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局(抗倭石 第1部)》:
自辰时起,城东那条通往三宝寺一公里多的砂石路上便三三两两地出现了一些虔诚的善男信女们,随着时间的推移,三米多宽的砂石路上上香请愿、还愿的人越来越多,巳时以后路上全布满了人,而寺门前更是人山人海,一时之间仿佛鹤岗县城内及郊区各乡镇的人都来赶了庙会。
“油炸糕!”“麻花,天津大麻花!”“臭豆腐!香香的臭豆腐!”…一‘各种食物的香气伴着小商小贩的吆喝声与佛香搅和在一起,说不上来的味道与热闹。
“驾!”时近九点半,自东而西来了一辆马车,它前后各有两匹马,马上端坐着四个身背长枪的男子,精悍异常,身上带着股杀气,黑衣黑裤,包括赶车的车夫,五人俱一样的打扮。
“吁!”当来到通往寺庙道口十多米远处马车停了下来。
最前面的那位炮手眼中很是空旷,根本就没在意面前的人群,不过向进香的路上张望几下后却皱起了眉头。“下马!”无奈之余他暗叹口气,人多有时是好事,但有时也是坏事,天大的祸事往往便隐藏在这滚滚人流之中,这个道理,在江湖中闯荡很久的他当然最明白不过了。
四人跳下马,车夫也跳下车。
“太太、少爷,前面人太多了,没法过去,请下车吧。”为首炮手上前几步躬身对车上说道,神态非常的恭敬,一扫刚才目中无人的样子。
大约半秒钟车帘一掀下来一位身穿花格上衣的姑娘,随之一身穿旗袍的中年女人探出头来,“太太,您慢点儿。”花格上衣姑娘回身伸出双手去扶妇人。
众人眼前不由得一亮。
妇人虽已是中年,但身材却极好,前凸后翘,该大的地方大,该细的地方细,浑身上下一点儿赘肉都没有,尤其那张脸,不仅没有一点儿皱纹,而且还非常的细腻。
正当众人暗暗惊叹于中年女人的美貌和高贵气质之时从马车上又走下一穿着白色西服的小伙儿,二十来岁的样子,个虽不太高,一米七左右,但却皮肤白嫩,瓜子脸,长眉毛,尤其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仿佛两潭深深的湖水。
“这两人谁啊?”“干什么的?哪儿的?”众人把目光从小伙儿身上转到妇人那又四处转了几下,虽不知道妇人与小伙儿的底细,但都明白这俩人身份一定不一般。
“太太、少爷,马车实在过不去了。”为首炮手脸上再次呈现出事没办好愧疚难受的表情,人多道路拥挤原本跟他没关系,但在他心中还是自责不已。
中年女人向前看了看眉头不由得也紧皱起来,想到了今天人会不少,但真没想到会这样多,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绝对是一条望不到头的人河。她没说话,掉过头拿眼去看年轻少爷。
少爷也在向前看,眼前的场景出乎他的意料,平日没看到过这么多人啊,都是从哪冒出来的?但感慨归感慨,他很清楚,目前的情况想要到寺庙只有步行过去,除此别无他法,除非自己是神仙,可惜自己不是。
“妈,人真的太多了!这样的,马车放这儿,咱们走过去。”他叹口气迅速拿定了主意,“你仨就别过去了,在这儿看着马和车。”他脸一转向车夫及其中两位骑马者一指。
“少爷,要不让他也去吧,看车留俩人够了,要是一会儿咱们碰见土匪怎么办。”为首炮手指指俩炮手中的那位略壮实一点儿的,少爷如此安排他有些不放心,现在土匪特别多,鹤岗县城周围就有好几伙绺子,小心驶得万年船啊。
近几年东北土匪为什么这样多?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早些年的日俄战争,造成一些专门吃这碗饭的人;二、近些年持续不断的军阀混战,贫穷和饥饿笼罩着东北大地,老百姓都有些活不起了,为了生存,一些亡命之徒于是便铤而走险,啸聚山林打家劫舍、杀人掠货。
如果遇见土匪,轻者脱层皮,重者没命。
这也是今天上香白大掌柜的之所以安排四位荷枪实弹的炮手陪同太太少爷前来的原因,要是中间出了一丁点的差错,白大掌柜的非活剐了这四位炮手不可。
作为此次活动的安全负责人为首炮手不得不加一万个小心。
他这样一说,气氛顿时有些紧张与压抑。
“土匪怎么了?三头六臂啊?别说没有,要真有又能怎么的?”白少爷冷哼一声,听说过很多有关土匪的故事,但一直生活在深宅大院内的他对此终究还是有些不太相信,“土匪有是有,但绝对不像大家传的那样邪乎。”他一直都这样认为,光天化日朗朗乾坤,这么多人土匪就那样大的胆敢硬来?再说,自己也不是吃素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