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济公》:
因为这个缘由,朝中官员人等多对他谦让三分。李茂春年纪三十有五,正值壮岁,身材魁伟,相貌堂堂,眉宇间透出几分贵胄血统的高贵之气。他自幼熟读诗书,苦修文墨,兼习礼乐,加上崇善向佛的家风熏陶,因此虽然出身豪门贵族,但少有纨绔子弟习气。且这李茂春为人良善忠厚,言语不俗,不擅威权,礼贤下士,待人接物,谨敬高雅,济弱扶危,其身大有祖风懿德在。这李赞善平日喜欢广结心气相投的四方高士,无论军民人等、三教九流、富贵贫贱,无不留心延揽。在其心目之中,最为崇敬的人就是宗泽、岳飞、韩世忠等几位朝中名将了。在朝中当差,凡宣召交办之事,亦无不勤谨尽职。正所谓:处显贵之位而不藉袭宠,居富足之地而不涉淫靡。
时高宗封秦桧为宰辅,将朝廷政事全部交其处理。秦桧结党营私,权势熏天,声名显赫,真可谓炙手可热,“天下三分月色,两分尽在秦府。”然李茂春对此只是淡漠以对,冷眼视之。自高宗与秦桧、万俟卨(读音moqixie)等奸佞沆瀣一气,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了岳飞,名将韩世忠亦被罢官,将整个南宋朝廷搞得乌烟瘴气。李茂春更是陷入深深的悲愤、失望和迷茫之中。
这是南宋绍兴十二年(1143)的初春时节,临安城彤云密布,那满山的树木枝干萧条,残留的枯叶在嗖嗖寒风中战栗,发出簌簌的声响,像是在低吟又像是在哭泣。但在那林壑岩壁间,却也有数枝梅花在寒风中悄悄地绽开,透露一丝初春来临的信息。
横卧于九曲丛祠边的一条石板路上,缓缓抬过来一乘大轿,轿边左右两个丫鬟陪护,轿子后面跟着两乘坐骑。那两个骑马的人正是春坊赞善李茂春与李府管家李兴,在前面轿子里坐着的是李茂春的夫人王氏。
到了九曲丛祠边上,轿子停下,简装便服的李茂春与李兴翻身下马,丫鬟将王夫人从轿子中扶出。李茂春携王夫人往九曲丛祠北面林边而行,管家李兴及丫鬟跟随其后。
李茂春举目四周打量着,他的目光终于发现了位于祠旁的一座新坟,坟前有两棵移栽不久的橘子树。
李茂春对王夫人说道:“夫人,看来那边的一座新冢,想必就是了。”李茂春偕夫人来至那座新坟墓前,管家李兴拿出带着的箱匣,在墓前摆下一些简单的祭品。李茂春与夫人随即在坟前行了三个跪拜礼,而后站立一边凭吊逝者。
李茂春抬眼望着满天密布的彤云,前不久闻知的那一幕令人永生难忘的情景仿佛又映现于眼前:临安大理寺内风波亭,寒气逼人,气氛一片肃杀。远处,传来如狼嚎般凄厉的叫喊声:“传——岳飞——听旨!”狱卒将监门徐徐打开,从狱中走出戴着镣铐的岳飞。岳飞昂首挺胸缓步而行,来至在风波亭边,将身伫立。另一边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监刑官杨沂中来至大理寺。杨沂中宣读高宗圣旨:“皇上有旨:岳飞特赐死……”临刑前的岳飞,抬头仰望着灰暗阴沉的天空,坦然一笑。一个狱卒递过纸笔,让岳飞画押。岳飞猛然抓过狱卒手中的毛笔,在那纸上面赫然写着“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书毕,将那毛笔掷于地上,而后仰天大笑:“哈哈哈……”灰暗的天穹在岳飞的笑声中颤抖,天色阴沉得有些发青;那满天的雪花也像是被这笑声所震落,纷纷扬扬下个不停……“老爷……”王夫人的一声呼唤,将在悲愤而又深沉思绪中的李茂春惊醒。王夫人指着墓碑,轻声问:“老爷,你说这座坟墓是岳元帅的,为何墓碑上却书‘贾宣人之墓’?”李茂春解释道:“夫人有所不知,岳元帅遇害之后,是大理寺一个名叫隗顺(隗,读音wei)的狱卒,连夜冒死将岳元帅的遗体背出钱塘门,偷偷草葬于此。这墓碑不写岳元帅的姓名,是为了掩人耳目的啊!为了今后可以辨认,隗顺还在这坟前种了两棵橘子树为记。”“哦。”王夫人点点头,但又觉得有些不明白:“老爷,你怎么会知道此事?”李茂春:“早些年,那狱卒隗顺曾遇到一件不顺之事,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帮他解了难,后来他就成了我的好友之一。这件事情,也是他在前些天才偷偷告诉我的。”王夫人:“哦,原来如此。”李茂春走向坟前,将一壶清酒洒于地上。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