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行进中的中国乡村 专著 : 一位“三农”记者的视角
0.00     定价 ¥ 105.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仙霞新村街道图书馆
  • ISBN:
    9787010183213
  • 作      者:
    赵泽琨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作者简介
  赵泽琨,陕西蓝田人,高级记者。长期从事“三农”新闻宣传和研究,曾任农民日报社记者、主任、副总编、副书记以及农业部农研中心副主任、副书记。现任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CCTV-7农业节目)党委书记、主任,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和“四个一批”人才及中央联系的专家。著有《划向世纪的小舟》《记者眼里的世界》及农村金融、农村专业合作社、协会研究等方面论著。有多篇文章和作品以及策划的电视纪录片、活动晚会等获全国各类大奖,多次获中国新闻奖,并荣获范长江新闻奖提名奖。
展开
内容介绍
  一叶知秋,日久识君。波澜壮阔的改革时代给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巨大的舞台和天地。
  《行进中的中国乡村:一位“三农”记者的视角》收录了作者三十多年来从事“三农”新闻报道和农村经济政策研究等方面的部分作品,分为农业、农村、农民、理论、文学篇,通过一个个典型、鲜活的事件或人物故事和思考及记录,从一个守望者和记录者的角度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取得的巨大变化和过程。书中或苦、或乐,或悲、或喜,能够看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三农”事业发展变革的脉络及变革中的阵痛和突破,也能感知到一个长期致力于“三农”新闻报道记者对于农村发展和改革的热情参与和思考,从亲历者的角度感受农村改革发展的厚重艰辛而又荡气回肠的岁月历程。从这个意义上说,《行进中的中国乡村:一位“三农”记者的视角》也是一个有良知的记者真诚记录的农村改革史。
展开
精彩书评
  ★这是一本多年倾心为农民办电视办报的媒体人写的书。所以让人能感受到作者和老百姓“在说同一种话”,在同一个语言体系内,乡情乡韵扑面而来。作者记录的是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讲述的是让人牵肠挂肚的“三农”故事。但我们同时感受到的是,作者坚守了一个媒体人的职业情操和社会责任;坚守了一贯的真诚和服务百姓的本色;坚守了与其他媒体和电视频道不一样的差异化和特色,因而接地气,有温度,有思想,有看头。这样的书越多越好。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电视台原台长胡占凡
  
  ★不少新闻人因为笔勤当了官,当官后就嘴勤而笔不勤了。泽琨则不同。他即使在一个单位当了多年的新闻官,手中的新闻笔却从未放下。究其动力何来?就是当一名记者的初心不改。不改初心,让他对党的新闻事业忠贞爱戴,国家情、使命感始终凝聚笔端。不改初心,让他对“三农”热烈拥抱,百姓情、正义感始终凝聚笔端。不改初心,让他对人生目标不懈追求,求真务实始终凝聚笔端。
  本书正是他新闻笔端的结晶,这是初心的结晶。这种结晶是闪光透亮的,是永不褪色的。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原党组书记翟惠生
  
  ★阅读此书,能够感受到激荡的改革时代,一些焦点话题在改革中木断涌现和化解,一些热点话题随着时间和改革不再成为热点,从而推进了改革。也感受到每一篇文章的背后,作者的家国情怀以及严肃严谨的职业精神和追求,更感受到一种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
  
  ★在中国历史上,改与革都充满艰辛,需要许多人付出艰辛的努力。这本书记录的,便是近些年中国和中国农村改革历程中,一部分努力的人所做的努力的事。这本书的作者,也身在其中;书里的文章,也是艰辛努力的一部分。同时,随着时光的流逝,书里的文章,也算是作者青春年华的记录。
  我和泽琨曾是《农民日报》的同事,掩卷沉思,不禁感慨: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
  ——著名作家刘震云
展开
精彩书摘
  《行进中的中国乡村:一位“三农”记者的视角》:
  已是上午10点钟了。在四季青乡,有的人刚出家门,走向田野,有的却蹬着平板车,把鲜嫩的蔬菜向城里运。临近傍晚,有的人还在地里忙碌着……
  采访前,我们曾想,集体统一经营的四季青乡,会不会像大锅饭的年代,“敲钟一起下地,吹哨一块收工”呢?5月的一天,我们在四季青乡的曙光、远大农工商公司采访,实情远非这样。
  四季青乡的农民,劳动环境是宽松的。有的专业,承包到了个人,联系产量、产值计算报酬;没有承包到个人的专业,也实行了定额管理。对劳动者来说,只要在规定的时间里,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什么时候出工,什么时候收工,集体是不会管的。社员自由了,他们的特长也能发挥出来了。在乡经营管理办公室,我们翻阅了劳动力档案,每份表上详细地记载着劳动者的文化程度、技术特长、身体状况等。这里的负责同志介绍道:四季青乡给劳动者安排什么工作,以他们的档案为依据,在全乡范围内调配,以免埋没人才。一个在玉泉山猪场劳动的饲养员,给我们谈起她的工作来喜形于色。在娘家,她是养猪的。嫁来四季青乡,队里让她管果树,因不懂技术,辛辛苦苦劳作一年,收入总比别人少,排名次,老是赶鸭子的。专业化生产后,乡里安排她到猪场养猪,她重操旧业,一年挣4000乡元,一下子冒尖了。
  乡经营管理办公室的同志对我们说:避免人为的因素影响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四季青乡在劳动力组织与管理方面的一个有效办法。曙光农工商公司的洪艳霞,很能干,却跟队长有矛盾,大队调解无济于事。她想去二队,二队愿意要,大队就同意了她的要求。由于没有赶上承包大棚菜,当年收入比一般劳动力少2000元。公司想补助她一点,没想到她毫无怨言,说:“人不只为钱,要的是心情舒畅,今年少挣了,明年补上吧。”
  变动一定是非变不可的。为了使劳动力相对稳定,四季青乡规定,任何单位未经批准,不得接收劳动力,确因工作需要的,也得乡里审批。
  告别了乡经营管理办公室,我们又来到了林工商公司,打开专为果树建立的档案,看到无论刚栽的,还是成龄树,都有卡片,每棵树何时栽,什么品种,哪年开始结果,产量多少,一一登记在卡。果树档案,总公司、专业公司、生产单位都有一份,每年果树的更新改造,这些档案就是依据了。
  采访中,我们发现,四季青乡劳动力及生产管理组织得那么好,主要在于该乡有一个科学的生产指挥系统。乡里的农工商总公司,按行业设置生产指挥办公室,负责制订本行业的生产计划,代表总公司下达生产任务。各专业公司把承包指标分解到生产单位,并负责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生产单位则具体安排农活,组织劳动力生产。总公司、专业公司、生产单位之间的关系,通过承包合同来联结。
  不少人说:四季青乡这么大的摊子,转动得这么好,一定有什么秘密武器。四季青人说,科学的生产管理就是我们的秘密武器。有了它,菜、粮、畜、果才有了良性循环。劳动生产率才能大幅度提高。1986年,全乡劳均创造产值1万元,是1977年的7倍,畜牧公司劳均提供商品猪提高了8倍。1978年以来,全乡总收入平均每年以24.7%的速度递增,人均分配收入平均每年增加100元以上。
  ……
展开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三十五年再回首

农业篇
今日四季青
“黄金时代”的阴影
“白条”现象背后
走进市场天地宽
在“成分论”夹缝中创百亿效益
农业,千呼万唤基本法
可持续农业渐露曙光
强行征地安置招工不力大片抛荒农民心急如焚
万亩苹果园缘何毁于刀斧
告别“苹果现象
市场长大了
练就农业新”绝活
咋念棉花经
庄园经济:农业投资新宠儿
168亩耕地何以惨遭破坏
中国肉牛挺进中东市场
荷兰花卉拍卖走天下
荷兰农业好风光
让污染远离家园
如何遏制农民收入增幅下滑
水上荷兰更美丽
猕猴桃品牌市场保卫战(上)
猕猴桃品牌市场保卫战(下)
果树底下话增收
菜篮子:满与不满谁评说

农村篇
寻找失落的位置
扶贫贷款蒙难记
迷乱的市场
重建家园
长缨何日缚苍龙
八百公里跟车记
再为运销户大呼一声
请沿途设卡各家先扫“门前雪”
……

农民篇
理论篇
文学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