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与经典戏剧》:
《相思砚》作者梁孟昭乃是明末清初杭州人,梁孟昭的丈夫茅九仍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世家。茅九仍的曾祖父茅坤为明嘉靖年间进士,是个有名的藏书家。其祖父茅瓒曾高中科举状元,父亲茅见沧也有功名,曾任国史修撰。其女茅玉媛,字小素,亦为钱塘著名诗人和画家。自幼受母教,工诗词,善画山水,人赞其“不亚于母”。梁孟昭曾随同茅九仍游历金陵,寓居数年,忽感寒疾,临终前起坐焚香,鼓琴一曲而逝。她的死,同明末清初的诸多才女一样,温雅平静而又凄楚。
梁孟昭的一生是在思乡思亲的凄楚心境中度过的。她存世的六套散曲作品中,就有三首和中秋思乡思亲有关:“钱塘在哪厢,何方是故乡?空叫泪眼成凝望。罗衣怯晚凉,西风送雨狂,砧声韵得人痴想。”明明白白的乡愁,西风泪眼、雨狂砧韵,读来令人不由得想起《石头记》中林黛玉苦风凄雨中思乡思亲的诗作,口角噙香而又黯然神伤。她的《遐愁赋》是一篇情辞婉丽、言简意赅的作品:“结忧思兮危坐,独凝涕兮登楼。泪欲饮而眼淬,愁欲散而眉留。”可谓极尽愁思之能事。“愁欲散而眉留”恰恰应是林黛玉得号“颦颦”的由来。
梁孟昭的诗学观点,尤其是对闺阁诗的见解,也有其独到之处:“我辈闺阁诗,较风人墨客为难。诗人肆意山水,阅历既多,指斥事情,诵言无忌,故其发之声歌,多奇杰浩博之气;至闺阁则不然,足不逾阃阈,见不出乡邦,纵有所得,亦须有体,辞章放达,则伤大雅。朱淑贞未免以此蒙讥,况下此者乎?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