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殡葬人手记 专著 : 一个阴森行业的生活研究 = The undertaking : life studies from the dismal trade
0.00     定价 ¥ 39.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虹口区图书馆
  • ISBN:
    9787513559782
  • 作      者:
    (美)托马斯·林奇(Thomas Lynch)著
  • 出 版 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美国芝加哥讲坛中心奖,美国图书奖获奖作品,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决选名单。同名纪录片获2008年艾美奖。
  在生者和曾经生活过的死者之间,诗人殡葬人林奇透过死亡凝视生命的意义,如果你曾被电影《入殓师》感动,你会喜欢这份独特的手记。
  
  海报:

  
  

展开
作者简介

  托马斯·林奇(Thomas Lynch),爱尔兰裔美国诗人,作家。1948年出生于美国底特律,1974年接手家族在密歇根州小镇米尔福德的殡仪馆,开始了每年安葬几百位镇上的乡亲的殡仪员生涯,直到今天。此外,林奇任教于韦恩州立大学殡葬系,也在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教授创意写作,在埃默里大学坎德勒神学院教授“耶稣的生平、教义及其文化影响”。他的诗和散文发表于《哈泼斯》《伦敦书评》《纽约客》和《巴黎评论》等著名期刊。另著有《返乡之旅》(Booking Passage)、《动与静的身体》( Bodies in Motion and at Rest)、《幽灵及其他:中短篇故事集》(Apparation & LateFictions)、《和希瑟?格蕾丝一起滑冰》(Skating with Heather Grace)、《老雌猫及其他》(Grimalkin &Other Poems)、《米尔福德的平静生活》(Still Life in Milford)、《免职书》(Walking Papers)、《食罪人》(The Sin-Eater)。林奇及其作品是两部获奖纪录片——《殡葬人》(The Undertaking,2008年艾美奖),《学习重力》(LearningGravity,2009年密歇根奖)——的主题,也是广受好评的HBO系列剧《六尺之下》(Six Feet Under)的灵感来源。

  张宗子,祖籍河南长葛,出生于河南光山。198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1983—1988年在北京中央电视台工作。1988年秋自费赴美留学,入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英语系研究生院研读英美文学。现居纽约,在报社从事翻译、编辑和撰稿工作多年,后任职于纽约市公立图书馆。业余写作以散文、随笔为主,作品散见于海内外报刊及多种海外作家选集;闲时亦以翻译自娱。已出版著作有《垂钓于时间之河》《空杯》《书时光》《开花般的瞻望》《梦境烟尘》《不存在的贝克特》《一池疏影落寒花》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在一个为某种力量所主宰的世界,并非所有结局都美满,每句话都是吉祥的祝福。但每一次死亡总有一些补救;每一次丧失,总有一个写着我们姓名的复活节;每一次悲伤,总有爱作为安慰。——托马斯·林奇像所有诗人一样,托马斯·林奇以死亡为主题,但他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是一个密歇根小镇的殡仪馆从业者,受雇埋葬和焚烧死者。工作之中,他始终敏锐地聆听着透过死亡传达的爱和悲伤的话语。
  在这《殡葬人手记:一个阴森行业的生活研究》里,有在墓畔挥杆的高尔夫球手,有美食家兼疑病症患者,有情人,有自杀,有残酷的、不幸的死亡,也有更多并非残酷和不幸的、令人动容的故事。有的葬礼令人欢欣,有的婚礼却催人泪下。
  《殡葬人手记:一个阴森行业的生活研究》中充满了见证者和当事者的双重声音。林奇站在生死之间,带着愤怒,带着惊讶,带着畏惧,带着平静,试图一瞥我们所有人终会懂得的死亡对于生命的意义,传达了死者对生者的告诫。

展开
精彩书评

    卡夫卡曾说,一本书应当是劈开人类内心冰山的利斧。《殡葬人手记》就是如此。 ——吉姆·哈里森(Jim Harrison,美国作家)    

    林奇的作品肃穆、坦率,不乏黑色幽默,而又略带感伤……一部詹姆斯•乔伊斯将乐于称之为“葬礼喜剧”的书。——约翰•兰彻斯特(John Lanchester,英国作家)    

    林奇生动的文字所具有的张力只属于这样的写作:它们告诉我们在社会的秘密角落发生了什么——在心灵的秘密角落发生了什么。——《今日美国》(USA TODAY)

展开
精彩书摘

  在我们这个小镇,每年我要安葬大约两百名死者,此外还有几十人火化。我代售大大小小不同材质的棺柩和骨灰瓮,附带供应墓石墓碑。如果客人需要,我也代订鲜花。除了这些看得见的特殊商品,我最主要的一项业务是殡仪馆服务。殡仪馆面积一万一千平方尺,是一栋很讲究的建筑,精美的护墙版,皇冠图案的铁栏,粉刷成淡雅的色调。全套设施经过重复抵押,贷款要到下个世纪才能还清。交通工具包括一辆灵车,两辆弗利特伍德大客车,和一辆深色车窗的箱形车,最后这辆车,价目表上称之为礼车,但镇上的人都管它叫“死亡马车”。至于服务项目,过去采用一条龙标价法,客人很方便,只要单选一项就行。那是个大数字。现在不同了,按规定,服务项目必须逐条开列。价目单长得不得了,一行一行,密密麻麻地列出项目、价格和编号,以及斜体字标出的弃权项目,看起来如同菜单或西尔斯百货公司的商品目录。有时还须加上一些联邦政府的规定,比如出车路线或后窗除霜什么的。大半时候我一身黑衣,提醒乡亲们这是什么场合,大家不是来闲聊的。价目单底下仍是一个大数字。生意正常的年头,营业额接近百万,其中的百分之五,差不多就是营利。镇上惟此一家殡葬商,我的生意稳如磐石。市场的规模是通过所谓“原始死亡率”来估算的,原始死亡率就是每年每千人中的死亡人数。作个简单说明吧。假设有一个巨大的房间,你让1000人住进去。一月份,你关门离去,留下充足的食物和饮水,以及彩电、杂志和避孕套。这1000人中,按年龄分类,占较大比重的应是婴儿潮一代及其子女,他们平均每人1.2个孩子。每7个成年人中要有1个老人,他们的老伴如果不在身边,那就可能是在佛罗里达或亚利桑那,或是在老人院——这些你尽可以随便想象。这群人中有15名律师,1名信仰疗法医师,36名房地产经纪,1名录像师,若干有执照的技术顾问,外加1名塑料家用制品批发商。剩下的不外乎上班族、中层管理人员、退休者和所作为的凡夫俗子。现在来看看变化是多么神奇吧。到十二月底你打开门的时候,活着出来的只剩下991.6人。这个数字大致不差,其中260人已经转行推销塑料家用品了。减少的那8.4人就是原始死亡率。还有另外一种统计。在8.4死者中,三分之二是老人,百分之五是儿童,剩下不到205人,是正当壮年的婴儿潮男女,大多奋发有为,不是地产经纪便是律师,其中1人毫疑问已在这一年里当选公职。从另一方面看,8.4人中,3人死于脑动脉或冠状动脉的毛病,2人死于癌症,各有1人死于车祸、糖尿病和家庭暴力。如果还会有少许变化,那就是意外或自杀了,最有可能出事的是那位信仰治疗师。保险图表和统计数据中最常和最引人注目地被省略的,是每百名出生者的死亡人数,这个数字我称之为“大数”。长期来看,“大数”固定在百分之一左右。如果“大数”列在图表上——被称作“预期死亡率”,人们大概不会再有兴趣买期货了。但这是一个十分有用的数据,含义深远。也许你想据此筹划一生,也许你将因此感到人类之间的亲近,也许它让你焦躁难忍。百分之一的预期死亡率,不管其意义何在,你都能据此计算出我们这个城镇有多大,为什么它能为我提供这么一份尽管难以精确预估但却十分稳定的生意。每时每刻都有人死去,并不偏重于一星期的某一天或一年的某一月,也没有哪个季节显得特别。星辰的运行,月亮的盈亏,各种宗教节日,皆不预其事。死亡地点更是草率随便。在雪佛莱车里、在养老院、在浴室、在州际公路上、在急诊室、在手术台上、在宝马轿车里,直立或躺着,人们随时撒手西归。虽然由于我们一向重视生命,为了挽救生命不惜动用一切手段和设备,而使死亡常常发生于某些特定场所,如康复病房,以及条件更好的特别护理间,但庸讳言,死者对此毫不在意。在这个意义上,我埋葬和火化的那些死者与过去的死者并二致,对他们来说,时间和空间已变得全然微不足道。事实上,意义的丧失正是重大事件即将发生的头一个明确迹象。接下来,他们停止了呼吸。就此而言,“胸部枪伤”,或“休克和损伤”,肯定比“脑血管意外”或“动脉硬化”更紧急,但是,论死因为何,没有哪一种死因比别的死因更不重要。死,只要任何一种死因便足够。死者还能在乎什么?同样,死者是“谁”亦关大局。说“我没事,你也没事,只是他死了!”对于生者,这是一种自我安慰。为什么我们会不惜兴师动众地在河中打捞溺死者的尸体,在失事飞机的残骸中和爆炸现场不辞辛苦地搜寻?理由正在于此。为什么MIA(在战斗中失踪)听起来比DOA(到达医院已死亡)更令人揪心?理由正在于此。为什么我们要瞻仰遗容,为什么人人都关心报上的讣告?理由正在于此。了解总比蒙昧知好,知道是别人远比知道是自己好。
  ……

展开
目录

译序

生死如梦
格莱斯顿的名言
发明抽水马桶的人
基督的右手
道成了肉身
高尔夫墓场
寻梦的人
诗人和食客斯威尼
万圣节之夜
艾迪大叔的公司
杰茜卡、“新闻猎犬”和棺材
在冬天上路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