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口接待金柏莉的那个孩子看起来好像几年没刮胡子了。值晚班的警官年近中年,头发快掉光了,正在四处巡逻。他和金柏莉热情地握了握手,低头扫了一眼旁边的孩子,又看着金柏莉,好像在说:这个小崽儿为我工作呢。摆出这样的表情好像还不够,他又笑着挤了挤眼睛。
金柏莉没有搭理他,这位特雷弗警官也就不自讨没趣了。
“我们是凌晨一点多抓住这个女孩儿的,”特雷弗说,“她当时在马塔站——”
金柏莉不禁问道:“在火车站抓住的?”不知为什么,金柏莉觉得这个女孩应该是在按摩场所被警察逮住的。拉客的妓女都是在红灯区等生意,比如富尔顿工业大道。理论上讲,在珊帝泉拉客有点太招摇了。
特雷弗接着说:“的确是。自从我们开始经常突然出击就老是这样。有些女孩儿觉得她们可以混进夜店,你知道的,除了妓女们穿得比较少之外,其他的女人……嘿,她们吸毒成瘾,可是不好看管,也不会老老实实地去指认同伙,那种事儿。你知道的,必须要好好整治整治了。”
特雷弗敞开衣服露出了上半身,好像要给孩子喂奶似的。金柏莉觉得他之前肯定是当保安的,也只有那种职业允许他穿制服。
刚才在门口的小孩不见了。金柏莉怀疑是眼前这个家伙命令小孩离开的。他可是想好好秀秀自己。金柏莉捏了捏鼻梁,真希望自己是刚从事故现场回来。
她向特雷弗要逮捕的报告。特雷弗打印出来,金柏莉详细地看了看。时间,地点,其他的活动,一目了然。在女孩的口袋里发现了一盎司兴奋剂,她正想找机会吸呢。这种情况下,迪莉娅?罗斯肯定会说自己有线索要提供,转移警察的注意力啦,这种事儿傻子都明白。
金柏莉开口了:“我和她谈谈。”
特雷弗脱口而出:“谈毒品吗?她肯定会告发毒贩子,没准儿一个团伙呢。兴奋剂,见鬼,这东西快要控制整个州了。审出点有用的消息来。这可是大事儿。整个佐治亚州都需要进行一次大搜捕。”
金柏莉冷冷地回答说:“我知道。她在哪儿?”
特雷弗带她来到审讯室,这儿可是哭着告密的好地方。迪莉娅没在拘留室里等着,而是待在只有她一个人的审讯室里,还有健怡可乐喝。待遇可真是不错。
金柏莉在门口停住了脚步。透过单向玻璃,她第一次看到了这个“告密者”。金柏莉迅速对她做出了判断,可脸上却没露出什么表情。
迪莉娅?罗斯是白色人种,这一点可是少见。在亚特兰大州,绝大多数妓女都是黑人,按摩院里则大部分都是亚洲女孩。迪莉娅也就刚刚二十岁,身上有很多处伤疤,头发干燥枯黄,看起来生活不易。
金柏莉站在玻璃前,迪莉娅充满敌意地抬起头,盯着镜子。金柏莉这才看清了她:清澈明亮的蓝眼睛,坚挺的下巴,看上去强硬严肃。
好吧。
金柏莉对特雷弗说:“从现在开始,我管这事儿,谢谢你给我打电话。”
“不客气。请告诉我们——”
“谢谢你给我打电话。”金柏莉又说了一遍,然后就侧着肩膀绕过肌肉发达的特雷弗,走进了审讯室。
金柏莉并不着急。她关上门,拽出一把塑料椅子,坐下了。
接着她从夹克内兜掏出了一个小型录音机,又拿出了一个小的线圈笔记本和两支笔。最后,她看了一眼手表,在纸的最上端记下了时间。
她放下笔,背靠着椅子,双手叠放在肚子上,开始盯着迪莉娅?罗斯。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三分钟过去了。金柏莉想知道特雷弗是不是在玻璃的另一侧看着她们。不用说,审讯室里的人不说话,他肯定就不耐烦了。
迪莉娅有耐心,金柏莉比她还有耐心。迪莉娅先动了,她拿起可乐,却发现罐子已经空了,于是又紧张地放在了桌上。
金柏莉轻轻地问道:“再来一罐儿?”
“不用了,谢谢。”
哈,还挺懂礼貌。大部分嫌疑犯、告密者、瘾君子小时候都明白一个道理:只要用些礼貌用语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现在也想说些客气话就躲避法律的制裁。他们彬彬有礼,至少刚开始时是毕恭毕敬的。
金柏莉不说话了。迪莉娅清了清嗓子,开始用指尖转可乐罐儿。
“你让我很紧张,”女孩最终还是开口了,用生气又有点责怪的语气说道。
“你喝多了吗?迪莉娅?罗斯?”
“没有!”
“警察说发现你身上有兴奋剂。”
“我不吸毒!从来不吸。我拿的是朋友的包。我怎么知道里边是毒品?”
“你喝酒吗?”
“有时喝——但是今晚没喝。”
“我知道。那你晚上干吗了?”
“该死!”现在迪莉娅的真面目露出来了,“我今晚也不是什么都没干。我就是去夜总会跳了会儿舞。然后去马塔站坐车回家。什么时候坐公共交通也犯罪了?”
金柏莉简单地打量了一下迪莉娅的穿着:外边套着一件单薄的蓝色上衣,这个时节穿可是有点冷。里面穿的都是氨纶面料的衣服。紫色的裙子又短又闪。深黑色的紧身吊带背心,勒得胸都快露出来了。脚上穿着一双四英寸高的细高跟鞋。
金柏莉看见女孩的肚脐四周文着一个类似蜘蛛网形状的图案,女孩下意识地向下拽了拽背心,后颈上的另一个文身又露了出来,是个蜘蛛的图案,一直伸向头发里。
金柏莉指着迪莉娅的脖子问:“谁给你文的?”
“不记得了。”
……
展开
——《芝加哥太阳报》
★痴迷于蜘蛛的连环杀手正在捕猎亚特兰大的妓女……他的惊慌与他对悲惨童年的回溯令本书拥有了一种头版头条新闻般的真实感。
——《娱乐周刊》
★悬疑永无止境。
——《纽约时报》
★这是一场极致的阅读体验,其中有生动的角色,毫无瑕疵的剧情,以及半夜关灯后在你耳边低语的反派人物。
——《出版人周刊》
★FBI行为科学与缜密的刑侦步骤相结合,丽莎?嘉娜为我们献上了一本细节翔实的新派悬疑著作。
——《书单》杂志
★你以为丽莎无法超越自己吗?她会让你看看。
——英国惊悚小说天王李查德(Lee Child)
★丽莎的这本杰作足以和当代所有悬疑小说名家比肩。
——《出版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