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亮后,就是十三日。
雨还在下,秀吉军照例按兵不动。光秀觉得这正是机会,抓紧巩固淀城及其他后方防御阵地。他像看到大鱼才急忙匆忙织网似的手忙脚乱。因此他当然不会主动出击。
正午时分,秀吉方出现一阵吵嚷。织田信孝与丹羽长秀军从大坂方向陆续赶来。
“终于来了。”
秀吉立即开始行动。他坐上轿子,在大雨中赶到大冢(今高槻南方河港)河岸,出迎信孝与长秀。
远远看到信孝与长秀,秀吉就从轿子里急忙跳下,在大雨中跑到信孝面前,单腿跪下道:
“啊,有二位大力鼎助,足可告慰右大臣在天之灵。”
信孝随意答道:
“辛苦了。”
秀吉站起,走到丹羽长秀身边,拉住长秀双手毕恭毕敬表示感谢。他小声说:
“不胜感谢。”
秀吉通过使者知道,为说服信孝,长秀费尽口舌。秀吉在雨中,把敌我情况大致介绍一遍。同时他还介绍了自己的攻打方针和阵地地形。这一带是淀川河流域平原中最狭窄地区。西边是突出山脉的天王山压顶而来,东岸有石清水八幡山逼近河川。
长秀和蔼地说:
“万事皆可酌情处理。”
他还说,事已至此,全听你的安排,不用在意,请随意指挥调动。
“那好。”
雨中军议就此结束。
秀吉丢下一声“那开始吧!”,像说开始捣年糕一般随便。他返回轿子命道:
“走!”
他与信孝和长秀商定,以他们新到大军为中军,布阵后方。而本为中军的秀吉直属军,则全部(除作预备队的羽柴秀长队外)转为前线部队,出发准备攻击。
后方军队按部署重新开始移动,一队接一队,不断向前推进。秀吉在大军开始移动前就坐上轿子亲往前线。轿子奔跑在山脚下街道上。秀吉从轿子里伸出头,挥动手,向移动中的人马大喊:
“抖擞精神!”
雨越下越大。秀吉连声大呼“精神抖擞,建立功勋!”与秀吉喊声呼应,移动的人马大潮发出更大轰鸣声,向前疾驰。
随着秀吉大军到达,前线原本零零星星的铁炮声,突然大变,双方几千杆铁炮一齐开火,山崩地裂。这时为后晌四时余。
明智军攻击也非常激烈。特别是从洞岭返回,加入前线的光秀第一家老斋藤利三军,把秀吉前线部队高山右近两千将兵轻松击破,直逼第二线中川濑兵卫军。濑兵卫呵斥自己的两千五百士卒,顽强抵抗。濑兵卫指挥打仗时恶口杂言不断,世上少有。他大喊:
“不准后退,后退者斩!”
同时指着想后退的骑士名大骂:
“某某兵卫,混账!”
看到勇敢骑士也连呼其名,口中喷火般大喊:
“某某兵卫,看到了!勇敢顽强,亲眼看到!”
即便如此,中川军要阻止斋藤利三军猛攻还是显得势单力薄。在这关键时刻,第三队池田胜入斋军参战,秀吉直属的加藤光泰也率军沿淀川河床赶来增援。斋藤利三军终于开始出现溃败迹象。
此时,从大路西侧天王山上发出震天枪声,枪弹暴雨般从右边泼向斋藤利三军右侧腹部。这一高地被中川濑兵卫预先派出的一队士兵占领,这一阵枪林弹雨,无疑将加速斋藤军崩溃。明智方松田政近为救援,率队企图抢夺天王山高地,却被濑兵卫军从山上居高临下攻击,同时还受到沿山麓增援而来的秀吉方堀道利队夹击,最后战死。
在此期间,秀吉把后方中军不断派往前线。但由于烟雨朦胧,硝烟弥漫,所以敌我到底谁胜谁败,肉眼难以分辨。不过前线不断派回的信使,使他能多少知道一些前线战况。“明智军先锋为谁?”
秀吉问。信使答道:第一队是斋藤利三,第二队是阿閇(bi)贞秀。先锋队之后,就是明智光秀亲自指挥的一万中军。
“内藏助(斋藤利三)情况如何?内藏助是否开始溃败?”
秀吉只问信使斋藤利三情况,他命信使关注斋藤利三是否溃败。秀吉专等这一明智光秀阵营最强部队,只要稍露溃败苗头,他便要展开下一步战斗。开战一小时后,斋藤军开始显出有些不稳。
秀吉抓住这一机会,即时命令全军发动总攻。他首先连续向右翼增派部队,命沿淀川河床向前推进。将兵们在沙地和河滩浅水上神速前进。能神速前进,还有一个原因是因光秀主要兵力大部在后方,这一带几乎没有守军。秀吉军这支右翼部队,进入明智先锋队侧面,摆出包围先锋队的态势。
这时斋藤害怕了,只能开始撤退。
光秀看到前线将要溃败,才急忙投入预备队。
“太迟!”
秀吉后来在谈起这次战役时为光秀感到惋惜。在观察战机方面,光秀总是慢秀吉一步。此时投入预备队,时机已晚。预备队到前线马上受到秀吉军围歼,纷纷溃败,连连后退。后方的明智军被后退士兵冲击,坚持不住,乱了阵脚,最后终于不打自败,开始四方逃散。这时自战斗开始刚两小时余。明智光秀暂时退却到胜龙寺城,企图集中诸将和残兵,准备反攻。但伊势贞兴等有力将领大半都已战死。看到如此惨状,明智光秀只好放弃作战,逃回近江坂本城去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