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建国以来中国艺术学研究领域一流学者著作的首次整体呈现
本书由“主体位置”“理论反思”“他者再现”三部分组成,通过对经典文本的再阐释,总结和反思了20世纪中国文化主体的命题。书中内容主要涉及电影、电视剧对历史记忆的改写,近代中国的视觉呈现与主体位置的关系,大众文化对弱势群体的再现策略,以及对以阿尔都塞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反思等,代表着作者近年来研究影视、文学、大众文化和文艺理论方面的新学术成果。
时代的石头(代序)/1
第一编 主体位置
“被看”的“看”与三种主体位置——鲁迅“幻灯片事件”的后(半)殖民解读/3
作为中介者的看客与摄影师的位置——以《点石斋画报》和《真相画报》为中心/38
“哀悼”仪式与作为修辞的“墓碑”/71
显影与退场:20世纪中国电影中的工农形象/88
第二编 理论反思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叙述动力与话语结构/107
从符号中拯救历史——对索绪尔及其《普通语言学教程》的一种解读/129
阿尔都塞“理论实践”的意义/150
接合理论与主体缝合——“伯明翰学派”与“《银幕》理论”的异同及融合/188
第三编 他者再现
遮蔽与突显:中国农民工在大众传媒中的修辞术/211
他者的再现与整体性的历史视野/253
“熟练地掀开记忆”:工人诗歌的文化位置与意义/266
后工业社会的基本形态与文化逻辑/284
后 记/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