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扬州画航录 专著 : 精装典藏本
0.00     定价 ¥ 36.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仙霞新村街道图书馆
  • ISBN:
    9787514610413
  • 作      者:
    (清)李斗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画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艾塘李君,槃槃有才,操觚记之。上自仙宸帝所、下至篱落储胥;旁及酒楼茶肆、胡虫奇姐之观,鞠戈流跄之戏。都知录事之家,莫不科别其条,了如指掌。于牙牌二十四景之外,更加详尽。真足传玩一时,舄奕千载——及得此书(《扬州画舫录》),卧而观之,方知闲居展卷,胜于骑鹤来游也。
  ——(清)袁枚
  艾塘衿情既胜,诗笔亦佳。尝作《扬州画舫录》十八卷,山水园林,胜流佳话,多见其中。虽雅郑杂陈,而风流旖旎,使读者如在绿扬城郭、二分明月间然。
  ——(清)王昶


展开
作者简介
  李斗(1749—1817),清代戏曲作家。字北有,号艾塘(一作艾堂),江苏仪征人。乾隆十四年生,嘉庆二十二年三月卒。诸生。博通文史兼通戏曲、诗歌、音律、数学。作有传奇《岁星记》和《奇酸记》。又有《艾塘曲录》、《艾塘乐府》1卷、《永抱堂诗集》8卷、《扬州画舫录》18卷及《防风馆诗》。其所作《扬州书舫录》中有不少戏曲、曲艺史料,对研究我国17、18世纪的戏曲、曲艺提供了颇有价值的资料。所写的诗歌甚多,均收入《永报堂诗集》与《防风馆诗》。


展开
内容介绍
  《扬州画舫录》的许多版本会省去工段营造录这一章,本版本以原貌全部保留,是全本的权威珍藏本。
  《扬州画舫录》是李斗历时30年写就的扬州奇书,被尊为迄今为止最权威最全面的扬州百科全书。朱自清先生最推崇的明清笔记体奇书。朱自清说:扬州从隋炀帝以来,是诗人文士所称道的地方——特别是没去过扬州而有念过唐诗的人,在他心里,扬州真象蜃楼海市一般美丽;他若念过《扬州画舫录》一类书,那更了不得了。
  《扬州画舫录》内容丰赡、包容极广,涵盖城池水系沿革、山川园林、寺观庙坛、市肆文物,备载风物掌故。此书是清代鼎盛时期扬州文明的实录。李斗于乾隆二十九年开始为《扬州画舫录》搜集资料,于乾隆六十年成书刊行,前后历时三十余年。全书以地为经,以人物记事为纬,共分十八卷。


展开
精彩书摘
  禅智寺
  “竹西芳径”在蜀冈上,冈势至此渐平。《嘉靖志》所谓“蜀冈迤逦,正东北四十余里,至湾头官河水际而微之处也”,上方禅智寺①在其上。门中建大殿,左右庑序翼张,后为僧楼,即正觉旧址。左序通芍药圃,圃前有门。门内五楹,中为甬路②,夹植槐榆,上为厅事三楹。左接长廊,壁间嵌三绝碑,为吴道子③画宝志公像、李太白赞、颜鲁公书,后有赵子昂④跋,岁久石泐,明僧本初重刻;又苏文忠公《次伯固韵送李孝博》⑤诗石刻。廊外有吕祖⑥照面池,由池入圃,圃前有泉在石隙,《志》曰蜀井,今曰第一泉。寺有八景,在寺外者:月明桥一,竹西亭二,昆丘台三;在寺内者:三绝碑一,苏诗二,照面池三,蜀井四,芍药圃五。
  【注释】
  ①上方禅智寺:又名竹西寺,在扬州城东北五里处,是隋唐时期扬州最著名的寺庙之一,原为隋炀帝行宫,后施舍为寺。
  ②甬路:两旁有墙或者其他障碍物的驰道或通道,也指院落中用砖石砌成的路、走廊、过道等。楹:堂屋前部的柱子。
  ③吴道子:唐代第一大画家,以画佛像闻名,后世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称为祖师。
  ④赵子昂:即赵孟頫,元代著名书画家、艺术家、诗人,也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他开创了元代新画风。
  ⑤苏文忠公:即苏轼。《次伯固韵送李孝博》全名为《次韵苏伯固游蜀冈送李孝博奉使岭表》,诗曰:“新苗未没鹤,老叶初翳蝉。绿渠浸麻水,白板烧松烟。笑窥有红颊,醉卧皆华颠。家家机杼鸣,树树梨枣悬。野无佩犊子,府有骑鹤仙。观风峤南使,出相山东贤。渡江吊很石,过岭酌贪泉。与君步徙倚,望彼修连娟。愿及南枝谢,早随北雁翩。归来春酒熟,共看山樱然。”
  ⑥吕祖:即八仙之一吕洞宾。
  【点评】
  一说起禅智寺,人们就会想起杜牧的那首《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其实禅智寺早已有名,不必借重于杜牧的这首诗。
  禅智寺始建于汉明帝(刘庄)时(公元58年前后),“是孟地建造最早的十二处寺观之一”。明正德十二年(1517)重修,清康熙、乾隆年间都进行过修葺。据专家考证,现存的六座殿宇都保留了唐代建筑遗风。寺院坐北朝南,分上、下两院,山门、观音殿、地藏殿沿中轴线依次排列,东西配殿左右对称,是中国古建筑中轴对称特色的典型代表。正殿面阔三间,六架檩,单檐悬山顶,带前廊,五彩双昂斗拱,柱头砍面。另外,寺中还存有明清碑刻。寺院底部基墙用细虎皮大块青石砌成,气势恢宏。沿通道阶梯而上,便至寺院的下层建筑——基窑。基窑六眼,全用青石灰缝精砌而成,是住寺僧人起居之处。出基窑东门左拐,登两段青石阶梯,即至寺院中层建筑——天桥。沿天桥石阶登上月台,便是寺院所在。
  禅智寺号称有八景,每一处景色都有其来历,这里介绍一下其中的蜀井。传说这口水井的井源在蜀江,有个四川的和尚在江边洗钵,失手将钵掉入江中,后来竟然从这口水井中浮现出来。这个传说和蜀冈的名称有关,有人认为蜀冈是从岷山迤逦而来(本书卷十六·蜀冈录中有记录,详见后),有蜀冈便有了蜀井。而第一泉之名,来自苏轼的裁断,他认为此泉甘洌,甚至比大明寺的“天下第五泉”还要高出一筹,因此题为第一泉。
  ……
展开
目录
Contents
卷一 草河录上
扬州御道                  2
乾隆南巡路线              5
禅智寺                    7
邗沟大王庙                9
黄金坝鱼市                11
淮南鱼盐甲天下            13
华祝迎恩                  14
八家花园                  16
天雷坛                    17
浴 池                    19
茶 肆                    20
染 房                    21
嫘祖祠                    23
卷二 草河录下
临水红霞                  26
扬州盆景                  27
石庄之死                  28
垒石高手石涛              30
扬州八怪                  31
传真画派                  37
蕃釐观写经                42
说书名家叶霜林            4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