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来华犹太难民资料档案精编.第三卷,杰出人物
0.00     定价 ¥ 78.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上海市普陀区图书馆
  • ISBN:
    9787313165589
  • 出 版 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收藏
作者简介
  潘光,历史学博士。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政法学院特聘教授,上海犹太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一带一路”项目主任,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上海世界史学会会长,联合国文明联盟大使。长期从事国际关系和世界史研究,在犹太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目前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来华犹太难民研究”首席专家。1993年获詹姆斯·弗兰德中国一犹太研究学术奖,2004年获俄罗斯总统普京颁令授予圣彼得堡300周年荣誉勋章,2006年获奥地利政府授予奥地利大屠杀纪念奖。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与本书相关的主要著作有《犹太文明》《犹太民族复兴之路》《犹太人在中国》(中英法德文)、《艰苦岁月的难忘记忆——来华犹太难民回忆录》《犹太人在亚洲》(中英文)、《犹太学和以色列研究在中国的发展》(英文和希伯来文)、《犹太研究在中国——三十年回顾:1978—2008》《一个半世纪以来的上海犹太人》《犹太人与中国:近代以来两个古老文明的交往和友谊》《纳粹大屠杀的政治和文化影响》《犹太人在美国:一个成功族群的发展和影响》《离散与避难:犹太民族难以忘怀的历史》等十余部。
展开
内容介绍
  《来华犹太难民资料档案精编(第3卷):杰出人物》介绍了来华犹太难民中20位杰出人物: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罗生特、“洋八路”汉斯·米勒、牺牲在抗日战场的汉斯·希伯、音乐大师卫登堡、为中国精神卫生事业做出贡献的韩芬、与中国人民同甘共苦的爱泼斯坦、八宝山墓碑上的奥地利友人严斐德、“波兰白求恩”傅拉都、犹太难民画家白绿黑、从难民到巨富的艾森伯格、犹太作曲家弗兰克尔、担任美国财政部长的布鲁门撒尔、上海犹太画坛巨擘希夫、从难民少年成长为柏林爱乐乐团首席小提琴手的斯特恩、参加中国革命的红医战士傅莱、从跟着“阿妈”学画到为总统画像的彼得·迈克斯、与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的魏璐丝、视上海如故乡的工程师韩布葛、比较语言学专家罗逸民、职业革命家和摄影师叶华。
展开
精彩书摘
  《来华犹太难民资料档案精编(第3卷):杰出人物》:
  在艰苦的战争岁月,米勒也惦念着贫苦生活中的父母亲。父亲被关在集中营,生死未卜。母亲从德国逃出来,曾经在1940年到上海来找他,未能谋面,又只身返回欧洲,他是在事后收到由党组织从上海转来母亲的亲笔信才知道这一情况的。米勒的家庭的不幸遭遇,更坚定了他为人类和平、幸福而战斗的决心。
  1945年底,他遇到了参加八路军、解放军的日本护士中村京子,爱情之花绽放了。1949年7月24日,米勒和中村在天津举行了婚礼。这是一个标准的中国革命式的婚礼。华北军区卫生部部长殷希彭以主婚人的身份参加了婚礼,并代表华北军区向兄弟军区的新郎、新娘祝贺。李资平夫妇最为活跃,什么主婚人、证婚人、男女傧相,都由他们包了。就这样,一个德国医生和一个日本女护士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场上相遇了,并且像那个年代许许多多的中国革命者一样,在战友的帮助下,在上级的关怀、撮合下,度过一段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恋爱过程,结成了百年之好。他们的婚姻是美满的,先是成了爸爸妈妈,后来又做了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像中国的老年人一样,对儿孙绕膝颇为惬意。在孙子将要降生的时候,米勒给孙子取名为“爱德华”,家里人都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名字。
  新中国成立后,米勒先是留在东北,先后在长春第三军医大学和沈阳医学院工作。1950年,米勒正式申请并加入了中国国籍。1956年,他又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之后,米勒调入北京,先后在积水潭医院任内科主任和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医科大学)任副院长,为发展新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兢兢业业地工作。在社会活动方面,他是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还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部顾问、外文出版社德文编辑。
  长期的医疗实践,使米勒对肝炎特别是乙型肝炎给中国人民健康带来威胁感到寝食不安,下决心攻克肝炎防治这一难关。在他的努力下,中国在肝炎的诊断和防治等许多技术方面迅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1980年前后,他在德国及美国报刊多次发表医学文章,介绍新中国医学科学的发展。他在日本召开的国际肝炎学术会上作中心发言,他的论文((医学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发表于1980年联邦德国《自然科学杂志》。1973年,他与路易·艾黎合著《西方的帝国主义在中国》-书出版。1972年,米勒和中村访问了日本。这是中村京子离开祖国27年后第一次重返祖国。第二年,他们又访问了联邦德国。踏上祖国的大地,他几乎无法辨认她的面貌。直到这时,他才得知双亲的消息:父亲在纳粹集中营整整关了7年,后死于1953年;母亲则先于1948年就告别了人世。在寻找父母的遗踪过程中,米勒发现,在德国警察局的户籍登记簿上,汉斯·米勒早已成为亡魂,对此他哭笑不得。
  米勒的晚年生活是平静、安逸的。他酷爱中国的古瓷和山水画,墙上、柜橱里,到处都是他搜集的青花瓷、彩绘古瓶瓷盘和名人山水条幅、中堂画,室内显得格外典雅。他对中国象棋非常着迷,没有人对弈时,便一个人饶有兴趣攻守厮杀一番。中村京子爽朗好客,对疾病缠身的米勒照顾得十分周到。她常告诉客人:“米大夫生活上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家里都是做中式饭菜。米大夫喜欢吃川菜的回锅肉,而我最喜欢吃的还是切糕,那是我刚到中国后在锦州学习时就喜欢上的。”
  ……
展开
目录
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罗生特大夫
“洋八路”汉斯·米勒
牺牲在中国抗日战场上的国际主义战士汉斯·希伯
犹太难民中的音乐大师卫登堡
韩芬与上海精神卫生
与中国人民同甘共苦的爱泼斯坦
爱泼斯坦:投身中国对外宣传事业的犹太人
八宝山墓碑上的奥地利友人严斐德
波兰白求恩:国际主义战士傅拉都
犹太难民中的著名画家白绿黑
从难民到巨富——艾森伯格与中国的不解缘
杰出的德国犹太作曲家弗兰克尔
担任美国财政部长的犹太难民布鲁门撒尔
上海犹太画坛巨擘——希夫
从难民少年到柏林爱乐乐团首席小提琴手
参加中国革命、建设事业的红医战士傅莱
彼得·迈克斯:从跟着“阿妈”学画到为总统画像
与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的魏璐丝
视上海如故乡的犹太工程师韩布葛
犹太难民中的比较语言学专家罗逸民
热爱中国的职业革命家和优秀摄影家叶华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