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一书,体大思精,五十二万余言,记载了中国古代三千年的历史发展,是古代中华文化的浓缩,也是古代三千年人生百态修养的浓缩。要把它的精言要义读懂弄通实非易事。
《史记》研究大家张大可先生针对领导干部事务繁忙、没有大段时间阅读典籍的特点,对普及国学精品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即采用纵向专题研究的形式阅读《史记》,从《史记》精选1010个知识要点,分为37篇,深入挖掘《史记》的要旨,尤其是其所蕴含的济世安民的治国理念,明白怎样治国,怎样做人的道理。
内容涵括司马迁对哲学、人生、社会、政治、军事、文化、伦理、道德等各个领域的真知灼见,全方位解读为什么说《史记》是一本人人必读的国学根柢书。本书每篇内容均由导语、正文、译文和评点四部分组成。导语提纲挈领阐述宗旨,正文摘句,以中华书局1959年版平装本为据,括注卷目及页码,以备查核。解读体例,一条原文,一节译文,一段评点,层层深入,雅俗共赏。读者利用茶余饭后的碎片时间,随手翻开一页,只须一两分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增长历史知识、陶冶情操、修养人生,将自己的思维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非法不言,非道不行
【引言】本篇集中选录为人、为学、为政的人生格言,列于篇首,为全书提挈。
信饬百官,众功皆兴。(卷一《五帝本纪》/17页)
【译文】认真地告诫百官各守其职,那么各方面的事情都能兴办起来。
【评点】尧告诫历法官羲氏、和氏之言,原载《尚书·尧典》,作“允厘百工,庶绩咸熙”,司马迁引用作了逐字转译。信,《说文》:“诚也,从人言。”指说话真实。这里作副词用,真诚、认真之意,也可引申为及时。饬,《史记集解》引徐广曰:“古勅字。”勅,告诫。功,业绩。“信饬百官,众功皆兴”,原义为尧命令羲氏、和氏把历法节令及时告诉百官,以使各种事业都能及时兴办。可引申为:认真地整顿好政府各级机构和领导,就能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性,各种事业都能兴办起来。
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卷一《五帝本纪》/30页)
【译文】不能让全天下的人受害而使一人得利。
【评点】尧择任继承人时所说的话。传说上古帝王尧年老,儿子朱丹不成器,要找一位继承人,众臣推荐了贤明的舜。舜继承帝位,天下之人都得利而朱丹一人受损害。如果朱丹继承帝位,则天下之人都受害而朱丹一人得利。两相权衡,尧说了这句话,选定舜作继承人,表现了尧以人民大众利益为重,“天下为公”的高尚情怀。司马迁引此语,表明他对战国时的杨朱“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的极端利己主义的批判态度。病,《说文》:“疾加也。”指重病。在这里与“利”对举,指十分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