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非常年代 专著 : 罗斯福夫妇在二战岁月中 = No ordinary time
0.00     定价 ¥ 88.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仙霞新村街道图书馆
  • ISBN:
    9787569902839
  • 作      者:
    (美)多莉丝·基恩斯·古德温著|Doris Kearns Goodwin
  • 出 版 社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1.今年是二战胜利70周年,我国和世界各国已经开始举行各种纪念活动,活动将一直持续到年底。二战中的著名人物和著名事件再次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富兰克林?罗斯福(小罗斯福)是二战中最伟大的领导者,他的传记一直是国内外读者热捧,也是阅读量最大的书籍。本书同时记述了第一夫人的生活和工作,是对以往罗斯福传记的有益补充。市场值得期待。
  2.《非常年代:罗斯福夫妇在二战岁月中》获得1995年普利策历史奖、哈罗德?华盛顿文学奖等多项大奖,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多年名列前茅。
  3.作者多莉丝?基恩斯?古德温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畅销书作家,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新闻评论家,也是《林肯和幕僚劲敌》的作者。
展开
作者简介
  多莉丝·基恩斯·古德温,美国历史学家,畅销书作家,因本书获得普利策历史奖、哈罗德·华盛顿文学奖、新英格兰书业协会图书奖、外交大使图书奖、《华盛顿周刊》政治图书奖等多项大奖,并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长期名列前茅。这部《非常年代》也被认为是关于富兰克林·罗斯福最杰出的传记之一。
展开
内容介绍
  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10年,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时代。
  在这部普利策奖获奖作品中,多莉丝·基恩斯·古德温以“编年体”的形式讲述了美国及其第一家庭齐心协力、历经磨难最终取得的辉煌成就。
  富兰克林·罗斯福和他的国家:在最空前的经济大萧条中,他坐着轮椅走进白宫,从此开始了空前绝后的四个任期。从著名的罗斯福新政,到珍珠港事件,从大西洋宪章,到雅尔塔会议,他带领美国,最终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贯穿其中的是:他的坚强、勇敢、力量、信念、承诺、远见,他极度的自信,他的感染力,他的时机感、政治技巧和献身精神,他的理想主义和现实态度;他的孤独,他的软弱,他的无助……
  富兰克林·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政治友谊:他们的友谊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大不列颠首相对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没什么好遮遮掩掩的”。
  富兰克林·罗斯福和埃莉诺·罗斯福的婚姻和情感:他们的肉体永远分离,但他们的精神息息相关。她用她的“特权”推进国民的福祉和社会正义,她在世界历史上开创了“第一夫人政治”,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女性”。
  富兰克林·罗斯福和他的情人及朋友们:这是一种特别的生活方式,由此,他克服了肢体瘫痪带来的局限,也填补了不美满的婚姻带来的情感需求。
  从罗斯福夫妇的人生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生命与死亡、爱情与友情、罪恶与良知、信仰与理性等生命主题。
  罗斯福总统及夫人埃莉诺·罗斯福正是那个时代美国精神最杰出代表。
展开
精彩书评
  ★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编年史”。它生动地再现了现代美国诞生过程中这个国家及其领导人的光辉形象。多莉丝·基恩斯·古德温以其入木三分的笔触和一位小说家的匠心和深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关罗斯福的白宫和美国命运的绚丽画卷。古德温正是以这种包罗万象而又栩栩如生的画卷填补了罗斯福领导下的美国历史的空白。
  古德温向广大读者展示了她的双重绝技:一方面,她笔下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和埃莉诺·罗斯福光芒四射,如同遥远时代一座永垂不朽的丰碑;另一方面,他们的形象历历在目,如在昨天。
  ——克里斯托夫·莱曼霍普特 《纽约时报》

  ★引人入胜……《非常年代》……造就一部气度非凡的书……作者以其气势磅礴的构思以及不同凡响的想象力,让读者亲眼目睹了战云密布的美利坚……赏心悦目的传记故事以及入木三分的凝重叙事烘托着一幕身临其境的氛围和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
  ——大卫·肯尼迪 《纽约时报书评》

  ★罗斯福的婚姻生活因其影响深远而扣人心弦……一幅栩栩如生的白宫图跃然纸上。
  ——琳达·戈登 《波士顿星期天全球报》

  ★古德温作为记者和作家的才华,以及她笔下人物公私生活的错综交织,创造出了一则天衣无缝的故事。这部杰出的传记的出版,使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人物的睿智、不安和邪念对整个国家和世界的影响。
  ——卡罗·费舍儿 《芝加哥太阳时报》

  ★一部真正了不起的重要作品,是对罗斯福文献的有益补充……古德温匠心独具的创作使我们认识到《非常年代》里走出了不同寻常的罗斯福夫妇。
  ——肯尼斯·戴维斯 《旧金山历史书评》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决定性的时刻到了”
  许多个紧张和不安的夜晚,富兰克林?罗斯福都用一种习惯性的方法来帮助自己入眠。他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回到了童年时代的海德公园。他站在雪橇上,脚下是覆盖着白雪的陡峭山坡。山坡从他家南面的门廊一直延伸到远处哈得孙河边树木繁茂的岸上。他飞快地向下滑去,熟练地滑过每一个弯道,一直滑到山脚。然后,他慢慢往回走,一直走到山坡顶部,又开始新一轮的滑行。这个情景他依然历历在目,他心里翻来覆去地回味着,他要从自己的意识中抹去被单下那失去知觉的、萎缩的双腿,忘却自己将永远不能爬山,甚至不能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行走这一事实。就这样,通过有意识的想象把自己从瘫痪的痛苦中解脱出来,美国总统安然入睡了。
  1940年5月9日也正是这样一个夜晚。晚上11点钟,正当他坐在白宫二楼他那舒适的书房里时,让他忐忑不安的电话终于来了。他坐的椅子完全仿照托马斯?杰斐逊坐过的椅子,是用红色皮革制作的,这是他最喜爱的椅子。总统倚在高高的靠背上,听着驻比利时大使约翰?卡达希报告希特勒的军队如何同时进攻了荷兰、卢森堡、比利时和法国。自从1939年9月德国袭击波兰的“闪电战”平息后,欧洲相对平静的时期结束了。
  许多天以来,有关纳粹要有计划地进行侵略的谣言就在西欧各国的首都广为流传。现在卡达希大使万分紧张地汇报说德国飞机在几个低地国家及法国上空盘旋。罗斯福听着,心里明白他所担心的全面战争终于爆发了。交战国之间维持了8个月之久的互不侵犯对方领土的默契一夜之间被粉碎了。
  总统叫来了埃德温?巴?沃森,他是总统的军事助手兼秘书,负责安排总统的约会。这年罗斯福58岁,也是他的第二个任期的最后一年。在这个春天的夜晚,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年轻,虽然已经头发花白,但是那张英俊的脸上面色清润。透过夹鼻眼镜,他那湛蓝的双眼流露出奕奕活力,说明他正值盛年。他那宽阔的胸脯,粗壮的颈项使他的坐姿显得更加魁伟。只有当他离开椅子时,你才会注意到他那萎缩的双腿。他的腿是在大约20年前因脊髓灰质炎而瘫痪的。
  中午12点40分,总统的新闻秘书斯蒂芬?厄尔利前来检索收到的信息。炸弹开始向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坠落,平民百姓死伤无数,成千上万座房屋变成一堆瓦砾。欧洲几十个城市战火熊熊,烈焰直冲夜空。比利时人目瞪口呆,穿着睡衣站在布鲁塞尔的大街上,眼望着防空炮火对天轰击,军用汽车和摩托车在大街上飞驰而过。有一个名叫盖?得?列得克什的小学生,他是布鲁塞尔第一个葬身于战火的孩子。他的尸体后来被送到学校,他的同学们为他举行了追悼仪式。全比利时的广播电台都在号召士兵立刻加入军队。在阿姆斯特丹,城里的居民由于害怕炸弹而仓皇逃难。通往市郊的道路被汽车和行人挤得水泄不通。炸弹也同样落在了法国的敦克尔刻、加来、梅斯,以及英格兰坎特伯雷附近的奇尔哈姆。最初的报道有些混乱:边界冲突已经开始,空降兵占领了荷兰和比利时的机场,卢森堡政府已逃往法国,而且有理由相信德军也在从海上登陆。
  罗斯福又同卡达希大使说了几句并浏览了发来的新闻报道,然后又召来了他的财政秘书小亨利?摩根索,命令他在上午开市之前冻结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的资产,以防被侵略国的任何资源落入德国人手中。
  有关这次德国对这些低地中立国的大规模侵略,德国外长约希姆?冯?里宾特洛甫代表德国做了官方解释。他声称,德国接到的“证据”表明,盟国正策划在近期进行一次袭击。这是一次通过低地国家、目标针对德国鲁尔工业区的袭击。冯?里宾特洛甫用带有挑衅的语气说,与英法领导人算总账的时候到了。就在前半夜,阿道夫?希特勒登上了去前线的火车,向他的军队发出了重大命令:“决定性的时刻到了,因为今天的战斗关系到德意志民族今后一千年的命运。”
  当天晚上,形势几乎到了让人束手无策的境地。通向巴黎和布鲁塞尔的电话几乎无法打完,而通向海牙的电话简直就打不通。但是,正如国务院的一名官员说的那样:“在危急关头,要让公众知道,主要领导人没有躲避。”
  凌晨2点40分,罗斯福终于决定上床休息。他将身子移上了那张没有扶手的轮椅,坐着轮椅穿过邻近办公桌的门,然后进了卧室。就像平时结束一天的工作后所做的那样,总统唤他的贴身男仆厄文?麦克德菲来扶他上床。麦克德菲是个来自南方的黑人,和他的老板同年出生。1927年,罗斯福在佐治亚州的温泉初次见到他。那时,他还是个理发师,讲起话来喋喋不休。罗斯福很快就喜欢上了他,并让他做贴身男仆。现在他和妻子就住在白宫的三楼。近几个月以来,麦克菲酗酒成性,成了一个棘手问题。埃莉诺有好几次发现他喝得烂醉如泥,而“不能帮助富兰克林上床就寝”。由于害怕丈夫在就寝时无人照顾,埃莉诺就督促总统解雇麦克德菲。但是,即使总统自己也有同样的担心,他还是不忍心抛弃这位老朋友。
  5月10日凌晨,当总统叫麦克德菲来时,他正守候在自己的岗位上待命。他把总统扶到了狭窄的床上,帮他脱下衣服并穿上睡衣。这张床让人想起寄宿学校里孩子们睡的床。床边是一张白漆桌子,桌子上堆放着铅笔和信纸,还有一杯水、一包香烟、两部电话和一瓶滴鼻剂。桌子附近的地板上放着一个小篮子,这是埃莉诺的篮子。篮子里经常放有第一夫人的备忘录、书信以及供总统阅览的报告。这里倒更像是夫妻俩的私人邮电局。角落里有一把老式的摇椅,紧挨着的是一个衣橱,里面塞满了总统的衣服。壁炉上边是大理石壁炉架,架上有家人的各式照片和一些小猪收藏品。“像罗斯福在其他地方的每一处住房一样,”历史学家亚瑟?史勒辛格在他的书中这样写道,“总统卧室的维多利亚风格叫人难以忍受:家具样式陈旧,而且布局无序,然而凌乱的陈设虽然有碍观瞻,生活在这里却很舒适。”
  与前几任总统一样,罗斯福拒绝在晚上锁上房门。特工人员就在门外的走廊上巡逻,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每一丝动静。总统拒绝锁门与他害怕失火有关。比起刺杀或者其他任何意外情况来,他更怕着火,其根源可以追溯到童年。当时,他曾看到劳拉姑妈全身上下烈焰熊熊,尖声叫着从楼梯上冲了下来。那起火灾是由酒精灯引起的,只有19岁的姑妈就这样被大火夺去了年轻的生命。下身瘫痪后,他对火灾的担心与日俱增。正是受到这种怕火心理的驱使,他反复地进行火里逃生的演练,一练就是几个小时。他从床上或椅子上滚到地上,再爬到门口,为的是能够学会独立从火中逃生。“我们都向他保证过,我们绝不会丢下他一个人不管,”他的长子吉米回忆说,“但是他就是不肯相信。而且,每当他想到自己就像婴儿一样时时处处都少不了别人照顾时,他就感到沮丧。”
  罗斯福夜里的习惯性活动是我们窥探他心灵深处的一扇窗户。虽然他极力地进行淡化掩饰,但是透过这扇窗户,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他对自由的渴望,对运动的追求以及瘫痪对他一生的重大影响。1940年是罗斯福入主白宫的第七个年头,但是他腰部以下肢体瘫痪的时间差不多已是他任总统时间的3倍了。他是在39岁时瘫痪的,瘫痪前,他是个精力充沛、活泼好动的人。他先在纽约州立法会工作了两年,后来做了7年的海军助理部长,于1920年成为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他喜爱游泳、帆船运动、打网球、打高尔夫球;也喜欢在树林里跑步,在田野里骑马。在女儿安娜看来,他总是“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伙伴,陪伴你长时间地散步、航行,能比你跳得远,能够做许许多多的事情”。而吉米则简单地把他归结为“世界上相貌最英俊、体魄最强健、人格最有魅力、体力最充沛的父亲”。
  ……
展开
目录
前 言 001
第1章 “决定性的时刻到了”/001
第2章 “舞枪顽童”/043
第3章 “回到哈得孙”/075
第4章 “生活在这里太压抑”/105
第5章 “非常年代”/140
第6章 “我是个魔术师”/182
第7章 “我真拿她没办法”/213
第8章 “民主国家的兵工厂”/255
第9章 “正常营业”/294
第10章 “一个伟大的时刻”/331
第11章 “一个完全变化了的世界”/372
第12章 “两个小男孩玩打仗”/416
第13章 “我们能帮什么忙呢?”/481
第14章 “上帝保佑,幸亏有了老弗兰克!”/519
第15章 “我们正在反击!”/547
第16章 “我所认识的最伟大的人”/578
第17章 “你的双手沾满了鲜血”/623
第18章 “这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幕”/658
第19章 “我想睡觉,睡觉”/699
第20章 “焦虑不安”/730
第21章 “老头子仍然胜利了!”/772
第22章 “真是忙得要命”/802
第23章 “回家真好”/825
第24章 “每一个人都在哭泣”/862
第25章 “一个崭新的国家正在诞生”/893
尾 声/920
资料来源/923
被采访者/925
参考书目/927
致谢/95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