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德唯贤,能服于人”,是刘备在白帝城临终之时给刘禅遗诏中的一句话。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以帝王之尊,为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意气风发率大军出征,结果被孙吴年轻将领陆逊打得狼狈逃窜,兵败退驻白帝城。史称“夷陵之战”。刘备在白帝城,从章武二年(222年)闰六月至次年四月二十四日病亡,住了整整十个月之久。开始,他对于失败不解、羞愧、愤懑,然而残酷的现实又迫使他必须面对,并促使他去反思。
在病卧白帝城永安宫的时日里,他想到自己从跨有荆、益,三分天下,到登基称帝,再到如今折兵失地。事业的大起大落,让他回忆自己的一生,反省自己的一生。自己从一个贩履织席的市井草民,无资产和社会背景,仅凭借侠义正直、仁爱厚道、躬行仁德,重感情讲道义,得到一批智士猛将的倾心拥戴,成就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业绩。想到这些,他除了有几分释然、几分欣慰泰然面对死亡外,还把成功经验、人生感悟在遗嘱中向刘禅诉说。
遗诏中有两句直白而极富哲理的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唯贤唯德,能服于人。”这应该是他角逐天下最重要的经验。
草莽英雄刘备之所以能说出这样富有哲理的话,是因为他年轻时曾拜著名大儒卢植为师,接受过经学的正规教育;如今又融入自己一生闯荡天下的体会,所以能将毕生经验凝练而成这样明白透彻的格言警句。
刘备总结自己的一生认为,一个人只要从小事做起,只要坚持做下去,就可以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贤者,就可以凭借贤德得到拥戴,去成就一番事业。因此他把自己从坎坷人生中领悟到的这两句话写在遗嘱里,并加以强调,留给了儿子。在如此重要的遗诏中,刘备没有关于如何做皇帝的只言片语,却告诉刘禅做人的基本道理。
有学者指出:“正是这种‘唯贤唯德,能服于人’的基本政治理念,铸成了刘备一生受人敬重的政治品格。”的确,正是他这种受人敬重的处世品格和政治品格,使他占人和、得人心,成为一代人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