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在故宫书写整个世界 专著
0.00     定价 ¥ 78.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虹口区图书馆
  • ISBN:
    9787208164093
  • 作      者:
    祝勇 [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
收藏
编辑推荐

“故宫书写者”祝勇的首部回想录。

从沈阳到北京,入藏地,远渡重洋。三十载沉浮,故宫是他血脉里深藏的文化故乡。

新散文、历史书写、纪录片、影像表达,他以个性化的创作,打开六百年紫禁城的壮阔画卷。


展开
作者简介

祝勇,作家、纪录片导演、博士,现任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出版文学作品四百余万字,主要作品有《故宫的古物之美》《故宫的隐秘角落》《在故宫寻找苏东坡》等。国务院新闻办、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天山脚下》总导演,《天山脚下》获评新中国70年纪录片百部推荐典藏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在故宫书写整个世界》是“故宫书写者”祝勇蕞新的随笔集,也是其唯**本具有回想录性质的作品。

在书中,祝勇深情讲述其丰富且传奇的生命经历,从沈阳到北京求学、闯荡,入藏地,远渡重洋,辗转多地,故宫一直是祝勇深埋在血液中的文化故乡。

祝勇还在这本书中回顾了过往三十年的文学创作,新散文、历史书写、纪录片、影像表达,他笔耕不辍,一直致力于推广故宫文化,凭借个性化的创作打开六百年紫禁城的更多可能。

无论是其个人生命经验的感性流露,还是近二十年来对故宫书写的深情厚爱,都十分令人动容。


展开
精彩书评

祝勇以文学的方式书写故宫,对于传承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很有意义。

——王蒙(作家)


他立了一个宏伟大愿:用文字重筑这座城。短短几年,他写出了上百万字的故宫文章。环顾四围,舍祝勇其谁?……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过去不知道的祝勇,一个更耐看、更有魅力的祝勇。

——汪家明(出版人)


祝勇的为人为文多是冷冷的不动声色,但很干净——气味很干净,心灵很干净,其中蕴有足够的真诚和内在的激情,有一种特殊的诚恳在里面,是那种我喜欢的有真正感情的人,当然带着坦然的目光(指目光中没有任何企图),带着一种北方男人的力量……

——冷冰川(艺术家)


祝勇的名字总是和故宫连在一起,是名副其实的“故宫书写者”。这本书里祝勇把焦点放在了自己与故宫的关系上,让人第一次走进他的生命经验与思想世界,也理解了为什么祝勇持续二十余年书写故宫,以及为什么故宫选择了祝勇。


读过之后非常感动,感受到了祝勇对书写、对故宫执着又深沉的热爱。


展开
精彩书摘

只有写作是必需的。尽管纸质书在做着垂死挣扎,尽管出版作品的经济回报与影视作品不可同日而语,但在我心里,没有一种文字载体比纸质书更加神圣。一个商人的成功可以写在支票上,但一个作家的成功只能写在作品上。我这样说没有歧视,它们只有不同。

在进入故宫之前的差不多十年里,我已经开始了对故宫的书写。我通过文字,向这座庄严的城靠拢。

我曾无数次地走进故宫的大门——以游客、朋友或者作者的身份,有时会在李文儒先生(时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办公室里畅谈至深夜。我喜欢故宫的气息,喜欢它厚重的沧桑感和不可侵犯的庄严感。因为与李文儒先生相熟,我参与、策划了故宫的一些活动,这使我在进故宫博物院工作以前,就有幸走过了故宫的各个角落,其中包括不少“故宫的隐秘角落”。那时故宫博物院的“百年大修”工程开始不久(该工程起于2002年,将于2020年结束),许多地方还是“荒草萋萋”,这使我有幸目睹了故宫被修葺一新之前的模样。很多年后,我在《故宫的隐秘角落》一书里写下这样的话:


站在个人立场上讲,我不愿意看到所有的殿宇都修旧如新,因为一座修缮一新的建筑无疑会破坏时间的纵深感,使它变成了一个平面,僵硬,没有弹性。在我看来,只要保证那些破旧的宫殿不再继续毁坏,就不妨以废墟的形态向公众开放。故宫不是一个堆放古代建筑的仓库,而应该像潮水冲刷过的海岸、风吹过的大地,保持着最自然的流痕——哪怕只是一小部分。


从建筑保护的角度上说,修葺的意义毋庸置疑,但从写作的角度上说,我更迷恋修葺以前的那个故宫,它更加“原始”、苍老,也更加真实。它让我对历史的认知一下子变得立体起来,真切起来,好像历史中的那些人还站在那里,我不经意地走过一个转角,就会与他们迎面相逢。


*******


我不曾想到,自己会被调入故宫博物院,成为一名研究人员。长久以来,故宫就像藏地一样,那么幽远、神秘。我曾无数次地走入这座宫殿,写过好几本宫殿之书,这一次,我与它紧紧地绑定在一起,无法分开了。我至今保留着郑欣淼院长发来的一条短信:“故宫是写不完的!”

每当穿越车水马龙的街市,走进这宏大的宫殿,树上的鸟鸣,带给我无比的清透宁静。我一头扎进宫殿西北隅的一个独立的庭院,那是故宫博物院的图书馆,去一页页地翻动影印版的《四库全书》,这是一种促膝长谈。故宫容纳了太多人的生命轨迹,而它自己也是一个生命体。每当大雪之后,我站在空旷的宫殿里,看飞檐上的积雪一点点地断裂,沿着飞檐的弧度缓慢地滑行,然后接二连三“扑簌扑簌”地降落在地上,我就知道,故宫不是一个死物,而是像我们一样,有自己的律动和感情。

我痴迷于这座宫殿,时常会一直待到夜里。我发现,这座旧宫殿的美,竟然那么适于在夜色里展开。它就像一个人在夜里褪去了华丽的外表、虚拟的表演,我听得见它安静的心跳,那里面藏着它最真实的隐秘和疼痛。

北京的冬天,天黑得早,有时五点半就全黑了,只剩下宫殿的剪影在冰蓝的夜空下波澜起伏。下班之后,一个人从宫殿的最深处走出来,我会想,在明清两朝,宫殿是不会这么黑的,因为各座宫院里都有人。只要有人,就有灯火。一盏盏灯,在宫殿深处亮起来,渗入重重的夜色,宫殿也就有了生气和活力。所以我想,那时的宫殿和今天是不一样的。

那时的宫殿,有万千灯火,有人影晃动。整座宫殿,就像一只超级豪华游轮,漂浮在夜色之上。那时,我心里时常会想念那些消失的故人。我说“想念”,是因为我对他们从不陌生,只是相别已久。时间试图拉远人与人的距离,但故宫有自己的时间,故宫的时间与外面的不同。故宫的时间不会让人走远,相反,会让不同时代的人靠得很近。


展开
目录

序 言

故宫的祝勇 ——汪家明 | 1

祝勇印象 ——宁 肯 | 6

在故宫书写整个世界 | 11

我与纪录片《历史的拐点》 | 223

我与纪录片《苏东坡》 | 243

我与纪录片《天山脚下》 | 269

附 录 | 321

朱自清散文奖获奖感言 | 323

在场主义散文奖获奖感言 | 326

那些逝去的人,他们都有话没有说完 | 329

孙犁散文奖受奖词 | 331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7 年度散文总冠军获奖感言 | 333

祝勇创作年表 | 335

注 释 | 33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