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需要六大类营养
要维持身体功能的正常运作,六大类营养素缺一不可。有些营养素可在体内形成,但绝大多数仍需要从食物中摄取。这六大类营养素分别为蛋白质、糖类、脂质、维生素、矿物质、水。每一种营养素环环相扣,紧密结合在一起,以保证身体各细胞、器官、血液的顺畅循环。因此,怎么从食物中获得这些营养素,就成了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课题。
蛋白质
按照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分为动物性蛋白质及植物性蛋白质。动物性蛋白质是优质的蛋白质,在体内有较好的吸收率和利用率。植物性蛋白质虽然相对地吸收率及利用率较差,但是其中含有膳食纤维且不含胆固醇,对于现代人的饮食健康是有帮助的。
蛋白质食物来源
动物性来源包括猪,牛,羊,鱼类海鲜,鸡、鸭等家禽,蛋类、牛奶及其制品;植物性来源则包括黄豆,豆腐、豆干、豆浆等豆制品,毛豆等;主食类及蔬菜类亦含有少量的蛋白质。
每日推荐摄取量
蛋白质的每日推荐摄取量与个人体重有关。就健康体重者(没有过重或肥胖的)而言,蛋白质的每日推荐摄取量为0。9~1。0克/千克体重。如果有需要改变体重,或者是遭受疾病,身体有肌肉等消耗者,其蛋白质每日需要量则需重新评估。根据全国性的营养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国人每人每日蛋白质摄取过量,动物性蛋白质摄入量多。蛋白质摄取过多不但会使体重增加,也会增加肾脏负担。
糖类
在营养学中所谓的糖类,是泛指所有的碳水化合物,其中包括米面饭中的淀粉、植物中的纤维质以及储存在体中的肝糖。糖类依据组成结构分为三类:单糖类、双糖类及多糖类。日常生活所使用具有甜味的糖多属于单醣及双糖类,常听到的膳食纤维则属于多糖类。
单糖类
单糖类是糖类中组成结构最简单的。人体能直接转换并作为能量来源的葡萄糖,就是单糖类;其他的比较常听到的单糖还有半乳糖及果糖。葡萄糖主要分布在水果中;而半乳糖在自然界中无法单独存在,在植物界中常以多糖形式存在于多种植物胶中,而在动物体内也常以其他形式存在;果糖在许多食品中都存在,如我们平常食用的蜂蜜也含有果糖,由于果糖的甜度高,溶解度好,经常被使用在食品的加工制作上。
双糖类
双糖中最常见的就是蔗糖、麦芽糖及乳糖了。台湾早年大量种植甘蔗,并由甘蔗中提炼出蔗糖,制成以蔗糖为主要成分的食糖,外销到许多国家,为我国主要农业产业之一。还有小时候吃的麦芽糖,黏黏稠稠的滋味和一股特殊的香甜味实在令人难忘,除了麦芽糖(食品),一些小点心如糖葱、龙须糖等都是由麦芽糖制成的;在市售的一些食品中,麦芽糖为甜味的最主要来源。
乳糖也属于双糖,是哺乳动物乳汁中特有的,一般人因为体内缺乏乳糖酶或乳糖酶活性较低,容易在饮用牛奶之后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这些症状被称为“乳糖不耐症”。
多糖类
在多糖类中我们较常讨论到的就属淀粉及膳食纤维。中国人的主食多以米面为主,在以往务农的时代,淀粉摄入充足,在体内可以转换成葡萄糖直接使用,是能量的基础来源。膳食纤维分为水溶性和非水溶性,非水溶性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及帮助排便,其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而水溶性纤维则有助于提高体内胆固醇的代谢,水溶性纤维主要存在于全谷类食物,例如糙米、燕麦、大麦等。
糖类为身体能量来源
糖类(即碳水化合物)主要的功用是作为体内能量的直接来源。糖类进入体内后会被分解产生葡萄糖,葡萄糖经由血液运送到各细胞使用,而剩余的部分则转变为脂肪及糖原储存于体内。当身体缺乏能量时,所储存的脂肪及糖原会再次转变为葡萄糖供身体利用。
糖类食物来源
糙米、燕麦、小米、玉米、红薯、芋头、红豆、绿豆、薏仁等五谷根茎类;含果糖蔗糖的水果,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含乳糖的奶类。
每日推荐摄取量
糖类的每日摄取量占每日总热量的55%~65%,依据身体需要、疾病及生活状况调整。要尽量减少精制糖类食品的摄取,例如饼干、糖果、含糖饮料等,这些食品的每日摄取量不得超过每日总热量的10%。
脂类
脂类是油、脂肪和类脂的总称。脂肪依来源也可以分成动物性脂肪及植物性脂肪;其中,依据脂肪酸结构不同我们又可分成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过量摄取饱和脂肪酸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所以不建议大量摄取;而单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所携带的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所以建议可以适量多摄取。
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供给和储存能量、构成机体的重要成分、维持体温和保护脏器等。食物中的脂肪可增加食物的美味及提高膳食的感官性状,帮助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脂肪的产热量是蛋白质、糖类、脂类三大营养素中最高的,1克可提供9千卡的热量。
脂肪食物来源
禽肉、畜肉、蛋类及奶制品中含有较多具有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性脂肪,而植物中的椰子油及棕榈油也属于含有较多饱和脂肪者。除上述二者外,大多植物性脂肪多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橄榄油、葵花籽油和苦茶油。
每日推荐摄取量
一般建议脂类的摄取热量不得超过每日总热量的30%,尤其是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更不得超过10%,才能避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根据现在的饮食状况分析,由于油炸品及加工烘焙食品多,一般人每日脂类摄取量都是超过总热量的30%,故首要隐患就是肥胖了,日子久了,心血管疾病也就会接踵而来。
矿物质
矿物质在人体组织中含量很少,约占人体体重的4。4%,但却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在生理上的功能涉及神经与肌肉的感应、酶的活化、血液的凝结、酸碱的平衡及细胞膜的通透。
矿物质依据在体内的需要量多寡可分为巨量矿物质及微量矿物质,巨量矿物质需要量以毫克(mg)为单位,其每日需求量都在200毫克以上,如我们熟知的钙,成人每日建议摄取量为800~1000毫克,而微量矿物质的每日推荐量小于200毫克间,甚至是以微克(μg)为单位。
巨量矿物质钙磷钠钾镁氯
青春期前多吸收钙质
属于巨量矿物质之一的钙质,主要是在小肠被吸收,如果在肠道中有维生素D,可促进钙质的吸收。钙不是吃愈多愈好,因为钙的吸收率和摄取率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说身体自行有一个调节机制去控制体内应存在多少钙量,如果多吃一点,它的吸收率就低一点,如果少吃一点,它的吸收率就高一点,经过不断的调整,体内的钙会达到一个适合您需求量的平衡。钙的吸收率也和年龄有关,在婴儿期的时候最高,然后在青春期也有一个高峰,其余时间则维持在25%左右。到了更年期后无论男女每年都会以0。21%的速率下降,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人会希望在年轻时多存一些骨本的原因了。
钙绝大部分存在于骨骼和牙齿,约占体内钙质的99%。其余1%则作用于血液凝结、肌肉收缩、神经传导等。此外钙可以帮助铁的吸收,并有助缓和失眠症状。
钙的食物来源
我们可从牛奶等乳制品、深色蔬菜、海鲜类、蛋黄、豆类及豆制品、加醋的大骨等摄取钙质。此外,也可通过营养补充剂获得非食物来源的碳酸钙或乳酸钙等钙质。
每日推荐摄取量
依据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成年人(18岁以上)每日钙质的建议摄取量为800毫克,而每日摄取量上限不得超过2500毫克。所以如果日常饮食中就已经采取高钙饮食的话,在选择保健食品时,可选择剂量较低者。
钙质不足,会引起骨质疏松,容易引起骨折。急性的钙缺乏则可能引发抽筋。而目前发生血中钙质过高的状况,多半是因为使用胃药过多、过量补充维生素D以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的。
……
展开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