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双洲记:政党国际交往亲历
0.00     定价 ¥ 48.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区图书馆
  • ISBN:
    9787509014196
  • 作      者:
    艾平著
  • 出 版 社 :
    当代世界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是党的工作的一条重要战线,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双洲记:政党国际交往亲历》分为三部分、十二章。第一部分“上路”,主要讲述为从事党的对外工作所做的准备,包括从童年到出国留学的经历。第二部分“非洲篇”,介绍参与中国共产党对非交往与合作的全过程。第三部分“近邻篇”,记述从事对南亚、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工作中的故事。
展开
作者简介
  艾平,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委员。曾任****对外联络部副部长,中国驻埃塞俄比亚特命全权大使。1969年1月在陕西省延川县插队,1973年9月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1977年10月起在****对外联络部工作,历任副处长、处长、非洲局局长、一局局长。1979年9月至1981年6月赴加拿大留学,1995年2月至1996年2月在山东省桓台县挂职锻炼,任县委副书记。
展开
内容介绍
  一生献身国际交往,几十年故事汇集。《双洲记:政党国际交往亲历》通过作者艾平参与中国共产党同非洲和亚洲国家政党交往的亲身经历,展现同外政党政治舞台的风云变幻;通过一系列生动事例,彰显中国共产党带领拓展新型政党关系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懈努力。
展开
精彩书摘
  《双洲记:政党国际交往亲历》:
  特殊时期的球学经历
  “工农兵学员”经历中最突出的特色是“开门办学”。前面已经提到“学军”的经历,后来我们又去了北京纸箱厂、首都机场、东海舰队外训大队和辽阳化工基地。
  在纸箱厂“学工”时,我们的英语水平还不足以发挥任何作用,因此基本上是参加体力劳动,同时了解一些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运作的情况。等到1976年春去首都机场“实习”时,我们已经可以用所学知识给边防检查站的警官办班提高英语了。同年7月,我们又到上海郊区吴淞口海军东海舰队外训大队“开门办学”,也有一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意味。当时,中国向巴基斯坦海军出售了若干艘037型巡逻艇,我们的任务就是翻译相关手册,同时在中方人员训练巴方接船人员时担任翻译。其实,巴方人员很多都是留洋的博士,回想起来,给他们上课做翻译多少有些荒唐。
  “开门办学”不仅能够了解各行各业,更是“行万里路”的好机会。在上海时,我们利用周末去逛南京路、游览豫园,还去了金山石化基地。等到这次实习结束时,我和肖援朝、陈知涯一起搭乘上海小三线企业的班车前往几百公里以外的黄山。那时的黄山几乎见不到一个人,只有设在山顶的气象站。下山后,我们乘长途汽车去杭州。“文革”期间清华武斗时,我曾在杭州的姥爷家住了两个多月时间。那时,我躲开清华园里呼啸的枪弹和高音喇叭中刺耳播报着的大批判文章,每天陪着他老人家绕西湖走一圈,听他讲各种故事,使我对这人间天堂留下了美好的印象。1976年的杭州还能让我们感到欣喜吗?西湖没有使我们失望,然而就在湖畔的保俶山上,扩音器中忽然传来阵阵哀乐:毛主席逝世了!迄今为止,1976年灾难频发,国内政治氛围也越来越紧张。年初,敬爱的周总理逝世,我们同许多同学、市民一道,自发到天安门广场去表达哀悼之情。清明期间,再次出现哀悼周总理的高潮,并明显表现出对“四人帮”的愤恨,结果招致镇压与迫害。年中,朱德委员长逝世。我们在上海期间,唐山发生强烈地震。现在毛主席又逝世了。我们这代人可谓命运多舛。陈知涯低声告诉我们,江青似乎同他家有仇,主席在时她还有所顾忌,现在不知会发生什么。虽然毛主席逝世后停止一切娱乐活动,但我们还是决定按原计划从杭州乘船经大运河去苏州:饱览祖国山河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娱乐,只要公园开门我们还是要到苏州、无锡看一看。
  回到北京,我们原来的集体已不复存在。我入学时是在7班,一年后原来的6班被拆掉,我们便成了6班。后来,不断有同学提前离校,参加工作、选送国外进修或改学小语种。到1976年秋天,我们6班和另外一个班也被拆掉,我被分到3班。这时3班正在东北辽阳石化基地“开门办学”,我听说后马上要求去那里加入新集体,内心其实是不愿意失去这次旅行的机会。我买了火车和轮船的联运票,自己从北京到天津新港乘船去大连,再乘火车去辽阳。我的这番苦心没有白费:实习结束时安排了参观鞍钢、抚顺露天煤矿和沈阳。正是在辽阳期间,我们听到了传达粉碎“四人帮”的中央文件。
  转折
  这次我真是彻底时来运转了。退回陕北的可能已不复存在,曾经高悬在师生头上的“白专道路”等威胁也几近消失。现在该好好读书了。
  其实,我入学不久就得出结论,是否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将对我的一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对我来说,如果没有机会上大学,那么我所接受的学校教育就几乎只有小学那些。此外,相对其他学科的“工农兵学员”,学英语专业的更为走运。因为其他知识,或迟或早总会过时,而掌握一门外语,即取得一项获取新知识的重要能力,其价值只会不断上升。
  尽管当时政治环境相当困难,但我们还是有幸得到一支最强师资队伍的教诲。许多全国著名的教授,如许国璋、张道真、王佐良、钟述孔先生等,他们虽然在“文革”中被诬为“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实际上仍享有盛誉。还有一些受到中国革命强烈吸引定居中国的外国专家,这在当时也是极为难得的。有些老师,如程镇球和王佐良,曾参与过《毛泽东选集》的英译工作,而钟述孔则来自外交部翻译室,他们不仅有深厚的学识,更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我在外院收获最大的显然是最后一年。这不仅是因为“四人帮”已被打倒,政治干扰不复存在,老师们可以全力以赴从事教学工作,而且是因为口译培训无疑是外院多年形成的优势领域。这门课在教学中,每个单元用一个领域的参观介绍作底本,练习口译,并从中体悟两种语言的差异和口语翻译的规律。这种从实际出发的训练方法,既能适应学员起点低、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又能满足主要用人单位的当务之急。毕业后,我在接待外宾参观访问过程中,一听到主人介绍的内容都是我们在学校练习过的,就不再紧张。当然,这是后话了。
  当时的教学自然少不了受那个时代的影响。师生都熟知马克思的语录:外国语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显然,这种斗争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是为了宣传毛泽东思想、支援世界革命。记得当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公开发表时,我们曾在课堂上举行过模拟记者招待会,练习翻译中国的方针政策。
  还有一些极端的做法就有点让人哭笑不得了。入学初期有个口号:“工农兵学员要上大学、管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后期,学校编纂《汉英字典》,动员学员参加部分工作,有些教师多少有些文人相轻,遇到一些学术问题争执不下,于是就拉学员来评判。
  工农兵学员中党员比例相当高,学校也一直非常重视发展党员的工作。我从入学起就希望加人党组织,可1·25大会之后,不把我退回去已经是万幸了,更不要说发展入党了。打倒“四人帮”以后,大环境好了,但我原来那个班被拆掉了,我被分到3班。在一个新集体当中,能否在一年之内赢得大家的信任,加入党组织,也是个考验。应该说,大环境的变化还是起了作用,由1班和3班党员组成的党支部同意将我作为培养对象,支部书记同意做我的人党介绍人。过了一段,党小组认为我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请上级党组织安排外调。外调最主要的内容是我父亲的情况:清华这地方实在太特殊。外调的目标是弄清楚父亲同迟群等“四人帮”爪牙的关系,没想到清华接待外调的人不愿给予明确答复。没有办法,我只好建议他们直接去找同我父亲长期共事的校领导何东昌伯伯,这才避免了节外生枝。
  与此同时,我还希望能在毕业前解决另一件人生大事,这样毕业后就可以集中精力做好工作。我“锁定”正在同我一起争取入党的张迈健,并在我们一起宣誓入党之后不久确定了恋爱关系。
  ……
展开
目录
自序
第一部分上路
第一章 起点
第二章 人行
第三章 留学

第二部分 非洲篇
第四章 群众演员
第五章 知与行
第六章 代表国家
第七章 重返非洲
第三部分 交友周边
第八章 迷人的印度
第九章 中巴情深
第十章 佛国新缘
第十一章 多边渠道
第十二章 下南洋

结束语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