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一片小树林
0.00     定价 ¥ 18.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区图书馆
  • ISBN:
    9787534683572
  • 作      者:
    王一梅著
  • 出 版 社 :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王一梅,一级作家。苏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全国儿童文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出版图书上百余册,代表作有《鼹鼠的月亮河》《会飞的青蛙》《城市的眼睛》《书本里的蚂蚁》等。作品多次被选入小学生语文课本,并多次被译成英文、韩文出版。作品获第十届中宣部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五届国家图书奖等国家级奖、冰心儿童图书奖以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奖项。王一梅的创作深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儿童观的影响,使其作品富有多元化的主题、丰富的想象力等特点,主张以爱来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具有真正的人文关怀。
展开
内容介绍
  《漂流屋·王一梅儿童文学精品系列:一片小树林》描绘了最纯真的中国乡村小学,塑造了理想中的教师形象,讲述一代师范生的教育梦想。
  20世纪80年代初,从南京晓庄师范毕业的杨瑞清来到五里村小学担任村小教师,面临的状况是学生不要上学,学校无校舍、无教师、无资金。
  无助、自卑、放任、孤独是当时五里村小学生面临的状况:无助的男孩杜斌斌,留级生,贫困的家在窑洞里;自卑的男孩颜海军,留级生,不小心弄断了杜斌斌的手指,就更加自卑;孤独的女孩曲小琴,“秧侉子”的女孩,父亲去世让她陷入孤独,外乡母亲最终带着她去了异乡;放任的朱大洲,看不惯老师的做法,与老师对着干。
  最终,他们都被大男孩式的校长杨瑞清、讲故事的陈天龙老师、永远住在学校的刘奶奶……这样一群老师和校工用真挚而执着的爱,渐渐带入希望的、温暖的生活,他们一起种树、盖校舍……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和坚守营造了一所属于农民孩子的快乐校园。
展开
精彩书摘
  “你怎么知道?”“杨校长也教过我们,他以前给我们上音乐课。”两人一路说着,已经到了一个窗口,窗下开满了栀子花,窗口放着一棵大叶子的绿色植物,像大菠菜。
  “这儿一定是杨校长的办公室。”朱大洲肯定地说。
  “你怎么知道?”文敏敏惊讶地说。
  “杨校长办公室窗口一直都有栀子花,窗台上一直都有‘大菠菜’。”朱大洲说着,喜悦起来,看来,老师是一点也没有变。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整洁的教室里,副校长刘平正在和同学们朗读《背影》。
  三十多年前,刘平也是这里的学生,而如今,他成了这里的副校长,和当年的校长杨瑞清成了同事。他从这里出发,又回到了这里。确切地说,他从当年的浦口镇五里村小学出发,又回到了五里村小学,如今的行知小学。
  五里村,有着阡陌纵横的田野,更有诸多传奇故事。
  自古以来,这里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太平天国时,五里村曾是制造火药的地方。楚霸王项羽的传说更使得这个小地方具有一种特别的苍凉感。
  从小刘平就听村里会说书的陈家人讲项羽的故事。在浦口人的故事里,项羽兵败垓下,一路逃到了浦口,在“高望”这个地方望了望源源而来的追兵深感英雄末路最终自刎在乌江边。
  项羽虽败了,却也死得明白、壮烈,当时乌江边的亭长愿意渡他过江,他却宁可死也不愿意回去,因为他觉得自己愧对江东父老,英雄气短,留给后人万千感慨。
  尽管这里曾经是轰轰烈烈、策马奔腾的沙场,到了20世纪80年代,却成了一个偏僻的小乡村。五里河缓缓流淌,人们洗衣织布,割草耕作,生息轮回,安安静静,恍惚间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纷纷退场,绿色的田野中铿锵的锣鼓声渐渐湮没。
  只有一代一代的陈家说书人仍在大树下说着传奇故事,传到陈天龙老师这一代,说书人当了老师,也算是光宗耀祖了。陈家的故事给小村人带来茶余饭后的许多乐趣。
  刘平背着一个有五角星的黄书包,听故事听入了迷。大树在半山腰,半山有一块平地,五间平房排成一排,树上一口大钟,敲起来“当当”响,全村都能听见。这便是五里村小学。
  校长黄有庆祖上办过私塾,他是村里最有学问的人。
  朱大洲认识刘平。刘平比朱大洲高一个年级,是班长,学习尖子。小时候的刘平,前额的头发剪得又平又直,有些西瓜头的样子。如今的刘平,浓密的头发像盖子,罩着瘦削的脸庞,依稀仍有小时候的模样。
  刚好下课,刘平在走廊遇到了朱大洲。
  “大洲——”刘平猜想到文敏敏带进来的应该是小时候的伙伴大洲。
  大洲的父亲是村长,说话间很有领导模样,大洲从小效仿父亲的做派,成为孩子王。
  “刘平——”朱大洲和刘平打过一架。凡是打过架的,朱大洲一个都不会忘记,见了面还格外亲热。
  “下课了,走,带你去见杨校长,他等你好久了。”穿过教学区是一片小树林。这是一片笔直向上、绿叶茵茵的杉树林。看到这片小树林,朱大洲一阵激动,像小时候那样,欢快地奔进小树林。
  他记得这里总共有一百棵杉树,是他小时候和老师们一起种下的,当年一人高的小树苗如今已经高过了旁边平房的屋顶,树干呈现出干净的红褐色。阳光透过碧绿的针叶,在地上留下斑斑驳驳的影子,林间光影交叠,一旁灰黑色屋瓦上覆盖着一层杉树棕色的落叶,几只麻雀正跳跃着在落叶间觅食。
  “这是我们当时的教室哦。”大洲走向树林边的那排平房,从窗户向里面望了望。屋子里桌椅搬空了,墙壁上黑板却还在,窗户也还是当年的样子。
  ……
展开
目录
1  浦口的背影
2  五里村小学
3  看云的大男孩
4  那年夏天
5  老校长
6  新学校
7  “江南七怪”
8  黑脸天龙
9  闯祸
10  三支彩笔
11  窑洞里的一家人
12  家访
13  快乐家园
14  取消留级
15  校长调走了
16  一辈子
17  壁画
18  趴根草
19  相信
20  还能更精彩
21  毕业证书
22  留下
23  男孩的地图
浦口日记:80年代的故事(代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