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旅居上海犹太人协会秘书长拉尔夫·希尔施估计,在上海犹太人隔离区居住过的流亡难民中,今天存世的还有近3000人,他们多数是在上海出生的。那些出生在德国、逃亡去上海的犹太人,经过半个多世纪以后,今天仍健在的已越来越少了。他们住在以色列、美国和澳大利亚,当然也有一些留在德国。拉尔夫·希尔施本人从事市政建设工作,家住北德小镇策勒,经常去美国费城以及世界许多地方,致力于使幸存的当年上海犹太人难民相互保持联系。他想发动大伙出力,为这段令人难忘的历史收集各种文献资料和实物纪念品。
我是在科隆附近圣奥古斯廷参观人种学博物馆举办的一次“犹太人在中国——从开封到上海展览会”上,认识拉尔夫·希尔施的。博物馆同时还展出达维德·路德维希·布洛克的木刻和水彩画,全都是布洛克1940年至1949年期间在上海创作的,由希尔施为其展出写了前言。
希尔施本人于1940年(当时10岁,在柏林刚念完三年级)随父母流亡到上海。他们一家属于走得最晚的一批流亡者——1940年以后,德国犹太人便再也没有出国流亡的机会了。希尔施现年67岁,还能清楚地记得出逃前父母的考虑。当时有3种可能的办法去上海:一是走陆路,经苏联和蒙古到中国;二是乘火车横贯西伯利亚到海参崴,然后乘船经日本转往中国;三是全部走水路,乘海轮穿过苏伊士运河和印度洋到中国。最后他们决定完全走水路。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