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报社的故事,比《编辑部的故事》更生动好看,无冕之王们遭遇的种种离奇而又现实的新闻事件。
本书再现了新闻从业人员和新闻媒体,在做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的现实生活的作用中,与百姓或者说是与读者之间水乳交融的一副副优雅浪漫温馨而感人的画面。
故事亦真亦美,亦诙谐亦浪漫,优雅而得体地解读了生活中的百姓们所遭遇的种种尴尬和不解,充满正能量地将人间大爱,善良与理解诠释成了珍珠般的件件生活中故事。感人感动感念人性的善良,感恩人间大爱,始终将会激励虔诚的读者。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群生百态、人文关爱、追求与困惑、幸福与苦恼、理解与纠结、善良与误解、感动与被感动等等社会中诸多最为常见,又波澜起伏的故事。
全书极具文化含量,优雅却接近地气,诙谐却无丝毫低俗,完全摒弃了当前许多作品作品单纯地讲故事,而不知道其主题所云的媚俗的创作倾向。本书不失为一部当下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优秀文学力作。
新闻事件的穿插于新闻媒体人的真实生活的全景呈现。
全书透过新闻媒体的窗口,展现了发生在当下与百姓生活利益悠关的精彩而又别致的故事。描述了上官、朱大可、欧阳、杨光、陶李等八零后一代年轻人现实主义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诗化了年轻一代男女对真爱的尊重与渴望,同时讴歌了大爱无限、大爱无疆、大爱至上的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和当代社会的主旋律。作品以释放社会正能量为主线,以建设和谐社会和美丽中国为基本要义。
《往事并非如烟3》故事以上官和朱大可等城市普通人物为叙事对象,以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爱情纠葛为叙事主线。在纷繁复杂的世情下,秦州晚报有哪些新闻事件,报社的记者以及周围的人们又有怎样的际遇。着力关注了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生活冷暖、情感纠葛、社会大爱和对生命痛痒的思考。
本书再现了新闻从业人员和新闻媒体,在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的现实生活的作用中,与百姓或者说是与读者之间水乳交融的一副副优雅浪漫温馨而感人的画面。
廖鹏远为救人牺牲了,金琪最终复婚,小虎的眼角膜移植终于成功,杨光和陶李结婚收养了廖鹏远的孩子,而欧阳与柳男渐行渐远,上官和朱大可也擦肩而过……
第一章
1
事情仿佛越来越复杂。
李大车与陶李谁都没有想到那天他们与林大年父女一起去孙丽敏家,又会节外生枝,出现了让大家那样尴尬的一幕。孙丽敏女儿的举动,尽管只是针对林大年的,可是就连李大车和陶李都忍受不了那份尴尬。
为此,李大车不得已又一次来到了秦州晚报社,找到了陶李。
两个人坐在报社大厅里的沙发上聊天。
陶李回忆起那天的情景,依然还觉得事情是那样地蹊跷,“我真没有想到事情会这样复杂,而又那么巧合。林大年怎么会与孙女士的女儿认识呢?”
李大车同样感叹起来,“这地球也太小了,谁会想到会是这样啊?”
“不管此前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那天,孙女士的女儿都做得太过分了。她的那些做法,看上去根本就不像是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会做的事情。听说她还是教师呢。这怎么教育人呀?”
“所以当时林大年和他女儿走了之后,你也起身走了。”
“当然了,我受不了。尽管我不知道以前林大年究竟做错过什么事情,孙女士的女儿都不应该那样做。林大年毕竟救了她妈妈一命,她怎么可以那样对待人家呢?”
“后来我了解清楚了,她当时并不知道林大年就是她妈妈的救命恩人。她只是当时一下子就想到了她与林大年之间曾经发生过不愉快的一幕。”
“即使她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不应该那样做,简直是太无理了。我当时如果说点儿什么的话,我觉得一定会激化矛盾,不然我当时是一定不会轻易原谅她。所以我才同样以最简洁的方式选择了离开。我也不想再介入此事了。”
“我更不想介入了。我早就不想介入了,可是又摆脱不了。我和你还不一样。我一个开出租车的,就靠跑公里数赚钱,每天一睁开眼睛就想到了份子钱,就感觉到了身上的压力。其实,我现在坐在这里,就是在浪费金钱。可是孙女士又打电话找到我。说是想要用我的车,拉着她去医院。我明明知道她又有什么话要说,可还是去了。”
陶李还是颇为疑惑,“她都和你说了些什么?”
“我并没有上楼,”李大车耐心地解释着,“只是在她家门口坐在自己的车里,在电话中和她聊了一阵子。她说她还想再见见林大年和他的女儿,她在电话里哭了,如果不哭,这件事也就算了,她这一哭,我的心就软了。她说她对不起人家林大年。她非要再见他们一面不可。”
“那你是怎么处理的?你去找过林大年了?”
“去过他家,是一天傍晚去的。我看到她女儿了。”
“没见到林大年?”
“不容易见到了。他离开孙女士家的当天晚上,就一个人回农村老家了。那么大岁数的一个男人,什么样的苦没吃过,什么样的罪没遭过。可是我听她女儿说,他当天晚上是哭着离开秦州的,他是坐长途客车走的,说是不会再回来了。”
“他把自己的女儿扔在这了?”陶李吃惊极了。
“他让她女儿跟着他一起回老家,”李大车依然如实地道来,“说是书也不让她念了,可是他女儿不肯走。她这才留了下来。”
陶李眼睛湿润了,“我太自私了,就考虑自己的感受了。这些天我居然连个电话都没有给他们打过,哪怕是给她女儿打一个电话呢。你来找我,打算怎么办?”
李大车的眼睛仿佛也有些湿润,“我把情况在电话中告诉了孙女士,她听说林大年走了,就更觉得对不起人家。她想请林大年的女儿吃顿饭,想请你和我一起去捧捧场,让我和你联系一下。她说如果你和我不给她面子的话,林大年的女儿是不大可能同意见她的。”
“你答应她了?”
“答应了。不可能不答应啊。我又能做点儿什么呢?事情都到了这个份上,那就陪着她出去坐一坐嘛,也许有些话说一说可能就清楚了。”
陶李站了起来,“那就这样吧,定好了时间和地点,告诉我。我再通知林小华。正好我也应该见见这个女孩儿。”
接下来的事情都是由李大车一手操办的。
他们很快就如约来到了一家饭店。
孙丽敏坐在饭店包间里的轮椅上,她的身边站着她的保姆。陶李与林小华一前一后走了进来。李大车跟在她们后边走进包间。
“你们来了。”孙丽敏的脸上带着真诚,“来了我就应该谢谢你们呀。谢谢你们还能给我这个面子。”她的目光移向了林小华,“小林姑娘,你过来,你到奶奶跟前来,奶奶想看看你。”
陶李推了一下林小华,“过去吧。过去和奶奶说说话。有些事情也许是误会。”
林小华走到了轮椅边。孙丽敏伸出右手搂住了林小华的腰,“听说你爸爸当天晚上就回老家了,是我们对不起你爸爸,对不起你爸爸呀。你为什么不留住你爸爸呢?”
林小华哽咽了,“我爸爸说了,这城里人比咱农村人见得世面多,这城里人的心眼却并不比咱农村人的心眼宽敞。他说咱在这城里生活的空间实在是太小了,他累了,他想回老家了。”
“你爸爸说得不全对,这和城里乡下没有多大关系。”陶李认真地做着更正。
“这件事都怪我们娘俩呀。”孙丽敏很是内疚,“后来我才把事情弄明白了。事情是这样的,不久前,你爸爸在我女儿所在的小区收破烂时,曾经去过我女儿家收过废品。结果当他走了之后,我女儿发现自己放在客厅门口鞋柜上的一条琥珀项链没有了。她怀疑是你爸爸拿了去,还报了警。”
林小华吃惊地看着孙丽敏。
“警察曾经找过你爸爸。”孙丽敏的态度很平静,“你爸爸说他根本就没进过客厅,更没有看到过那条项链。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我女儿也从来没有和我说起过这件事。不知道你爸爸是否和你提起过此事。那天我女儿一进门看到了你爸爸,她就认出了他。她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也就发生了后边的事情。可是……可是你们都走了之后,我问我女儿为什么会那样歇斯底里,她说出了这件事情的经过。我当时就说‘那条项链你明明是在我去你家吃饭时,送给我了呀。你说项链有些张扬,你不太喜欢,所以才送给我的’。她终于想了起来,可是她一时还放不下这个面子,不肯和我一起来见你和你爸爸。可我不来见你们不行啊,我睡不着觉啊。”
林小华哭了起来。
“对不起,”孙丽敏的眼睛已经湿润,“真是对不起你和你爸爸呀。”
林小华依然哭着。
孙丽敏从保姆的手里接过手提包,自己动手拿出了五万元钱,递给林小华,“咱先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再坐下吃饭。小林姑娘,这五万元钱,你必须收下,这已经和你爸爸救了我这件事没有关系了。这是我资助你上大学用的。我再说一遍,你必须收下。”
林小华拒绝着。
“陶记者,”李大车的目光移向了陶李,“我看你先替她收下吧。不然孙女士连觉都睡不安宁。她还会继续折腾我的。”
陶李接过了五万元钱,“那我就先替林小华收下了。谢谢你,孙女士。”
林小华依然哽咽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