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体本身的整体观的辨证法
中医学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认为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一方面要靠各脏腑组织发挥自己的功能,另一方面又要靠脏腑间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约作用,才能维持生理平衡。每个脏腑各自有不同的功能,又有整体活动下的分工合作,这是人体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1.《金匮要略》的有关理论
(1)脏腑之间的关系: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2)脏腑与经络的关系:邪中于络,肌肤不仁,邪中于经,即重不胜;邪人于腑,即不识人,邪人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干呕,吐涎沫,头痛者,茱萸汤主之。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人血室,但头汗出,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溅然汗出者愈。
(3)表里内外上下的关系: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齿介齿,可与大承气汤。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
2.临床应用
(1)熟悉各脏腑的生理功能,治疗某种疾病,须考虑有关的脏腑的作用,从而做出调治。
(2)临床诊治疾病,必须处处注意脏腑之间的生克乘侮关系,才能正确分析其病理机制。
患者,女,14岁。1976年10月30日初诊,二旬前头晕,前夜起突然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神志昏迷,小溲自遗。昨起神志转清,抽搐小发2次,低热,面色萎黄,脉弦小,舌边红,苔薄黄而干。阴分不足之体,肝风挟痰热上扰则晕,流窜筋脉则抽搐,拟养阴平肝,化痰舒筋。羚羊粉0.6 g(分吞),钩藤12g(后下),生地18g,生白芍15g,生石决30g(先煎),朱茯苓9g,川贝9g,鲜竹茹9g,炒黄芩9g,木瓜9g。2剂,加用激素及抗癫痫西药进行治疗。二诊1976年11月1日,头晕作恶已减,抽搐未发,神清,小便已能自主,口干,脉弦细,苔薄黄。肝风鸱张之势已制,痰热渐化未清,仍守前法出入。前方去羚羊粉、鲜竹茹,加川石斛18g(先煎),3剂。停用抗癫痫西药,激素逐步减量。三诊1976年11月4日,头晕减轻,纳增,面色萎黄好转,嗜睡已除,精神转佳,苔黄已化,舌边尖红,脉细。肝风见化,然病后气阴两亏未复,续予调治。太子参9g,川石斛15g(先煎),炙生地12g,炒白芍9g,炒当归9g,朱茯苓9g,钩藤12g(后下),黑大豆18g,川贝母9g,香谷芽12g,5剂。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