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我以河南省濮阳县理科高考状元的身份,阴差阳错地被河南师范大学录取,从大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到现在从事的工作,专业跨度很大:本科功读数学专业,硕士功读微分方程定性和稳定性理论,博士攻读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复杂大系统工程方向,博士后则在电子与通信领域从事保密通信研究。1998年以前,我一直在高校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和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厅级(教育部、省、省高教厅、学校等)科学基金或博士后专项基金研究课题,研究方向多为非线性系统的控制设计及应用、广义非线性系统变结构控制和鲁棒控制、混沌动力系统的机理及其控制与仿真。
我在读博士期间,研究成果多次获奖,周围同学和朋友送我“得奖专业户”的称号。1998年7月,我随爱人做工作变动,调至北京,逐步由理论研究转为应用研究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1997年7月,我从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后,被河南师范大学聘为教授。次年的4月,在河南新乡我加入民革。时任民革新乡市委会主委潘老师做了我的入党介绍人。当年7月便被调到原国家环保总局信息中心工作,组织关系随之转入民革北京市朝阳区第九支部。
多年来,我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先后向全国政协、民革中央、民革北京市委提交110余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或社情民意,多次参加全国政协举办的协商座谈会,撰写的多份提案、建议或调研报告得到国家领导人的批示和关注,多份提案被评为全国政协优秀提案、北京市优秀提案或重点调研提案,多项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多次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环境报》等媒体报道,多次获得民革中央参政议政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女党员、民革北京市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说句心里话,我在加入民革,又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之前,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的发言、提案会出现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全国一流媒体上,没想过自己的建议能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得到相关部委的采纳,变成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措施,更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坐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与国家领导人及众多委员一起,共商国家大事。
作为一个女性科技工作者,如何在参政议政的平台上发挥作用,积极地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如何把建言献策的职责与本职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何把参政议政与自己的学术研究统一起来?通过几年来的参政议政,我有很切身的体会。
加入民革,组织培养从1998年加入民革到2002年被选为民革中央委员,短短的四年时间里,我从一名普通的环保系统女职工,成长为民革中央委员,之后又成为全匡l政协委员,这与与民革中央、民革北京市委、环保部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领导的培养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我的参政议政之路始于2000年。那一年,民革北京市委向全市中青年党员发出倡议,希望大家结合自己的工作,为了全市民革党员的培训工作向民革北京市委申报题目。当时中共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央上下、各种媒体都在谈论西部大开发。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申报了《西部大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当时各地都在讲发展,很少谈及环境保护,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的选题得到民革北京市委的重视,民革北京市委安排我在民革北京市委会议室向机关干部及各区党员代表做报告。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和到西部调研了解到的情况,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介绍了西部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警示大家: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倡议我们在做好西部大开发的工作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好生态环境,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中保护生态环境的若干建议。
会后,民革北京市委调研处的刘家麒处长告诉我,2000年7月,民革中央拟在贵阳举办西部大开发论坛,要我把报告整理一下,提交论坛发言。因我5月份要出国,11月才能回,就把报告交给了民革北京市委调研处,由他们作为民革北京市委参会。或许就是在那次会议上,我得到了时任民革中央和市委领导的关注。
在2002年12月的民革中央换届选举中,我被选为民革中央委员。成为民革中央委员会委员候选人,我是在选举前才获知的。记得在2002年11月底,我接到民革中央通知,列席参加在12月召开的民革全国党代表大会。在这次大会的一次全体会议上,我与时任民革朝阳区主委、北京朝阳区政协副主席关三多坐在一起,当台上领导正在对本次委员选举工作作说明时,关主委告诉我,说我是下届民革中央委员候选人,我当时就蒙了。事先我一点消息都没有呀,我脱口而出:“这不可能!”他说:“真的。”看着他认真的表情,我心里很是纳闷:怎么可能呀?在正式选举时,我坐在列席代表席上,听到自己的名字,真的感慨万分,既感到使命光荣,又感到压力很大。因为我既没有当过基层支部委员,也没做过区委委员,更没做过市委委员,一下子就成了中央委员。
当时,我受到很多人关注,还有人当面问我:“你作为一名普通的民革党员,为什么一下子就成中央委员了?”这对于我自己而言也是一个谜,现在想来,主要是得益于民革中央不拘一格地使用提拔人才的机制,或许自己的参政议政能力也得到了民革中央的认可。
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的信息,是别人告诉我的。
2008年1月一天晚上8点多,我接到原在一个办公室工作过的同事的电话。她说在当天的《人民日报》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名单中看到了我的名字。我当时感到很惊讶,赶紧上网查看,果然在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界别的委员名单中看到了我的名字。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