》谈论的事物有五百余种,虽大都是散落在大历史之外的小场景、小事物,却是真正的民间记忆,现代人与古人通过这些日常事物的维系而变得亲近起来,历史仿佛也不再是遥远的过往:古人过端午节,我们也过;古人在冬至祭祀,我们在冬至也追思亡者;古人讴歌的牡丹、芍药,如今依然被赏玩……只是这几千年的岁月,其中的往事和故事只有翻开这套书,细读下来,才能明了。

  

名家荟萃清新舒心

  

高雅不俗,风雅兼具。上海辞书出版社特邀当代书画金石名家邓明、潘方尔、赵澄襄诸位先生分别题签、治印、配画,多种艺术形式与《事物掌故丛谈》的文字完美契合,相得益彰。在传统文化风雅典故的大集中,既可增加阅读乐趣,又能提高传统文化修养,在电子书时代可尽情体验阅读之乐。

展开
作者简介
  杨荫深(1908-1989),原名杨德恩,字泽夫,浙江鄞县人(今宁波市鄞州区)。中国古典文学史家、民俗学家。上海市第二至第六届政协委员。曾任中同俗文学会顾问、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顾问,上海辞书学会理事。历任商务印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审,《辞海》编委等职。主要著作有《先秦文学大纲》、《中国文学史大纲》、《中同学术家列传》、《五代文学》、《隋唐五代文学编年长编》、《中国古代游艺研究》、《古今小说来源考》、《中国民间文学概说》、《中围俗文学概论》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岁时令节》系《事物掌故丛谈》之一。

《事物掌故丛谈》是中国民俗和文学史专家杨荫深先生代表作。全套书分为“岁时令节”、“神仙鬼怪”、“衣冠服饰”、“饮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杂物”、“游戏娱乐”、“谷蔬瓜果”、“花草竹木”等九大类,探究了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种事物的最初来源及其历史演变,囊括古今中外众多的典故常识,基本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追本溯源是“事物掌故丛谈”的最大特色,日常生活中那些人们熟知的事物起源于何时,又经过了怎样的变化成为现今的形态。作者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这种追溯是以考证典籍的记载为基础撰写而成的。自称有“历史癖”的杨荫深先生遍览群书,通过精心梳理、严谨考证,将各类事物与掌故一一对应,令人豁然开朗、耳目一新。全套书杂以趣闻传说、轶事传奇,内容丰富充实、妙趣横生,是一部关于民俗文化、日常生活的百科全书。

 

其中,《岁时令节》主要记述中国传统的节日风俗和仪式从古至今的演变,其内容既有传承至今的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也有一些失传的节日如天贶节、十月朔等。作者在介绍这些传统节日的风俗时,尤其详细阐述了这些节日期间的饮食情况、奇闻异事,这些阐述都是引经据典,有确切的来源和出处,对于了解和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大有裨益,同时也可以看到古人妙趣横生的民间生活,体味捕捉到中国传统文化精致及讲究细节的神韵。

展开
目录
一 岁时
二 立春
三 元旦
四 财神日
五 人日
六 上元
七 社日
八 上巳
九 清明
一○ 浴佛节
一一 立夏
一二 端午
一三 天贶节
一四 伏日
一五 立秋
一六 七夕
一七 中元
一八 地藏王生日
一九 中秋
二○ 重阳
二一 十月朔
二二 冬至
二三 腊日
二四 祀灶日
二五 除夕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