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相晏婴》:
第一章
帝王封禅,神秘骑者跟踪而来
(一)
周简王十二年(前573年)五月,一乘马车出了鲁国都城曲阜,便沿着一条驿道向前驰去。车轴不时发出“吱吱呀呀”的响声,车后扬起纷纷黄尘。
马车刚刚驶过,紧接着,一位身着褐色短衣的骑者,肩上斜背着一张长弓,骑着一匹黑马自远处飞奔而来,停在路边的一座凉亭旁边。他滚鞍下马,问一位在亭子旁卖杏的老人:“借问老人家,可曾见过一乘马车从这里走过?”
老人以手向南指了指,说道:“见过,见过,拉车的四匹马都是一色的枣红马!”
骑者又问:“马车过去多久了?”
老人说:“约莫有一个时辰了。”
骑者听了,道谢之后,默默地站在那里,一边擦着脸上的汗水,一边用苇笠扇着风。老人忽然发现,骑者的腰问露着剑柄,剑柄上绘着一朵深红的火焰!他的脸上虽然显得有些劳累,但目光里依然透出一种令人捉摸不定的冷峻。他从哪里来?为何要打听路过的马车?老人正心里想着时,骑者已翻身上马,沿着驿道绝尘而去。
前边的马车在疾驰着。
驾车人是位二十岁左右的后生,叫劳其。他一边看着前面崎岖不平的驿道,一边摇着手中的鞭子。鞭梢在半空中一甩,便飞出一声清脆的鞭响,四匹马一激灵,马蹄也随之轻快了许多。他手中的鞭子不同于驱牛赶马的鞭子,他的鞭子是用细牛筋编成的,长约六尺,鞭梢上有一段又细又柔的牛皮,鞭杆是用三根青竹烘烤后扭在一起的,软而不折,被他的手掌磨得又亮又滑。路边的行人纷纷驻足观望,议论那根奇特的大鞭子。
行人大多是去拜祭泰山的,也有拜山之后从山上下来的。由于路程遥远,一个个风尘仆仆。他们看着飞驰的马车,引颈远送。因为这高贵的马车非同一般,坐在马车车厢里的人,不是贵族就是高官,绝不是一般的有钱人!此刻要到哪里去?
他们猜对了,坐在车厢里的,是齐国大夫晏弱和他14岁的儿子晏婴。晏弱奉齐国国君齐灵公之命出使鲁国之后,打算在回国途中,顺路去拜祭泰山。此刻,晏婴坐在车厢的苇席上,晏弱正在向他授课。他今天讲的,是周文王的儿子,也就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当年为什么要讨伐商纣王?又是怎样辅佐周武王和周成王的?晏婴听得非常认真——
商王朝的第三十位皇帝纣王,长得一表人才,人也很聪明,但他不以社稷为重,置臣民安危于不顾,整日里沉浸在美酒、女色之中。他能连饮数日而不停杯,其酒量无人能及!在都城朝歌的后宫中,他的嫔妃多得数不过来!在这些美女中,有一个叫妲己的妃子,不但美貌出众,舞姿优雅,而且十分乖巧,最得他的宠爱。妲己虽然美若天仙,但心眼太多,且心肠十分歹毒。纣王虽是个暴君,但在她手里,却成了一个任她摆布的浑球儿和应声虫!
有一天,他退朝后来到妲己宫中,见她躺在床上,阴着脸,好像受了什么委屈,便连忙赔着笑脸问道:“我的心肝宝贝,快告诉我是谁惹你生气了?我这就去砍了他的头,剁了他的手!”
妲己懒洋洋地说,这后宫墙高院深,住在里边冷寂孤单,她想建一座天下无双的御苑,以供她和纣王游乐。
纣王听了,立即下令在河丘(今河北巨鹿)建造一座皇家御苑!一年之后,御苑建成了。在这座规模浩大的御苑中,楼台亭阁成片,名树奇草成林,珍禽异兽游栖其中。纣王还在御苑中修造了一座高过千尺的鹿台,常常携妲己在上面寻欢作乐。他又命人在苑中开凿了一个大池子,池底铺满各种颜色的鹅卵石,将美酒倒进池中,离御苑数里就能闻到酒香味!称为酒池。有了美酒,还需佳肴,他命宫人在酒池岸边插上树枝,树枝上缠着锦帛,在上面挂上一串串的烤肉,称作肉林。纣王陪着妲己,泛舟酒池之上,想喝酒,就以瓢盛酒,想吃肉,就从树枝摘下肉串!为了玩得尽兴,纣王又命陪同游玩的青年男女,一律赤身裸体跳进酒池,互相追逐嬉闹,丑态百出。狂欢通宵之后,纣王次日不再上朝。天天宴饮,夜夜歌舞。
为了满足妲己的欢心,纣王还命宫廷乐师将他们的放荡之声谱成曲子,把他们的疯狂动作编成舞蹈,又从民间征集了千名美女,在宫中日夜排练、演出……由于朝政荒废,一些大臣纷纷上书,表述自己的忧虑,想唤醒醉生梦死中的纣王,这引起了妲己的怨恨。她想给大臣们一个警告。她让纣王按照她的意图,设计出了一种天下独一无二的刑法——炮烙,即用铜铸成空心柱,铜柱上涂上膏油,悬空架起,下面燃烧炭火,将铜柱烧得通红,逼受刑者裸体爬上铜柱!受刑者立刻就被烫得焦皮烂肉,然后从铜柱上摔下,在炭火里被活活烧死!坐在鹿台上的妲己和纣王一边欢酒,一边欣赏受刑人痛苦挣扎的惨状,不时发出阵阵笑声。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