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大清钱王 ﹒ 1 , 草根的进阶 专著
0.00     定价 ¥ 46.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仙霞新村街道图书馆
  • ISBN:
    9787559610485
  • 作      者:
    萧盛著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编辑推荐
  1.作品主人公王炽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一品红顶商人,李鸿章赞誉其犹如清廷之国库,老百姓称之为钱王,被《时代周刊》列为19世纪末全球第四大富豪,是独一上榜的中国人。其一生经历深具传奇性,本书是描写王炽奋斗传奇的长篇历史小说。
  2.《大清钱王》系列四部,其余三部(②时局即生意、③人情亦商机、④资本大博弈)将陆续推出,作者耗时三年创作而成的百万文字大作惊艳面世。
  3.王炽从一介草根到一代钱王的奋斗历程,深符现代价值观。王炽是草根励志榜样,当今商业领袖的楷模。其经商之道,处理政商关系的理念,在当今商界仍广为所用。
展开
作者简介
  萧盛,本名尹宣韩,浙江宁波人,曾任北京某图书公司策划编辑、报纸编辑,现为中国写手之家网站创办人,自由撰稿人,已出版《大秦宣太后:芈氏传奇》、《兰陵王传》、《师任堂》等多部畅销历史小说。
  《大清钱王》系列(四部)是其耗时三年创作而成的百万文字大作,重磅推出!

展开
内容介绍
  鸦片战争爆发后,外来思想不断涌入,国家弱而商业盛,胡雪岩、乔致庸、盛宣怀等一批晚清巨商强势登陆历史舞台,然而在众多的商人之中,却没有一人可与他相比,他被李鸿章誉为是清廷的国库,被老百姓称为钱王,被《时代周刊》列为19世纪末全球第四大富豪,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独此一位一品红顶商人——王炽。
  他用一根扁担挑着货物贩卖做起,而后在乱世中组织马帮,在中国古老的茶马古道上,用他的机智和勇敢,于川滇之间闯出了一片天地。在对待政商关系上他坚持“官之所求,商无所退”的法则,在生意场中他又秉承“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理念,虽逢乱世,却如鱼得水,涉足各行各业,吃遍政商两界。终成一代“钱王”。

展开
精彩书评
  王炽犹如清廷之国库也。
  ——李鸿章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川蜀马帮遭劫,滇南山寨临危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国内的政治局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洋人大批涌入,随之西洋的思想、文化、资金亦流入中国,他们想控制中国的经济,甚至欲以此渐渐地侵吞这个国家的疆域,从此之后,这个古老的国度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
  这样一种状态好比是两位武林高手的生死对决,相互牵扯、抵制着,都欲拼尽全力想将对方压倒。而国与国的相斗,对老百姓来说却是极其痛苦,甚至是万般耻辱的,他们固然痛恨洋人的侵略,可更恨清廷的懦弱无能,带着这样的痛恨,国内百姓纷纷擎旗起义。在诸多的起义军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便是太平天国的起义军。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仿若一股风潮,迅速刮遍全国,各地各民族的义军趁机跟进,举旗抗争,清政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我们的整个民族亦被推到了最为危险的时刻!
  在云南省红河州北部的弥勒乡,因了此处多山地,属于山高林密的丘陵地带,故当我国沿海地区受到西洋经济和文化的冲击时,这里似乎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大部分的山民依旧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
  然有人的地方便是江湖,是日午后,金顶山下的一处丛林里,埋伏着二十来个山匪,他们手里或提着钢刀,或捏着木棍,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西南方向的山道,神情肃然。领头的是个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看上去身子瘦小,许是长期营养不良的原故,脸色泛黄,看上去浑身上下没几两力气。但是他的目光却是炯炯有神,极为有力的,在目光转动之间甚至带着抹凶光。
  不出多久,车声辚辚,从山道上走来一支马队,约有七八匹马,马背上都驮着货物,前后共有十五人护着,在中间的一匹马上插着一杆三角形的小旗子,上书“川中祥和号”等字。
  丛林里埋伏的那年轻人眼里寒光一闪,苍黄的脸上泛起抹激动的红潮,正要起身冲下山去,突被后面的一人拉住,不由得回头轻喝道:“你做什么?”
  那拉他的是个三十余岁的中年人,长着一脸的络腮胡子,皱了皱眉头道:“姜兄弟,那是祥和号的货,是不是考虑一下再下手?”
  年轻人怒道:“强龙不压地头蛇,在咱自己的地盘上,你这地头蛇反倒是先怕了!你要是不敢动手,回家给你婆娘暖坑去,我不会强拉着你!”说话间,挥了下刀,带着其他人冲下山去。中年人没办法,也只得咬咬牙跟着往下冲。
  山下的马帮都是惯走江湖的老油子,这种事情见多了,也不怎么吃惊,一行人迅速散开,把马匹和货物围在了中间。领头的那马锅头(注:马帮领头人)是川中祥和号的老伙计,也是在茶马古道(注:中国西南、西北地区的民间商贸道路,在这一带百姓的心中,西南的这
  条茶马古道无异于西北大漠上的丝绸之路)上走了一辈子的老江湖,名叫桂老西,虽有五十余岁的年纪了,却依然老当益壮,精干得紧,他打眼望了下那些冲下来的山匪,最后把目光落在那领头的年轻人身上,双拳一抱,道:“老夫是川中祥和号的桂老西,不知足下是哪座山上的好汉,不妨报上名来,交个朋友!”
  “川中祥和号,哟,这是大商号啊!”年轻人嘴上虽夸着对方,眼里却依然含着杀气,“我叫姜庚,并不是哪座山上的什么好汉,只是这弥勒乡十八寨(注:今弥勒县虹溪镇)的一个无名小卒而已,桂大哥真愿意与我交朋友?”
  桂老西一看这姓姜的就不是个善茬儿,便笑道:“在这茶马道上行走,干的是拎着脑袋讨饭吃的行当,靠的是道上兄弟的情面,不然的话,我桂老西十个脑袋也没了,只要这位小兄弟愿意给个情面,我桂老西求之不得。”
  姜庚把刀柄一转,抱拳道:“桂大哥这话说的在理啊,其实大家干的都是拎着脑袋讨饭吃的营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样吧,只要桂大哥今日能给我们这些兄弟打发些烟酒钱,从此之后,只要是桂大哥的马队经过此地,我等绝不为难!”
  “好,小兄弟果然是爽快人!”桂老西回身从身后的一匹马上拿过个包袱,取出个钱袋子来,往姜庚丢了过去。
  姜庚接过,两枚手指头一捏,便知里面是些碎银子,估摸着十两左右,当下脸色一沉,冷笑道:“桂大哥莫非是嫌我们这地方小,拿要饭的标准来打发兄弟吗?”
  “嫌少?”桂老儿黑溜溜的脸色也是一沉,“小兄弟,你看我们这次运送的东西,也不过是些土烟日杂货物,能值几个钱?而且这一路打点过来,这趟子生意怕已是赚不了钱了,望小兄弟包涵,下次有机会大哥再奉上,可好?”
  桂老西嘴上虽还在说好话,但脸色已经不怎么好看了,在这条道上行走,交情固然重要,可也不能一味的奉承讨好,不然的话让人骑到头上来,一辈子也休想混出头,必要的时候还得用拳头来说话。
  姜庚看着桂老西的脸色,手一抬,又把钱袋子扔了回去。桂老西伸手一接,接在手里。是时虽是五月初夏,山中天气闷热,可这时每人的脊梁骨都觉得阵阵发冷。
  桂老西强笑道:“小兄弟不要这银子是什么意思?”
  “要货。”姜庚从牙缝里吐出这两个字后,刀头一迎,率众便杀了上去。
  桂老西也不甘示弱,与姜庚斗作一团,喝道:“川中祥和号是魏老爷子的商号,他的货你也敢劫,胆子够大的啊!”
  姜庚为人凶狠,狞笑道:“在十八寨这地方,就是我姜庚的天下,皇帝老子来了也照劫不误!”
  两方人马斗不许久,就已分出胜负,桂老西的马帮虽说都是老江湖,但毕竟势单力薄,且姜庚的人个个也都是好手,就将这批人连同货物都扣了下来,唯独桂老西一人逃脱。
  姜庚劫下了这批货物,十分高兴,让弟兄们收拾收拾连人带货一起押去寨子里,可那络腮胡中年人依旧是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走到姜庚跟前说道:“姜兄弟……”
  姜庚一看他那副嘴脸,怒从心起,喝道:“我说曾胡子,你又担心什么呀?”
  别看这曾胡子长得粗糙了些,想得却要比姜庚深远,说道:“祥和号在川蜀是响当当的商号,财大气粗,这批货拿是拿到手了,怕是很难吞得下去。”
  姜庚冷冷一笑,“刚才我跟你说过了,强龙不压地头蛇,我料定不出几天,那魏伯昌肯定带着银子来赎人。”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川蜀马帮遭劫 滇南山寨临危

第二章  杀族人亡命天涯 建马帮重整生意

第三章  广西州乱中取利 茶马道义结金兰

第四章  马如龙再袭弥勒乡 王兴斋散财救乡民

第五章  全民皆兵官渡苦战 王炽趋险再谋生意

第六章  三路大军进逼滇省 两位少将蒙冤受难

第七章  恒春总督府赴难 王四树林内请罪 

第八章  昆明城两强豪赌 茶马道刁难遇险

第九章  总督府设计擒龙 杜文秀兴兵压城

第十章  全忠义少将受封 了恩怨春城斗法

第十一章  报私仇军前施威 走西北兄弟入川 

第十二章  祥和号小金县罹难 桂老西绵州府入狱 

第十三章  唐炯出重拳反受其害 王炽谋计策抢占商机

第十四章  百姓争利益衙前示威 商人抢生意重庆生乱

第十五章  毛坝盖山两虎相争 重庆城外双强恶斗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