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医疗圈开讲
0.00     定价 ¥ 49.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区图书馆
  • ISBN:
    9787302496816
  • 作      者:
    子琳著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编辑推荐

作者访京城三甲医院名医上百位,为读者精选求医问药1佳方案。读1温情的故事,得到1实惠的医疗知识。用1真诚的心将急需普及的健康常识与一个个真实得有些触目惊心的医疗案例结合起来。

展开
作者简介

子琳,本名李梦瑶。资深医疗媒体人,医学科普作家,《约吧大医生》栏目主持人,TopMD平台创始人。
兼任: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健康医药专刊、《北京晚报》等多家媒体特约作者,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科普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医学科普训练营讲师团首批讲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首批成员。
经历与成就:北京电视台原健康节目导演,访京城三甲医院名医上百位。曾做客中央电视台《科技之光》及北京交通广播,受邀在各类学术会议上为医生做医学科普写作技巧讲座。在搜狐、网易、腾讯等各大网站开设《子琳为您读健康》专栏(现更名为TopMD),收获过亿播放量。
2017年出版的《京城名医坐诊:治好常见病,你该这么办》获得2017中国健康科普创新大赛十佳网络人气奖,2018年又荣获新时代健康科普征集大赛全国十佳科普图书奖;创办的自媒体TopMD获得搜狐网1受网友喜爱健康媒体奖、一点资讯网年度金榜等多个奖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资深医疗媒体人通过多年从业经历,深入挖掘和采访医疗题材的真实故事。记录了国家专家的治病救人的真实过程,采写了医务人员从死亡线上把患者拉回来的惊心动魄故事。在写故事的同时,也将该种疾病的科普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给大家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特殊的医生群体
  题记咱们去医院看病的时候经常能看见这种场景,早上四五点钟时挂号窗口前队伍排得跟长龙似的。那些热门的内分泌科、心内科的专家号没几分钟就都被抢光了。我原来在媒体工作的时候天天逛医院如同逛公园,总是围着那些常见病的科室转,觉得医院里的事儿自己都门儿清。所以总有朋友跟我开玩笑说,子琳你都能当大夫了。可是后来当我有了一次亲身经历之后,才逐渐发现在医院里确实还有我不知道的人和事儿。比如院外急救、重症监护和麻醉。先来说说麻醉医生和麻醉科,可能在您的印象当中这就是一个医技科室,可如果我告诉您这是一个能救命的科室,您相信吗?医院里如果没有了他们,再厉害的外科医生恐怕也不能顺利完成手术。
  外科大夫治病,麻醉大夫保命
  在大家的理解当中,麻醉医生的作用仅仅是在手术开始的时候,给患者打一针麻醉药,工作似乎就结束了,但这并不是全部真相。2015年我在医院生小孩时接触到了一些麻醉医生,通过交流我慢慢对他们有了更深的了解。
  其实他们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医生群体,行头也很特殊。虽为医者,但他们却不穿白大褂,而是穿着绿色的手术服、戴着蓝色的手术帽、脚上穿着特制的拖鞋,频繁进出手术室和医院的各个科室。
  更重要的是,完成一台成功的手术,一半的功劳应该属于麻醉医生。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特殊的医生群体 // 1
题记
外科大夫治病,麻醉大夫保命
急救医生的24 小时,飞驰于生死的24 小时
一场车祸,意外开创了中国重症神经外科先河
疼痛科的十八般武艺
第二章 穿越生死的较量——在手术现场 // 33
题记
割肝救子
花季少女千里寻医,只为活着的尊严
19 岁440 斤,手术刀下的重生
生还的希望只有1%,他活下来了吗?
她活下来的可能性只有10%,这个漂亮姑娘的结局如何?
第三章 门诊那些不可思议的事儿 // 73
题记
到了医院,你可能根本就不会看病
真想不到打嗝能折磨他十年!
血管外科医生说,会做这几个动作可能是得了致命疾病
摸到肚子里有“心跳”要赶紧去医院!
这个部位长了血栓可能是得肿瘤的信号!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