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浮生六记:全本全注全译
0.00     定价 ¥ 48.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区图书馆
  • ISBN:
    9787512687059
  • 作      者:
    (清)沈复著
  • 出 版 社 :
    团结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
收藏
作者简介

沈复(1763年—1832年?),字三白,号梅逸,江苏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工诗画、散文。至今未发现有关他生平的记载。


展开
内容介绍

《浮生六记》是清代文人沈复写作的自传散文。因其以真言述真情,从不刻意造作,得以浑然天成,独树一帜,达“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之境界,深为后世文人所推崇,流传至今,已成经典。本书六记分别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后两记早已亡佚,现存的经考证系后人伪作。全书语言不加雕饰、质朴清新,颇得自然之趣。为了解决现代读者的文言文障碍,本书对原文做了准确全面的注释以及通俗易懂的白话,既拓展了文言的意境,却又不失原文的优雅别致。


展开
精彩书评

如《浮生六记》中的芸,虽非西施面目,并且前齿微露,我却觉得是中国第一美人。

——鲁迅

 

我相信淳朴恬适自甘的生活,如芸所说“布衣菜饭,可乐终身”的生活,是宇宙最美丽的东西。读了沈复的书,每使我感到这安乐的奥妙,远超乎尘俗之压迫与人身之苦痛。

——林语堂

 

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

——俞平伯

 

那一部是贵在心灵之自由的记录,写布衣寒窗的风月往事。“浮生”,不只是说生命的短促,更是指着生命不系于任何庞然重物。生命处于自在自为的状态。自由的渺小,渺小的自由,却昭示了生命本质上的尊严。

——季羡林


展开
精彩书摘

卷一  闺房记乐

余生乾隆癸未冬十一月二十有二日(1),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2),居苏州沧浪亭畔(3),天之厚我,可谓至矣。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4),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5)。因思《关雎》冠三百篇之首(6),故列夫妇于首卷,余以次递及焉。所愧少年失学(7),稍识之无(8),不过记其实情实事而已,若必考订其文法,是责明于垢鉴矣(9)。 

 

【注释】(1)乾隆癸未:乾隆二十八年,即1763年。

(2)衣冠:本义是衣服和帽子,这里借指搢绅、名门世族。

(3)沧浪亭:地名,在江苏省吴县城内。本为五代吴越钱氏广陵王元璙的别圃,宋苏舜钦得之,始筑沧浪亭,为吴中名胜之一。

(4)事如春梦了无痕:原句为“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出自苏轼的《女王城和诗》,当时他被贬居黄州,但此诗表达了苏轼豁达的胸怀。

(5)彼苍:苍天。

(6)《关雎》:《诗经.周南》篇名。为《诗经》的首篇。

(7)失学:失去就学的机会。

(8)之无:借指简单易识之字。

(9)责:要求。垢鉴:脏镜子。这句话表示谦虚,意思是从沾满灰尘的镜子里寻求明亮。

【译文】我出生在乾隆癸未年仲冬十一月二十二日,正是太平盛世,我家又是名门世族,住在苏州沧浪亭畔,上天对我的厚待,可以说是备至了。苏东坡说过“事如春梦了无痕”,如果不记下来,难免辜负了上天的厚待。因为想到《关雎》列于《诗经》三百篇之首,所以我也将夫妇之事列于文章的首卷,其他依次记述。惭愧的是我少年时就失去上学机会,识字不多,只是记录当时的实情实事罢了,如果一定要考订文章的文法,那就是从沾满灰尘的镜子里寻求明亮了。

 

展开
目录

目  录

 

卷一  闺房记乐

卷二  闲情记趣

卷三  坎坷记愁

卷四  浪游记快

卷五  中山记历

卷六  养生记道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