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余音梦花街 靡靡思南路:上海当代流行乐私人话本
0.00     定价 ¥ 38.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上海市普陀区图书馆
  • ISBN:
    9787532649860
  • 出 版 社 :
    上海辞书
收藏
编辑推荐

“梦花街”是上海老城厢一条东西走向的老街,纷杂斑驳,延续着上海早期的本土生活气息;“思南路”是复兴公园旁一条南北走向的马路,幽香烂漫,是被法国人设计出来的一条迷情之路。这些,都是串联起这个城市的生态脉络。沿着这座城市的音乐地理脉络,品味曾经的流行小调,似水年华。上海的魔都气质,不知不觉就成为了那些音乐的本身或注解。
全书配有专业音乐人精选的65首经典歌曲二维码,扫一扫便可以左边倾听,右边阅读,或者体味这座韵味无穷的城市,或者回忆一段年少的美好时光,或者纯粹感受一次情感的温暖洗礼……

展开
作者简介

徐冰,上海资深音乐媒体人,乐评人,文化策划人。原上海电台音乐台监制,曾创办大陆较早《流行歌曲排行榜》、《中国原创音乐榜》。参与策划运作大型颁奖演唱会无数,发表乐评200余万字,制作音乐专辑六张。后来担任TVB内地官网总编、电视节目制作人。参与策划中国成功的大型娱乐项目《环球嘉年华》,担任亚洲首次西班牙斗牛总导演,近年来担任《中国梦之声》《中国好歌曲》等大型真人秀节目的音乐顾问和指导。

展开
内容介绍

《余音梦花街 靡靡思南路————上海当代流行乐私人话本》共包括50余篇音乐随笔,通过一座座地标和音乐人的故事概括了上海流行音乐3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历史变迁。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作者在《Timeout上海》杂志上所开设的专栏“冰不厌喳”上刊发的。作者徐冰作为当代华语流行乐传播的鲜活直接参与者,采用零角度的叙述视角,描述出上海流行乐人乐事,以及碎落在风里雨里的弄堂滋味。另外,华语乐坛一些重要的事件,有趣的话题,也在书中一一呈现。

展开
精彩书评

请别轻忽怠慢早期的上海流行歌,它们对后代的流行歌曲产生了多大的影响,我们无法估计。
我们从后来上海人讲话的语气用语与生活方式,是看得到的;而当然,在现在徐冰出版的这
本介绍80年代后上海的流行音乐的书里,大家更能够感觉得到:流行歌曲是有所谓传承的。
——资深音乐人  罗大佑

徐冰兄揣着一颗悲悯和留恋之心,觉得一个都市不应如此荒漠,写了上海的九零和零零年,我更愿意把它当作是大菜落桌前的前菜,而我们都是那前菜,期盼着下一回合的上海大菜惊亚洲文化之四座。
——资深音乐人  李 泉

这本书上海滩的味道足,白描般地叙述时不时能勾起我的亲切感,是有温度的文字。
从当年到现在,我们有时会感慨羡慕周璇、李香兰时期上海流行音乐的辉煌,像极了慕容复的复兴痴心。
——体奥动力董事长  李义东

展开
精彩书摘
  清唱为什么
  ——《中国梦之声》导向歌唱本真
  1994年初夏的一天,许巍从西安赶到北京红星音乐生产社,向工作人员递上录有自己作品《两天》和《青鸟》的盒带,他知道,前不久郑钧就是如此在这里走红的。这是一个吉他弹唱小样,但是足够让人感觉到歌者的声音气质和其内心的力量……在唱片工业最辉煌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些日后成为偶像的音乐梦想者,大都是像许巍这样从向唱片公司送递自己的演唱小样开始的。其中,基本上属于清唱盒带。类似更著名的段子就是玛丽亚?凯莉参加WTG唱片公司的派对,在将要结束前她把样带递给WTG总裁杰瑞?格林伯格,结果被旁边的哥伦比亚唱片老板托米抢去,随后的故事就是灰姑娘的音乐翻版,她非但成就了巨星梦同时托米也成为她的丈夫。
  我是说,无论是创作型的歌者还是流行偶像,如果还原到他们成功前的原点,那就是有一副属于自己的会歌唱的嗓子。
  谁不会唱歌!可是,大部分人的声音都是卡拉OK时代的被包装品。“混响足一点”“伴奏响一点”……于是,人声被混沌在浓烈的伴奏音响中,包厢里到处是 “梁静茹”“萧敬腾”“凤凰传奇”,大腕气场十足。这种纯商业的产业模式,让每一个歌唱者更自信更完美。但是,如果把大众的这种娱乐气象放到专业歌手的标准范畴,让加工和包装气过分掩盖自身的条件,则也造成了另一种假象——在歌坛表面繁荣的背后,是不堪一击的浮夸和急功近利。这也就是为什么每一次春晚或其他大型歌会,有半数歌星不敢露出真声音不敢真唱的原因。因为他们很清楚,那些排行榜上的歌曲,都是录音棚里一句一句精心修出来的效果,他们的“高大全”偶像形象,都是流程上被制造出来的。
  这股制造风气的过分蔓延,是与科技的发展包括数字化音乐介质取代以往的唱片形态为象征的。但同时,也因为这种数字化声音的极致发展而导致了更多对声音有着恋真癖的人们的逆袭——这些年不插电演唱会的盛行,黑胶唱片的高调反击,以及纯人声的清唱组合阿卡贝拉的盛行等,每一种行为背后都直指本真音乐的审美取向。
  近十年国际上各种歌唱真人秀成为新鲜音乐偶像的制造大本营,其中已连续举办十二年的《美国偶像》 被称为“选秀之王”,甄选出了类似凯莉?克莱森等一大批全民偶像,他们的音乐品质同时也被格莱美等权威奖项所肯定。我们发现《美国偶像》的模式,是在遵循歌星培育的系统机制上产生的。譬如从表演形态上来看,在海选阶段必须是清唱,胜出者经过辅导培训,再由音乐伴奏演唱,最后的决赛阶段才是歌星规格下的大乐队伴奏。这种严谨的流程既保证了偶像路径的客观性,也全面展示了真人秀电视节目的本真核心。作为《美国偶像》的中文版,东方卫视的《中国梦之声》也是迄今为止,在国内众多音乐类真人秀中唯一设置“清唱”环节的。电视观众可以从选手的声音源头来跟踪其成功的轨迹,避免了像其他号称真人秀的节目那样,一开始为播出效果而大量使用修饰方式把选手的声音做假。
  现代音乐范畴的“清唱”,是指不以外加音响掩饰下的自然人声演唱。除了直接清唱,现在也允许使用简单乐器辅助。清唱可以让歌者的声线质感、气息运用、节奏上的灵动和对作品的个性化表达的效果得到最赤裸的体现。很多歌坛巨星甚至都刻意用清唱来体现自己的声音特质,惠特妮?休斯顿的I Will Always Love You、玛丽亚?凯莉的Emotions就是经典案例。而类似民谣、小清新的音乐风格中,配器也以尽量不干扰歌者的声线特征为前提,譬如陈绮贞的《九份的咖啡店》就是把乐器退化到最小的位置以突兀声音的本色味道,淡淡牵引出那个故事里的画面……我们所熟知的校园民谣,一把吉他几段感怀的清音浅唱,则是根植于我们记忆中那个最绿色地方的最鲜艳的清唱样本了。
  我们在此说清唱,并不是对立于音乐制作和声音处理技术来说事,也不是间离流行音乐的包装效应,而恰恰是出于对歌唱魅力的照应,对青春偶像的爱戴,对娱乐产业的敬意,对社会大众审美需求的珍重。会清唱的,不一定能成为歌星,但新一代的音乐偶像,必然是拥有歌唱底气的佳人。当今中国文化娱乐生态的繁荣,难得这种实实在在的较真的姿态。打铁还需自身硬。
  歌唱的路那么遥远,我们都没忘,每一个自己降临时的第一声啼哭,是让母亲流泪了的最美好的歌唱。
  由《中国梦之声》,我们可以有机会感受到来自青春中国的社会多元层面清唱出来的那份情趣。此刻,我们一起回到歌唱的本真。
  ……
展开
目录


罗大佑
李泉
李义东

余音梦花街 靡靡思南路
1994年魔都文艺青年音乐地图
2017年魔都文艺青年音乐地图

?说时迟 那时快?
那时的校园歌手
那些年,上海制造的十五张专辑
上海滩流行乐进化论
魔都少女偶像组合们
汾阳路20号的猫知道
上海人的20段音乐记忆
上海流行音乐30年关键词
为上海流行乐的毛衣找到线头
从上海闲话到沪语流行歌
每一个城市的气质都是可以用来哼唱的
上海歌迷圣地的伤痕
你不懂80年代的茶座歌手有多红
黄色乐器白皮书
时代曲新唱的胭脂三点红
回声上海33年
说时迟,那时快——为上海当代流行乐35周年而写

?那些人  这些事?
曾经像个淘气的孩子
或逃离或半途而废
上海滩音乐人另类样本之于会泳
罗中旭那些你不了解的事
北京东路2号片段之滕佳
王维倩的民国所以然
“那三颗金光闪闪的松树啊……”——上海音乐人生存样本之聂小钧
最东京的上海女声
一只什么鸟一只什么羊
封底之王
怕怕女歌手的眼泪
为播禁歌我写下检讨书
写出一首流行歌之似水年华
竹露相晖  荷风劲随
“顶马”走了,上海还在
果然。薛之谦是个超级矛盾体

?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吧?
被制造的校园民谣
《战地新歌》分外香
把电影当成MV了
艺人是怎样做出来之康尼说
发烧碟是什么人的听觉食补
别欺负格莱美了
新世纪音乐的民间闲话 暨一个案例的描述
失乐园门口的鹦鹉
罗大佑为何与王靖雯解约
中国二人演唱形态的潮流演变
忧伤的力比多——袁惟仁、陈晓娟的离别曲
广东流行音乐十二点整
飞碟在大陆的零星事件簿
流行乐心中的交响乐团
神曲三弄
小心情与大背景
为什么要吹吹“梦花园”乐队
清唱为什么——《中国梦之声》导向歌唱本真
搞得掂搞不掂——纷乱的音乐选秀大战
“好歌曲”到底好在哪里?
《我是歌手》洒下的毒
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吧

?附录?
中国流行歌曲创作生态分析报告(2013年)
中国内地各大排行榜之分析表
上海当代流行乐坛致敬名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