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教学法的两个问题
(一)学习人的过去经验与活动,对于现在的学习,有什么影响?(a)没有适当的经验,对于新学习,发生困难。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证明它:从前有一位先生,看“富人难进天国”的故事,其中有两句话,说:“富人要进天国,比骆驼穿过针的眼还难”,他看了不懂。后来读别的书籍,知道东方的国家在薄暮时候,把城门关闭起来,只留一小门出入。那个小门,就叫做“针眼”。悬想骆驼在“针眼”中挣扎的情景,就知道那句话的意义了。(b)不过有了经验,错误的应用,也可阻止学习的进行。举一个例子:某小学生算术的能力很好,有一次教师出了一个题目,问倘使我们分给每个学生三根樯子,那么267根樯子,可以分给多少学生?那个学生思索了半天,做不出来,教师很奇怪,解释给他听。他说我不明白学生怎么会有樯子的?这可见并不是做不出来算学,他的思想转移到别方面去,致正当的学习,反受阻碍。这两个例子证明引导儿童学习,必须根据统觉的原理。儿童过去的经验,各各不同。家庭的状况,邻里的交接,以前的学历,游觉的见闻,都不一样。教师应知道学生所有知识的范围,相机指导。
(二)须要注意整个的学习——通常的学习可分三种:(1)正学习,(2)副学习,(3)附学习。什么叫正学习呢?就是指着所上的一种课程而言,例如上国语课时学习国语,就是正学习。什么叫副学习呢?譬如上国语课时,学生同时得到各种常识,与国语有连带关系的。这一类的学习是附属于正学习的,所以叫做副学习。什么叫做附学习呢?就是学习国语的时候,知道语言文字要准确,写作练习要整洁,这个整洁和准确的理想,一经养成,可以应用到生活的各方面。这种理想,于国语的直接关系虽少,效用却很大,所以叫做附学习。教师教书,须顾到各方面,发展学生整个的人格,不要专以教书为能事。在一个国文班上,学生很高兴的讨论到飞机的问题。学生发了这个问句,又发那个问句。最后有一个学生问飞机的轮子一分钟内旋转多少次?教师听了这句话回答不出,说,现在我们上国文课,不上飞机课。倘使教师不这样回答,老实的告诉他自己不知道,或从什么地方可以找求答案,可以使得学生知道虚心,诚实,学问无穷。教师这样说了,反使学生失望,怀疑,养成不信任教师的态度。所以任你学习有多方面的反应,教师怎样教各学程,能随时顾到本问题以外的反应,注意整个的学习,是现今教学上一个重要问题。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