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金窝窝 银窝窝 专著
0.00     定价 ¥ 45.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仙霞新村街道图书馆
  • ISBN:
    9787510861062
  • 作      者:
    陈藏智著
  • 出 版 社 :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编辑推荐

两座古老瑶寨绵延百年的隐秘往事 ,一个关于千家峒的难解谜题。

小说集中展示了瑶族苦难、漫长的迁徙历史与瑶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融瑶族奇异风情与瑶山生态美景于一体,描绘改革大潮中瑶山大地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卷,赞美了瑶族人民坚忍顽强、包容大度、乐观进取、为国奉献的民族精神。

千百年的山川故园,是时代更迭中,对于未来的惶惑;也是湖光山色里,对于梦想的追寻……


展开
作者简介

陈茂智,笔名一墨,瑶族,湖南江华人,曾任教师、县文化馆创作员、县报编辑记者,县政府办、县委办秘书,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永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江华瑶族自治县作家协会主席,《瑶族文学》主编。在《民族文学》《文艺报》《湖南文学》《都市小说》《百花园》《佛山文艺》《戏剧春秋》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戏剧作品 300 余篇,出版长篇小说《归隐者》、中短篇小说集《静静的大瑶河》等,

有作品入选《黄冈语文读本•高三语文》等多种选本,曾获“2001—2002 年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di一、第二届“永州文艺奖”等奖项。


展开
内容介绍

金棚、银棚是大瑶河边两个古老的瑶寨,一条河相依,一座山相隔。

历史上两个寨子因争夺山场矿产而结下冤仇,老死不相往来。时间到了二十一世纪初,外出打工的浪潮让金棚、银棚的年轻一代逐渐摒弃深仇旧怨,互相开始融合。也就在这个时候,天河水库扩建工程移民工作队进驻瑶山……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花溪镇新上任的镇长孟儒林,与花溪镇最漂亮的女子冯樱桃时隔八年之后再次相遇,曾经的恋情无可避免地碰撞出绚丽的火花,最终促成了这对有情人。

孟儒林做梦也没有想到,会在无意之中重新捡回失去的珍宝。

那天,他正在樱桃家的木楼里听她爷爷讲古。

他没有想到银棚寨这座百年老木楼就是樱桃的家,也没有想到留他喝酒、把他灌得酩酊大醉的冯天宝老人就是樱桃的爷爷。

被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灌醉,说出去会被人笑掉大牙。但没办法,自诩能喝几杯的年轻镇长孟儒林偏偏败在了老人的手下。事后有人说,那是孟镇长的计谋,故意输酒让老人高兴的。

因为这次醉酒,银棚寨乃至整个金棚村一直滞后的移民工作出现起色。银棚寨人对天河水库扩建逼迫他们搬迁一直抗拒,他们的抗拒是无声的,却是具体的,不通人情的。他们把寨子通向山外的吊桥桥板拆了,只留下五根孤寒的铁索;他们用平时打鱼的小渔船过渡,上船时都有暗语,暗语就是他们日常使用的瑶话:“明哈捞?”回答是“淳宝!”意思是“去哪里”、“回家”,设若答不出来,那注定不是瑶山人,船是不会撑你过去的;他们甚至在内部,重新关闭了老围子的旧铁门,把与金棚寨连接的通道也堵死了……这样被封闭得铁桶一般的寨子,因为孟儒林这次醉酒,被重新打开!

还是因为这次醉酒,孟儒林与冯樱桃两个年轻人旧情复燃,重拾旧爱!

这还得感谢樱桃的母亲冯春蕾。

冯春蕾是金棚村小学的老师,与孟儒林多次见面,彼此认识。

调任花溪镇镇长之前,孟儒林是县委综合调研室主任,经常跟随在县委书记身边。每年春节前夕,他都要陪同县委书记看望全国劳模,而冯春蕾恰恰是全县教育系统的全国先进教师、劳动模范。因为这层关系,孟儒林到了花溪镇,在履新后第一次与学校老师见面的会上,见到了冯老师。得知她是银棚寨人时,也就有了亲自去拜见她的理由。

接下来的一切,自然顺理成章。孟儒林也就有了跟天宝老人喝酒的机会,也才有了与冯樱桃邂逅的机会。




“队伍过花溪街的时候,已经前望不到头,后看不到尾了。那队伍长长的,哈哈,就像小时候看的蚂蚁搬家,真的,就像蚂蚁搬家!千千万万的人,老少都有,男女都有——你都不晓得这么庞大的队伍是怎么聚拢来的。”

说起自己当年跟乡亲们一起出瑶山找祖居、寻活路的事,八十八岁的冯天宝很是兴奋。他把手里端的酒杯,举起又放下,举起又放下。微红的脸庞在火光的映照下显得光亮,而更光亮的是他眼角的泪花。

“花溪街开杂货铺的奉修成是个瘸子,听说队伍要过来,早把几十年积攒的银圆铜板用褡裢装了,背在肩上,随时跟队伍走。一看见队伍,他站在店铺门口老远就喊:散光,散光!东西都不要啦,随便拿,随便拿!——散光,散光!队伍里的人把铺子里的草鞋、斗笠、蓑衣、油布伞、马灯、盐巴、洋火(火柴)、洋油(煤油),能用得着的都带上,能带走的都带走,奉修成店铺也不关,拐着腿,跟着队伍就走了。花溪街上百来号人,一下子就走空了。”

“花溪街过来是梨花寨,小小的寨子,三户人家,三兄弟。三兄弟在同一年里结婚成家,同一年里添丁入口,还都是双胞胎。队伍过来的时候,三兄弟带着老婆守在路边,一人背着一个背篓、提着一个包袱,背篓里装着一样大的孩子,包袱里带一些衣服干粮。队伍到了眼前,他们笑一笑,身子一动,一下子就卷了进来。后来这三兄弟,老大和老二都去参了军,可惜,那年在衡阳城跟日本人拼命,兵败城破,一个都没活着回来。老三留在寨子,一个人养着三家人,现在梨花寨已是一个百十来人的大寨子了。”

“红石滩人最多,队伍过来的时候,他们自己举着一面旗,放了双排铳,燃了鞭炮,大家还喝了茶水,吃了油炸粑粑……他们加入进来,队伍又长了一大截。盘秀姑九十二岁,是远近闻名的仙娘婆,他儿子奉三狗七十四岁,说要留下陪她,她不肯,硬要跟着走,她的三个孙子没有办法,一路上只有轮流背她,好在她还有五个曾孙,年轻,力气大,背着她一路跟着,半步没落下。”

“队伍一路走,一路还有人加入进来。来的人问一句:牧明哈捞?——你们去哪里?答的人一般不说话,只是用眼睛指一下队伍中的旗帜。队伍里有三面大旗,旗面用的是黄色的锦缎,上面绣的是盘王。盘王啊,那是我们的祖先!有眼睛的人一看这队伍,一看这队伍中的旗帜,立时就明白了,知道是‘淳宝’——回家,‘淳宝,七宝都!’——回家,回千家峒!知道的人哪怕背着一捆柴,挑着一担草,把柴草往路边一扔,就挤进队伍里来了。一有人加入,队伍里就有人打起马力哨,紧跟着,队伍前头、队伍后面就响起了马力哨,那哨子吹的真的是神,哨音打着转弯,绕来绕去,一锅烟的时间停不下来!”

说罢,冯天宝把酒杯举了起来,接着又放下去。放下去的时候,他扯了搭在肩上的罗帕,擦了擦眼角。

火光红红的,映照着他的脸,映照着他亮亮的眼睛。他看了一眼正望着他、等着他一路说下去的孟儒林,笑着说:“来,喝酒!”

孟儒林明显有些醉了,他经不起这醇厚的苞谷烧的酒力。不过,他今天高兴。天河水库扩建移民工作开展两年多来,作为政府工作人员,他是第一个在银棚寨的木楼里喝酒的人,也是第一个听到天宝老人开口说话、第一个听老人说自己故事的人。

孟儒林把酒杯端起来,跟老人轻轻一碰,一仰脖,将满满一杯酒一饮而尽。

老人把酒也喝了下去。酒呛了他一下,老人忍不住咳嗽起来。在火塘边煮着茶的冯春蕾赶紧走过来,把一条毛巾递过去,给老父亲擦脸。她捏着拳头,在父亲的后背一上一下地给他捶背,说道:“阿爸,不准说那些老旧的事情!”

冯春蕾是金棚小学的教师,也是二十多年前大瑶河一带第一个考到中南民族学院的大学生。在中南民院就读的学生,一直是作为民族干部重点培养的,可谓前程远大。还没毕业,县里就来人找到她,跟她谈了毕业后的工作去向。原本她被安排在县政府机关,但她执意要回家乡教书。她嘴上说是因为家里有年老的父亲要照顾,其实她心里有更深的想法一直没对人说。十年后,北京一家国家级教育杂志的记者来采访她,她才说了她放弃从政回家当“孩子王”的缘由。

她说:“瑶山没文化的太多了,没文化的悲剧太多了!”她说她只想像她爷爷冯大同当年在瑶山点燃革命火种一样,把文化这颗松明子点燃,把整个瑶山照亮!没过多久,北京那家教育杂志以“瑶山‘松明子’”为题,报道了她扎根瑶山、奉献乡村教育的事迹,还在封面配发了她的照片。紧接着,她又作为教育界英模代表到首都北京参加了全国先进教师表彰会。

这次能走进天宝阿公的吊脚楼,能跟老人家喝酒聊天,还真是靠了冯春蕾老师帮忙。

孟儒林很庆幸自己跟冯春蕾老师有过见面之缘,因为冯老师的帮助,自己才有机会走进银棚寨,才有机会在银棚寨落下脚来。这次好不容易能打开天宝阿公的话匣子,孟儒林不想这么轻易放弃。他求助似的看了冯春蕾老师一眼,冯老师摇摇头,回以他淡淡一笑。

春蕾明白,阿公要么不开口,一开口就会像山里奔腾的溪流,谁也阻挡不住。

“年轻人,你晓得‘七宝都’吗?——不晓得吧,你不是瑶人,当然就不晓得嘞!我们,只要是瑶人,没有不晓得‘七宝都’的!”天宝阿公呡了一口酒,咂咂嘴唇,用苍老的声音唱起了一首歌:


盘古开天置大地,

树立乾坤万万年;

瑶人要回千家峒,

叶落归根要还原。


“千家峒,瑶语讲就是‘七宝都’,那可是个好地方,好地方呐——”

天宝阿公说:“我们的队伍走到天河口的时候,东水源那边过来有一千多人,岭西那边又过来一千多人,晓得我们九江十八寨的要过来,早在天河渡口归拢了十二条大船几十条小船,还怕不够用,就把几十张连子排在河面上连成一路,当浮桥用,我们几千上万号人,坐船的坐船,过桥的过桥,没费多大工夫就全过来了。十几面大旗呼啦啦地把大家聚在一起,各路带头的合计了一会儿,一致推选我父亲冯大同当头人。我父亲还没来,他们就推他当头人,大家都相信他会来,一定会来!

“队伍走到广西边界的白沙河,我父亲才追上来。他来的时候,骑着一匹矮脚马,穿着一件灰白长衫,背着一个蓝花包袱和一把油布雨伞。他一跳下马,那马就跪倒在地,然后四脚朝天,嘴里直吐白沫,只有出气的声音了。看得出,父亲很焦急,气喘吁吁的,连那匹马倒地也没顾得上看一眼。他的身板不高大,甚至有些矮小瘦弱,走到人群里,根本认不出他来,就像瑶山里的一棵杉树,立在满山的杉树林里,一点也不起眼。奇怪的是,大家偏偏选他当头人。他的嗓门很洪亮,上万人的队伍里,他站在山坡上喊一声,就像平地里响起了春雷,句句都让人听得实在。我跟银棚寨的几个熟人在一起,他们鼓动我去见我阿爸,我没有去,有点害羞,怕别人笑话我。

“我想等队伍安歇下来,再去见我父亲。可队伍莫名其妙又往回走,领头的人传回话来说,冯大同劝阻大家暂时不去千家峒,要大家从哪里来仍旧回哪里去……”

讲到这里,天宝阿公又端起了酒杯,凑到嘴边要饮酒的时候,却又把酒杯放下了。

他说:“我现在都还在想,要是那一次不转回来,一直走下去,是不是就真的到了千家峒?”天宝阿公用眼睛看着孟儒林,又看着冯老师。

冯老师说:“千家峒究竟在哪里,现在都没一个定论!千家峒,想必就是一个传说吧!”

天宝阿公明显不满意冯春蕾的回答。他看着孟儒林,用眼睛问他。

孟儒林回避着老人询问的眼光。千家峒到底有没有,如果有,到底在哪里,他真的一无所知。

天宝阿公深深地叹了口气,说:“没有找到千家峒,我真的不甘心啊!春蕾,你不能说没有千家峒,你爷爷都说有,那定是有的!”

“千家峒那真是个好地方啊,那是祖先盘王指引给我们瑶人居住的好地方。据说那里四周是山,只有一个洞口进出,里面田土广大,水源又好,水田里结的稻谷像花生,旱地里长的花生就像菠萝,种出的棉花就像天上的云朵。那里没有官府盘剥,不用交粮纳税;那里的人亲如兄弟姐妹,从来没有争斗和战争……唉,这么好的地方想起来就美啊!可惜了,上万人的队伍,说散就散了,走到半路,说散就散了。这都怪我父亲,要不是他劝阻,说不定还真的找到了千家峒;要是真的到了千家峒,这九江十八寨、这整个大瑶山的瑶人也就享福了,我们银棚寨、我们冯家也就少了这几十年遭的苦,受的罪……我父亲、春蕾的爷爷冯大同就不会被捉去砍头!唉,这都怪他,怪他自己,好好的千家峒不找,偏偏要组军去抗日!好好一个人,把命都丢了!”

灯光映照下,天宝阿公的眼睛里有泪光闪耀。他抬手抹了抹眼睛,笑笑说:“唉,还真的老了,竟说些旧事,旧事!来,喝酒,喝酒!——小孟,你还能喝吗?”

孟儒林早就不能喝了。但他还是举起酒杯,跟老人碰了一下,两个人把酒一饮而尽。

这次醉酒差点要了孟儒林的命。桌上的菜肴还没撤,他就身子一歪,滋溜到了桌子下面。他听见天宝阿公大笑了三声,说这小伙子不错,然后什么都不知道了。


展开
目录
目录

日子
日子
回归
童话
除夕夜归
时间扒手
假期模式
刷牙
头疼的时候
协和
Lakers小坐即景——写在Lakers西餐厅
结束
绿色激光
哑女

祝我生日快乐
选择选择
教师日志
小病上瘾
春日大雪
春日大雪
新生

看云是云
秋风

辛夷
大峡谷
苦茶
苦茶
夜海
湖心——记于西溪湿地
解药
局外人在局外
金橘?柠檬
Arizona Clouds——记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云
写下
泪点

不同与相同
闲话宗教信仰对中美家庭文学、文化差异的影响
课间
课间
我在周六明朗的日光中——记高一第一次月考
期末考试结束的前夜
明天,明天我们将踏上旅程的坦途(1)
明天,明天我们将踏上旅程的坦途(2)
行尸悲怆曲
想念明天
暴风骤雨前
平淡
回答
嘲弄
军营励志
高一琐记
新年慈善音乐会
灯火
灯火
当夜已深了
苍老
苦痛

今夜?我拨通你们的座机
回首向来萧瑟处
写字
写字
删除
一九八四——看乔治·奥威尔《1984》有感
卑微
麦田(1)
麦田(2)
寻找卢塔斯

心动
看Blur乐队访谈有感
Catch in the Dark——听Catch in the Dark by Passenger有感
我和世界之间——听Golden Leaves by Passenger有感
西湖一梦——观昆曲《白蛇传》有感
再问艺术是什么——读《道林·格雷的画像》
我不知道生活将怎样继续
我不知道生活将怎样继续
朋友(1)
朋友(2)

冬日格外清凉
间歇性发作(1)
间歇性发作(2)
间歇性发作(3)
等式
分离聚合皆前定——关于《红楼梦》中宿命论思想的一些联想
问答
问答
两面
快乐
一地年华
我能理解
逝去
相爱
升级
皮囊(1)——读蔡崇达《皮囊》有感
皮囊(2)
皮囊(3)
皮囊(4)
别亦难
存在
历史和预言——再读《动物农场》
黄金时代——读《娱乐至死》有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