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坛的人情掌故
珍贵作品的秘事传奇
“云散西寒月,清秋万里情”。画者作画,起意若何,手法之奥妙,胸怀与意境,以及,画者神思,既在画中,亦在画外。《画坛旧事》一书,畅写画人画事,既写作品,更书人物。既写中国画”水墨晕章,如兼五彩“之计白当黑的妙境,更谈画界精英以及艺术作品的诸般遭际,沉浮命运。
作者运用别具情致的小品笔调,对中国画坛的人情、掌故等各方面多有生动记叙,有史实、有考证、有论说、有衷情,知识与趣味并重,生动地展现画坛的一幅幅画面,既可一睹往昔画家的丰姿,又能引发人们对画坛的心焉神驰,令人回味。
叶恭绰慧眼护国宝
叶恭绰是位大收藏家。他藏书甚多,收藏古物更多,曾收藏明代宣德炉四百余件;藏周代、汉代的象牙、铜质之尺多件,并摄影以比较古今度量之异;藏古印,中有宋代名臣李纲之印;喜藏古墨,被誉为民国藏墨四大家之一(另三家为张子高、张黿伯、尹润生);喜藏砚,尤多文豪曾有砚,如苏东坡、鲜于枢、李笠翁、石涛等人之砚;其余如藏旧纸、古钱币、金石拓片..举不胜举。因叶氏藏品之多之精,故能对有价值之文物独具慧眼。
江苏省吴县在黐直镇有座保圣寺,始建于503年,历史上香火极盛,寺院占地几乎达半个镇。该寺不仅建筑高大巍峨,富有苏南建筑的“立脚飞椽”等曲线之美,而且雕塑尤为罕见。占据了整个山墙的塑壁,仿佛像一幅立体山水画,但见其间巉岩挺拔、奇峰突兀、洞窟错列、海浪飞涌。洞窟中有一尊尊栩栩如生的罗汉塑像。正中的达摩祖师像尤为庄重神凝,一派“静处安禅治毒龙”的神态。其左右的袒腹罗汉、降龙罗汉、讲经罗汉、听经罗汉..都各具特色。雕塑家恰到好处地捕捉了罗汉形象的最动人瞬间神态,加以典型化夸张,使塑像格外传神、耐看。
据考证,这是唐代大雕塑家杨惠之(或北宋人摹仿)的大手笔。元代大文豪赵孟頫所题该寺的一副楹联,准确概括了该寺昔日的辉煌:“梵宫敕建梁朝,推甫里禅林第一;罗汉溯源惠之,为江南佛像无双。”可惜到民国初年,该寺已荒芜、坍塌,衰败不堪,所幸罗汉塑像尚保存一半。至1928年,殿宇倒塌一半,半数罗汉遭毁。叶恭绰闻讯后,与马叙伦、顾颉刚、陈万里等人大声疾呼国人保护该寺无价国宝。经和蔡元培商量,由教育部与江苏省政府联合成立专门委员会,由叶氏主其事,经过募集经费,施工复原,建古物馆等措施,终于抢救、保护了珍贵文物。至今来到保圣寺,还能看到中西合璧式的建筑——当年由叶氏等人筹建的古物馆,里面陈列着劫后幸存的罗汉像。
叶恭绰的侄子叶公超曾奉叶氏之命,舍生忘死地保护了一件大名鼎鼎的国宝——西周的青铜器毛公鼎,自毛公鼎出土后,因收藏家陈介祺秘不示人,仅拓其铭文高价出售,故身价倍增。后为清末大臣。。。。。。。
总序一 冰心
总序二 萧乾
总序三 季羡林
序 米景扬
第一章 名流大家
第二章 逸闻趣事
第三章 佳作聚珍
第四章 收藏鉴赏
代后记
虽然在我九十年的岁月中,七十年是住在北京的,那几卷里的掌故、风土、艺文、名胜、人情等,大都是我所不知道的。---冰心
不论是对像我这样怀念老北京,一心希望重温一下故都旧梦的老年人,还是对那些急于了解昨天的青年人来说,这都是一套可心的书,可以放在枕边或揣在旅行包里随身携带的好书。篇幅都不长,既能解闷儿又长知识,必然会越看越有滋味儿。
作者在这里谈文化,不是峨冠博带,威仪俨然,不是高头讲章,而是涉笔成趣,理路天成,于琐碎中见精神,于微末处见全面,让你读了以后,如食橄榄,回味无穷,陶冶性灵,增长见识。这种精神的享受,是别的文章无法代替的。---季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