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来华犹太难民资料档案精编.第四卷,专家视点
0.00     定价 ¥ 98.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上海市普陀区图书馆
  • ISBN:
    9787313165596
  • 出 版 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收藏
作者简介
  潘光,历史学博士。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政法学院特聘教授,上海犹太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一带一路”项目主任,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上海世界史学会会长,联合国文明联盟大使。长期从事国际关系和世界史研究,在犹太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目前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来华犹太难民研究”首席专家。1993年获詹姆斯·弗兰德中国一犹太研究学术奖,2004年获俄罗斯总统普京颁令授予圣彼得堡300周年荣誉勋章,2006年获奥地利政府授予奥地利大屠杀纪念奖。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与本书相关的主要著作有《犹太文明》《犹太民族复兴之路》《犹太人在中国》(中英法德文)、《艰苦岁月的难忘记忆——来华犹太难民回忆录》《犹太人在亚洲》(中英文)、《犹太学和以色列研究在中国的发展》(英文和希伯来文)、《犹太研究在中国——三十年回顾:1978—2008》《一个半世纪以来的上海犹太人》《犹太人与中国:近代以来两个古老文明的交往和友谊》《纳粹大屠杀的政治和文化影响》《犹太人在美国:一个成功族群的发展和影响》《离散与避难:犹太民族难以忘怀的历史》等十余部。
展开
内容介绍
  《来华犹太难民资料档案精编(第4卷):专家视点》汇集了“来华犹太难民研究”课题组专家和国内外同行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包括:“纳粹大屠杀对犹太民族和文明的影响”“欧洲犹太难民选择上海为避难地的内因外由”“中国报刊对德国纳粹反犹暴行的揭露与谴责”“犹太难民来上海的路线、时间、人数和安置情况”“计划外的逗留:1941年波兰犹太人如何在上海沦为难民”“上海的欧洲犹太难民社区”“上海犹太难民社区面面观”“上海犹太难民中的锡安主义活动”“《上海犹太纪事报》的社会作用和历史意义”“犹太难民与中国人民同甘共苦的深厚友情”“来沪犹太难民人数考”“来到中国其他城市的犹太难民”“犹太难民斯特恩一家在哈尔滨的流亡生活”“1945—1947年德籍犹太人在青岛的归化问题和产业处理探究”“‘梅辛格计划’和‘无国籍难民隔离区’”“为什么犹太难民能够在上海幸存下来”“‘来华犹太人’一永远的热点”等17篇。
展开
精彩书摘
  《来华犹太难民资料档案精编(第4卷):专家视点》:
  与世界锡安主义组织和犹太代办处不同,世界各地犹太社团和犹太组织展开营救行动的目的从一开始就是帮助犹太人离开纳粹欧洲去任何愿接纳他们的地方,而并不是一定要去巴勒斯坦。他们在欧洲和世界许多地方建立临时办事处,以提供资助的方式帮助犹太难民获得离境许可证,再获得某国的入境或过境签证。到战争爆发后,他们又建立了许多地下通道,将一批批犹太难民转移出纳粹占领区。对于在一些国家滞留或已发现暂时栖身处的犹太难民,他们也千方百计给予帮助,使之能渡过战时的最困难时期。如1939年,德国侵占波兰后,一大批波兰犹太人逃到了立陶宛。1940年,他们想法获得了去日本的中转签证,但每人必须付出约200美元才能通过苏联去日本。美国犹太人联合分配委员会(JDC)等组织立即全力以赴,募集了一笔钱支持他们,使他们得以在德国入侵苏联前陆续离开。美国犹太人联合分配委员会在里斯本的办事处成了战时救助欧洲犹太人的一个重要中转站。美国犹太人联合分配委员会甚至在遥远的上海也设立了办事处,以救助在那里避难的近3万名犹太难民。
  遭受劫难的欧洲犹太人也并非只是坐等外援或束手待毙,他们从一开始就采取各种方式抵制纳粹的暴行。不过,在最初的几年里,突如其来的反犹狂潮使他们不知所措,最普遍的反抗方式只有两种:逃离和自杀。到“碎玻璃之夜”后反犹狂潮席卷纳粹统治区,犹太人已忍无可忍,开始拿起武器进行抵抗。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大批犹太人参加盟军和游击队,走上了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线。据统计,有168.5万犹太人参加了美、苏、英、波、法等国军队及各地的游击队,如按希特勒的犹太人定义(三代中有一个犹太人的均为犹太人),这个数字可能会高达300万1。同时,还有许多犹太人积极参加了地下斗争,奋战在秘密战场上,为盟军收集情报,建立秘密交通线,破坏德军设施等。最值得一提的是,处在隔离区和集中营内的犹太人虽然缺吃少穿,身体虚弱,手无寸铁,却依然宁死不屈,组织起来发动起义和暴动,打击了纳粹及其帮凶的气焰,在人类反法西斯斗争的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仅在东欧,就有20个隔离区和5个集中营爆发了中等以上规模的起义和暴动2。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华沙犹太隔离区的大起义。华沙这几万犹太平民居然能抵抗武器精良的德国正规军这么长时间,并且使之遭受了上千人的伤亡,实在是又一个马萨达式奇迹。
  纳粹大屠杀从肉体上消灭了成千上万的犹太人,但却从精神上促成了犹太民族空前的大团结。当所有的犹太人都为着民族的生存而殊死拼搏之时,阿什肯那兹犹太人与塞法迪犹太人之间的差异,正统派、保守派与改革派之间的隔阂,锡安主义运动内部各派别之间的歧见,俄国犹太人与德国犹太人之间的矛盾,等等,都显得无关紧要了。希特勒的反犹政策使欧洲犹太人不再是德国人、波兰人、匈牙利人、罗马尼亚人、法国人、苏联人,等等,而仅仅是犹太人,从而使许多犹太人的民族意识大大增强。这里可以举几个例子。德国犹裔化学家弗里茨·哈伯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早在24岁时就改宗基督教。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德国研制出化学武器,他被任命为重要科研机构的负责人,但纳粹上台后照样受到迫害而被迫辞职。
  ……
展开
目录
纳粹大屠杀对犹太民族和文明的影响
欧洲犹太难民选择上海为避难地的内因外由
中国报刊对德国纳粹反犹暴行的揭露与谴责
犹太难民来上海的路线、时间、人数和安置情况
计划外的逗留:1941年波兰犹太人如何在上海沦为难民
上海的欧洲犹太难民社区
上海犹太难民社区面面观
上海犹太难民中的锡安主义活动
《上海犹太纪事报》的社会作用和历史意义
犹太难民与中国人民:同甘共苦的深厚友情
来沪犹太难民人数考
来到中国其他城市的犹太难民
犹太难民斯特恩一家在哈尔滨的流亡生活
1945—1947年德籍犹太人在青岛的归化问题和产业处理探究——以青岛市档案馆馆藏档案为考察中心
“梅辛格计划”和“无国籍难民隔离区”
为什么犹太难民能够在上海幸存下来
“来华犹太人”——永远的热点——20世纪中叶以来“来华犹太人研究”的演进和发展
附录:关于来华犹太人研究的主要参考书目和资料来源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