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红楼梦与经典戏剧 专著
0.00     定价 ¥ 20.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仙霞新村街道图书馆
  • ISBN:
    9787538743289
  • 作      者:
    土默热著
  • 出 版 社 :
    时代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土默热红学”由晚明气脉论、洪昇著书论、蕉园素材论、西溪背景论、钗盒情缘论、遗民思想论、芹溪托名论、脂砚评点论、假语村言论、浙西发源论等十论构成,是一个自成体系并自圆其说的学术体系。这一新学说认定《红楼梦》与《长生殿》是孪生姊妹,作者是杭州名作家洪昇,故事取材于洪氏家族和蕉园诗社的真实生活,生活场景以清初西溪园林建筑为原型。作品植根于改朝换代后的江南遗民思想文化,是晚明言情文学的继承和发展,是杭州三西历史文化孕育催生的产物。
展开
作者简介
  土默热,蒙古族,吉林省长春市人。早年教书育人,后长期从政。兼职吉林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院、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客座研究员,另兼任多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客座职务。现已退休。
  长期从事明清史和明清文学研究,开创了“土默热红学体系”,先后出版了《土默热红学》及其续补三卷,“土默热红楼文化丛书”五卷,《〈红楼梦〉与西溪文化》《土默热红学新突破》《三生石畔勘红楼》《洪昇VS曹雪芹》《西子湖畔红楼情》《流香溪畔赏红楼》等专著。另外,《土默热:红学大突破》由台湾风云时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出版。
展开
内容介绍
  《红楼梦与经典戏剧》是土默热先生研究《红楼梦》与明代戏剧关系的集大成之作。
  作者通过对《红楼梦》书中按照戏剧手法创作小说的解析,通过对《红楼梦》与《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织锦记》、《四婵娟》等经典戏曲关系之研究,通过对《红楼梦》思想艺术与明末清初戏剧传奇时代特征关系之判读,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晚明文化气脉的两大特征,在《红楼梦》中有着充分体现——《红楼梦》是一首诗,是故事化的梅村体;《红楼梦》是一曲歌,是小说化的水磨腔。
展开
精彩书摘
  《红楼梦与经典戏剧》:
  
  《相思砚》作者梁孟昭乃是明末清初杭州人,梁孟昭的丈夫茅九仍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世家。茅九仍的曾祖父茅坤为明嘉靖年间进士,是个有名的藏书家。其祖父茅瓒曾高中科举状元,父亲茅见沧也有功名,曾任国史修撰。其女茅玉媛,字小素,亦为钱塘著名诗人和画家。自幼受母教,工诗词,善画山水,人赞其“不亚于母”。梁孟昭曾随同茅九仍游历金陵,寓居数年,忽感寒疾,临终前起坐焚香,鼓琴一曲而逝。她的死,同明末清初的诸多才女一样,温雅平静而又凄楚。
  梁孟昭的一生是在思乡思亲的凄楚心境中度过的。她存世的六套散曲作品中,就有三首和中秋思乡思亲有关:“钱塘在哪厢,何方是故乡?空叫泪眼成凝望。罗衣怯晚凉,西风送雨狂,砧声韵得人痴想。”明明白白的乡愁,西风泪眼、雨狂砧韵,读来令人不由得想起《石头记》中林黛玉苦风凄雨中思乡思亲的诗作,口角噙香而又黯然神伤。她的《遐愁赋》是一篇情辞婉丽、言简意赅的作品:“结忧思兮危坐,独凝涕兮登楼。泪欲饮而眼淬,愁欲散而眉留。”可谓极尽愁思之能事。“愁欲散而眉留”恰恰应是林黛玉得号“颦颦”的由来。
  梁孟昭的诗学观点,尤其是对闺阁诗的见解,也有其独到之处:“我辈闺阁诗,较风人墨客为难。诗人肆意山水,阅历既多,指斥事情,诵言无忌,故其发之声歌,多奇杰浩博之气;至闺阁则不然,足不逾阃阈,见不出乡邦,纵有所得,亦须有体,辞章放达,则伤大雅。朱淑贞未免以此蒙讥,况下此者乎?
  ……
展开
目录
太虚 通灵 昉思 稗畦——论《红楼梦》作者之“心”
《红楼梦》是以戏剧手法创作的小说
《红楼梦》小说中的戏剧场面剖析
《红楼梦》与明末清初昆曲的三大特点
《红楼梦》书中出现的剧种、剧目断代
《红楼梦》与《西厢记》
《红楼梦》与《牡丹亭》
《红楼梦》与《长生殿》(一)
《红楼梦》与《长生殿》(二)
《红楼梦》与《织锦记》《相思砚》
《红楼梦》与《四婵娟》
《红楼梦》是清初著名戏剧家的呕心沥血之作
土默热红学体系指要
土默热红学十论百题
《长生殿》和《红楼梦》——“衔玉而诞”的孪生姊妹花
《红楼梦》“眼泪还债”还的是《长生殿》“前盟”债
《红楼梦》与杭州西溪文化(讲演稿)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