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不顺的事情会时有发生。面对种种不顺心的事情时,总会有人没完没了地抱怨,一直耿耿于怀而不能释怀。但是抱怨也好,不能释怀也罢,最终对身体没有一点点的好处。因为,人一旦为这些事情恼羞成怒,就容易产生愤怒情绪,而把愤怒压在心头必然有损身体的健康。生气是百病之源,从中医角度来看,生气至少有以下10大害处:
1.伤脑
气愤之极,可使大脑思维突破常规活动,往往做出鲁莽或过激举动,反常行为又形成对大脑中枢的恶劣刺激,气血上冲,还会导致脑出血。
2.伤神
生气时由于心情不能平静,难以入睡,致使神志恍惚,无精打采。
3.伤肤
经常生闷气会让你颜面憔悴、双眼浮肿、皱纹多生。
4.伤内分泌
生闷气可致甲状腺功能亢进。
5.伤心
气愤时心跳加快,出现心慌、胸闷的异常表现,甚至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6.伤肺
肺是人体的呼吸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气通于肺。”就是说通过肺的呼吸作用,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以维持生命体的活动,而生气时,会加快吸气的频率,缩短呼气的时常,肺泡不停地扩张,根本无法收缩,使肺得不到休息,肺气失宣。生气时的人呼吸急促,可致气逆、肺胀、气喘咳嗽,危害肺的健康。
7.伤肝
人处于气愤愁闷状态时,可致肝气不畅、肝胆不和、肝部疼痛。
8.伤肾
经常生气的人,可使肾气不畅,易致闭尿或尿失禁。
9.伤胃
气懑之时,不思饮食,久之必致胃肠消化功能紊乱。
10.伤乳房
也称之为乳癖,中医认为多因情志内伤,肝郁痰凝,痰瘀互结乳房所致,也因冲任失调,气滞痰凝所致。
爱生闷气,肝脏最容易受伤
常见这样一种人,性格内向,有事喜欢憋在心里,生气也是闷头不语。这种情况对身体尤其是对肝脏是有百害而无益的。
爱生闷气的人容易肝气不疏,还会连累脾胃,导致人们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和腹泻,在吃饭时与别人发生争吵也会出现这种症状。大怒伤肝,过度愤怒可使肝气横逆上冲,出现面红目赤、头痛、头晕的症状,经常发火的人容易失眠、工作效率低、记忆力变差。
肝气郁结还可能导致抑郁情绪或内分泌紊乱,比如出现月经不调、皮肤长痘长斑等。从西医的角度来看,人生气时,体内会分泌一种叫“儿茶酚胺”的物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血糖升高、脂肪酸分解加强,血液和肝细胞内的毒素相应增加,堆积于肝,从而损伤肝脏。
肝在志为怒
提起怒,人们都不会陌生。怒是人在情绪激动时的一种变化,是人对外界刺激的情志反应之一。由肝之精气所化,故说肝在志为怒。
人在应当生气时而轻微发怒,属正常的情志活动,可发泄心中的郁闷,使肝气疏泄正常,气血调畅,不会致病。但是突然的大怒或经常发怒,过度愤怒,则易损伤肝脏。
怒志人人皆有,但大怒或郁怒不解,对于机体是一种不良的刺激。大怒暴怒,可导致肝气升发太过,表现为烦躁易怒,激动亢奋,称为大怒伤肝;郁怒不解,则易致肝气郁结,表现为心情抑郁,闷闷不乐,称为“郁怒伤肝”。怒由肝之精气所生,若肝之精血不足,不能涵养怒志,或肝阴不足,肝阳偏亢,则稍有刺激,就会发怒。《杂病源流犀烛》中也指出:“治怒为难,惟平肝可以治怒,此为医家治怒之法也。”临床辨证属郁怒者,当以疏肝解郁为治;属大怒者,当以平肝降逆为治。
所谓“怒则气上”,气上也称气逆,包括气机上逆和横逆两个方面。由于肝主疏泄,主阳气升发,调节人体的气机和血的运行。当人体受到不良刺激发怒时,过度愤怒,引起肝失疏泄,就可导致肝的气机逆乱,阳气升发太过,血随气逆,可见面红目赤、呼吸急促、或间而呕血,甚至昏倒。经常暴怒,则损伤人的阴血,出现头昏、目赤、舌红等症。反之,肝的阳气亢盛或阴血不足,阳气升发太过,则稍有刺激,即易发怒而使肝气横逆,影响脾胃,可见腹胀、泄泻、恶心或吞酸、呕吐等症。
愤怒会让人生“火气”
忧郁、愤怒、思虑过度都会使身体机能失去平衡状态而生“火气”,让人上火。临床常见的“上火”类型有:
1.心火
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2.肺火
主要表现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咽疼音哑、潮热盗汗等。
3.胃火
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舌苔黄腻。
4.肝火
常称一些情绪容易激动的人为“肝火大”。其实,一般俗称“肝火大”的体质还有下列症状:口干舌燥、口苦、口臭、头痛、头晕、眼干、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
5.肾火
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发脱齿摇、睡眠不安、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腰腿酸痛等。
上了火该怎么办?生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上要注意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多喝水,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少抽烟喝酒。另外,上火和心理状态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其实是最好的“灭火剂”。
心中有怒气,血压会增高
研究发现,强烈的焦虑、紧张、愤怒、惊吓、恐惧、压抑等情绪波动,以及长期繁重的劳动和过度的精神疲劳,是原发性高血压的诱发因素。当人在愤怒或痛苦时,由于动脉外周阻力的增加,致使舒张压明显上升。
生气时人处于应急状态,说得通俗一点,就相当于在为战斗做准备,精神高度紧张。生气时人体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而导致心率增快,血压增高。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机体会全面调动储备能力,消耗的能量就大;另一方面,对于血压高的人、具有微动脉瘤的人或者血管畸形的人来说,血压突然升高,血管容易破裂,从而导致脑中风。
此外一项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的形成还与人的性格有关系,容易激动、争强好胜、雄心勃勃、常感到时间不够用而心理压力很大的人、或过于耿直的人、胆小怕事的人、常常忧郁苦闷的人,比较容易患高血压。
另外,在既往没有心脏病的成年人中,爱发火、常对人怀有敌意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比其他人高19%;那些明明生气了却强忍着不发火的人,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高出一倍。这是因为总将愤怒情绪憋在心里,其血压会反复升高,最终导致心血管系统受损。因此高血压患者或高血压高危人群,一定要留意自己的血压,尽快压住怒火。
带“怒气”入睡,会严重影响睡眠
西方有句俗话:“永远不要带着怒气上床”。一项发表在美国《神经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与清醒的状态相比,睡眠可能让人对糟糕经历的记忆更加牢固,那些让人愤怒的画面会更长久地出现。
另外,带着“怒气”入睡,还会让人的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导致失眠或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因此要告诉自己,晚上生气着急也没用,不如先宣泄怒气,睡一个好觉再说。
年轻时脾气暴躁,后患无穷
美国科学家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那些从大学时代就脾气暴躁的年轻人,在今后岁月里出现健康问题的概率较那些脾气温和的同龄人要大。研究人员同时表示,这些脾气暴躁的年轻人并不注定一辈子都会不健康。如果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能够逐渐学会控制和改变自己暴躁性格的话,那么他们的健康状况仍有望得到改善。
研究人员发现,从人的整个发育过程来看,脾气暴躁通常出现在青春期后期。为此,他们对2000名从60年代中期开始上大学的白人受试者的脾气状态以及23年以后他们的健康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学时代就显现出脾气暴躁的年轻人步入中年后的健康问题多多。这些人多会抽烟成瘾、酗酒,并常常伴随着没有社会支持的不安全感。这些人多在90年代开始患有肥胖症,同时,患忧郁症的比例较高,家庭生活多为不和谐。
研究人员还发现,在这些人中间,有些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脾气有了较大的改善,所以上述情况则不与他们为伍。但是,也有一些人,脾气随着年龄的增长同步增长。这些人患忧郁症和肥胖症的危险是其他人的两倍。
研究人员表示,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应在年轻时就开始学会不要暴躁,遇事要冷静,这样才有助于人在今后的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
脾气有变,当心疾病来袭
在脾气变化的背后,常常隐藏着多种严重的疾病。这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精神分裂症
脾气改变若发生在青壮年尤其是青年人身上,首先应考虑患精神病,而最常见的又是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主要表现是:情感淡漠,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意识清楚,但思维紊乱,讲话内容缺乏内在联系等。
2.老年性痴呆
如果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记忆力下降之后,发现其性格变得主观、固执、急躁、喜怒无常、自私、多疑、常常为生活小事而争吵,和家人处不来时,甚至蛮横无理或行为古怪,幼稚或愚蠢,让人啼笑皆非,难以捉摸。这时要想到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老年性痴呆。
3.慢性疾病
常见的有:肺心病——出现幻觉,言语错乱或行为反常等;肝硬化——出现烦躁、易怒甚至毁物、打人等粗暴行为。
4.更年期综合征
如果更年期妇女出现性格改变,变得急躁、好生闷气、好挑剔,或抑郁、焦虑不安,或合并有乏力、失眠、多汗、心悸等植物神经失调症等,应想到更年期综合征。
脾气不好的人容易患感冒
心情和脾气与感冒的关系非常密切,富有幽默感的人得感冒的几率非常小。相反,那些性格怪异、心情不好的人则更容易得感冒,且得了感冒要多花好几天才能恢复。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的尤里·吉德,对63名住在养老院里、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调查,仅以老年男子为例,在两个月的跟踪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心情乐观、经常大笑的男子身体非常健康,与那些整天心情郁闷的老人相比,有非常明显的差异。一天到晚老是愤世嫉俗、暴躁易怒、与他人搞不好关系、性格怪异的人得感冒的危险要比别人大得多。只有那些有幽默感的人,也就是说那些有能力看到生活光明一面,对年龄持乐观态度的人身体才健康。
所以,坏脾气的人应该注意纠正一下,学得幽默一些,这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不易得感冒。
秋燥易怒,可能“气”出糖尿病
近年来科学研究发现:不良情绪和精神因素也是糖尿病的重要致病原因,也就是说,生气也能“气”出糖尿病来。因此,医学上已把糖尿病归属于身心疾病范畴。
糖尿病的发病病理在于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相对不足。胰岛素分泌的多少除了受有关内分泌激素和血糖等因素的调节外,还直接受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或受惊吓等情绪时,交感神经兴奋,会直接抑制胰岛素分泌,同时交感神经还会促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也间接地抑制了胰岛素分泌。
第二章调节饮食,吃出健康与好心情
第二章调节饮食,吃出健康与好心情
有人经常说:“气得我吃不下饭去。”但民间俗语还有一种说法叫做“生气吃八碗,着急不喝汤”。不过,这种生气,看似饭量大了,其实很容易引起暴饮暴食伤害肠胃。殊不知,生气的时候不但不能由着性子暴饮暴食,反而应该选择一些可以缓解愤怒的食物,少食那些伤脾气的食物,避免对自己的健康造成危害。
热天吃肉多,容易让人烦躁
闷热的天气很容易让人心烦,感觉躁动不安。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在热天里“吃肉多”会更容易让人的情绪变坏。
人吃了大量肉食后,脾气会变得越来越烦躁。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肉类中含有大量动物蛋白,会使脑中的色氨酸含量减少,导致人有侵略、忧虑和好斗的倾向。
其次,肉中含钙的比率不高,多吃会造成体内钙浓度太低,也会增加人易怒及暴躁的倾向。
最后,肉类中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过多摄入可使血管硬化,进而升高血压。血压增高是造成人情绪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
几乎所有的肉类,包括内脏,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人的行为和情绪。所以,为了有一个好情绪,在热天还是少吃肉食为好。
盲目补铁,容易补出坏脾气
科学研究发现,过量补充铁元素,不仅会给心脏增加负担,而且导致急性铁负荷过重,铁负荷过重,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心气不够平和,容易上蹿下跳发脾气,严重的时候甚至会造成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因此,补充铁元素应谨遵医嘱,忌滥补。
有许多人使用铁锅烹饪来补充铁剂,在使用铁锅烹饪的时候要尤其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不能用铁锅烹煮杨梅、山楂、海棠等酸性水果。因为这些水果当中含有大量酸性物质,这些物质与铁会发生化学反应。人吃了用铁锅烹煮的这些水果之后可能会引起中毒。
其次,煮绿豆以及各种豆类也尽量不要用铁锅。因为豆皮中的某些物质会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有毒的黑色物质,这种物质不但会让绿豆汤汁变成黑色,而且会使人中毒。
多盐会让人更容易发火
吃盐过多既会给身体造成伤害,也会给心情和脾气造成巨大的负担。
从解剖学角度上说,每1克食盐进入人体,至少需要200毫升水来稀释。所以,食盐一旦摄入过量,人体内所需的水分自然也要增加,这就是为什么人吃了过咸的东西就会口渴的原因。可以想象一下,体内水分少了,经常处于“天干物燥”的情况,必然容易发火。
更为严重的是,吃盐过多,不仅仅会引起口渴,还会直接导致身体内水分增加,进而增加全身的血液容量,直接增加心脏负担,导致人全身水肿,甚至会出现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的症状。
除此之外,长期吃盐过多,会让进入人体内的钠离子增多,从而导致人罹患高血压、高脂血症、代谢紊乱等疾病,甚至会导致心肌缺血致死;尤其是本来就患有肾炎、肝硬化的人,吃盐过多更是会加重水肿甚至会出现腹水。所以,如果每人每天摄入食盐量在6克以下,那就等于是给全身卸下了一个大包袱。
但是,少吃盐,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随着市场的极大繁荣,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厨房当中的调味料也越来越多,人们不仅仅可以从食盐当中摄取盐分,而且通过鸡精、酱油、十三香等调味品也能摄取盐分。所以,即使我们有意控制了食盐的摄入,但是如果不控制其他含盐的调味品的摄入的话,也会造成摄盐超量。那么,对于已经习惯了重口味的人,应该如何减少食盐的摄入量呢?
首先,对于口味比较重的人来说,尽量不要一下子就减少食盐摄入,否则不但会造成食不甘味,而且会让人因为特别想吃盐而在短时间内一下子吃进很多重口味食品;其次,要充分发挥蒜、葱、姜、胡椒、花椒等调料的作用,让丰富的味道弥补食盐的不足。尤其是在吃方便面等速食食品的时候,尽量不放整包调料,而且尽量不要喝汤,因为大部分的盐分会溶解在汤里面。此外,也应该尽量避免外出吃饭,因为大多数餐馆和食摊上的饭菜或者为了迎合顾客的口味,或者为了掩盖食材的不新鲜,往往会添加大量的盐分,所以能不外出吃饭,就尽量不要外出就餐。
常吃粗棉籽油,脾气不会好
最新临床医学研究发现,过多食用棉籽油,对心情和脾气以及健康不利。因为棉籽来源不同,个别棉籽油当中至少含有40%的芥酸。芥酸被人体消化分解后,会变成一粒粒的脂肪微粒进入人体血液当中,对人体器官尤其是担任排毒急先锋脾气系统产生极大的危害,从而进一步对人体排毒产生不利影响,导致人的脾气越来越坏。
基于上述原因,脾气不好而且同时又是心脏病患者的人在选择烹饪用油的时候,应该尽量少吃或者不吃棉籽油,而是改选其他植物油,例如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米糠油等等,以避免芥酸对心脏的危害。
但是,只要是油,都是高脂肪食物,所以,无论是什么油,都要严格限制摄入量,才能保证我们的脾气好。
近年来,橄榄油、玉米油等富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的所谓“健康油”渐渐被人熟知,并且因其保健功效而备受推崇。与传统的食用油脂相比,健康油的单位热量较低,营养比较丰富。以常见的玉米油为例,玉米油不但内含的营养素种类较为丰富,而且保存较为完整的不饱和脂肪酸。无论凉拌还是炒菜,其略带玉米甜味的独特气味都能给人带来清新别致的嗅觉和口感享受。除此之外,玉米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降低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升高“好胆固醇”,对控制血脂大有益处。
虽然“健康油”好处多多,但是,这些健康油的本质和其他食用油一样,都属于高热量食物,虽然每种玉米油榨取工艺不同,但是每百克玉米油中,至少含80克脂肪和700千卡热量。自然,过多摄入也会产生健康问题。
基于上述原因,玉米油、橄榄油等沸点较低的食用油,每天食用不宜超过25克,最好限制在20克以下,最好凉拌,而且在炒菜的时候,油温不能过高,否则会产生致癌物质,危害健康。
除此之外,很多敏感体质的患者,也不宜食用玉米油、橄榄油,以免造成过敏,发生危险。
鱼子、蛋黄伤害好心情
《素问·灵兰秘典论》载:“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说心是“君主之官”是说在全身所有脏器当中,心脏居于领袖的地位。在《黄帝内经》中,心脏也被古人看作统领五脏六腑的“君主”。现代医学已经证实,在人类思维活动的过程中,心脏和大脑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可以这样说,如果一个人的心脏不够健康,即使还有正常的呼吸,也会“六神无主”,神智昏聩。因此,保养好心脏,不但关系到我们身体的强健,更关系到我们精神的健康。也就是说,只有心脏健康,心情才能好。因此,想要有好心情,首先要保证心脏的健康。
鱼子、蛋黄的主要成分就是脂肪。虽然鱼类蛋类的种类不同,脂肪含量也有所不同,但是所有鱼子和蛋黄的脂肪含量都在50%以上。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长期吃鱼子、蛋黄等食品,会严重损害人的血管,尤其是对于那些已经出现动脉硬化的患者,鱼子、蛋黄的摄入量越多,血管的动脉硬化现象就越严重,自然对心脏的危害也就越大。心脏负担重了,心情自然就不会好。
吃得过饱,容易导致憋气
食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面对琳琅满目的美食,很少有人能够管住自己的嘴巴。很多人在吃得过饱之后,往往会出现喘不过气来的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首先是因为人在吃饱之后,胃部体积变大,积压心脏和其他脏器,导致出现憋气。其次,过量进食,意味着要有大量的血液流入胃肠道中帮助消化,也意味着流入心脏的血液也会大大减少,以至于造成心脏供血不足,而心脏供血不足,往往会导致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再者,长期吃得过饱的人,往往会导致腹腔内脂肪堆积过多,挤压心脏,造成心脏不适,时间久了,也会引发心脏疾病。心脏出了问题,心情也不会好!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出现,我们在吃饭的时候,应该尽量保证七成饱,而且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肉类,保证营养平衡。
山楂吃多了,心情容易差
误食火麻仁,会损伤心情
火麻仁一直被民间看做通便解毒的良药,尤其是巴马长寿村被媒体报道之后,甚至产生了这样一种传言——据说著名的长寿村——巴马的长寿老人就是服用火麻仁而长寿的。另外,不少体质较弱的人,为了达到解除便秘的目的,还会长期服用火麻仁。殊不知,这种所谓良药,其实对心情和脾气有着很大的危害。
火麻仁含有毒蕈碱及胆碱等很多有毒物质,少量食用,对一般健康人危害不大,若大量食入(60~120克)可发生中毒。临床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胸闷、腹泻、四肢麻木、烦躁不安、精神错乱、手舞足蹈、谵语、狂躁、脉搏增速、瞳孔散大、昏睡以致昏迷。临床报道上述症状大多在食后0.5~2小时内发病,最长12小时,中毒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