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沙名人》:
国之瑰宝源自川沙
宋庆龄(1893—1981),是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出生于浦东川沙镇。1907年,赴美国留学,考入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1913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归国途中经过日本,拜会了她早已崇敬的孙中山先生。随后担任了孙中山的秘书,在共同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爱情。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
1922年6月,在陈炯明叛军企图炮轰大元帅府的危急关头。孙中山请宋庆龄先行撤离。宋庆龄却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你。”坚持让孙中山先行安全撤离。后几经险境,才在永丰舰(后改名中山舰)上与孙中山会合。同年在上海寓所陪同孙中山与李大钊会晤,商讨国共合作事宜。1926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27年7月,发表《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与当局决裂。
1932年与蔡元培、鲁迅、杨铨等在上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4年与何香凝等1779人联名发表《中华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1937年在上海寓所接待周恩来、博古和林伯渠,拥护共产党共同抗日的主张。1939年在香港开展“保卫中国同盟”工作。1941年与何香凝等联名通电,痛斥当局破坏抗战制造“皖南事变”。1945年9月,在重庆上清寺会见毛泽东。
12月,将“保卫中国同盟”改名中国福利基金会(后改名为中国福利会)。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宋庆龄被推选为名誉主席。年底,迁居上海淮海中路1843号(今上海宋庆龄故居)。
1949年10月1日,宋庆龄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12月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今全国妇联)名誉主席。1951年获得“1950年度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并将奖金捐给中国福利会,创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1952年,创办《中国建设》杂志。1953年在莫斯科会见斯大林。1954年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75年再次当选)、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6年率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尼西亚。1957年随毛泽东率领的中国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活动。1959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65年再次当选)。1961年在上海寓所会见毛泽东。1963年迁居北京后海北沿46号(今宋庆龄故居)。1981年5月15日,被中共中央政治局接收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同月16日,被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同月29日在北京寓所逝世。1981年6月4日,骨灰安葬在上海万国公墓宋氏墓地(今宋庆龄陵园)。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国务院立碑铭文:“宋庆龄是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她为国家和人民所建树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
”晚年的宋庆龄大部分时间居住在上海,有次回忆起童年在浦东川沙内史第生活的往事。她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讲,自己眉毛角上的那块疤痕,就是在川沙内史第生活时,从独轮车上摔下来留下的。她那一腔浓浓的浦东乡音,至今还在内史第中回响(内史第中“宋氏家族在川沙”展室滚动播放着宋庆龄生前的讲话录音)!今日,如果你有机会逗留内史第,是否会惊讶:位于海南文昌的宋氏家族怎么会出现在上海川沙内史第呢?往事越百年。故事还得追溯到清朝晚期的洋务运动。
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的第一位中国留学生容闳回国后,积极ih清政府提出留美幼童计划。经过一番波折,在得到曾国藩、李鸿章支持后,留美幼童计划终于得以实现。
1872年8月11日,载着清政府派遣的第一批30名留美幼童的蒸汽轮船,从上海港出发,驶ih太平洋东岸的美利坚合众国。在这艘船上,有后来成为中国铁路之父的詹天佑、成为上海制造总局帮办的来自上海嘉定的牛尚周和来自浦东川沙的曹吉福(后曹吉福为律师,一女嫁于留美硕士倪锡纯,为宋庆龄舅母;一女嫁于留美耶鲁大学医学博士、上海颜氏三杰之一的颜福庆)。这批留美幼童的年龄多在11至14岁之间。
此时谁能料到,日后就是这位留美幼童牛尚周与川沙倪家联姻,由此改变了某些人的命运,甚至影响到了中国近现代史。
留学美国时期,几位留美幼童常常来到宋耀如的堂舅兼养父开设的丝茶店购买生活用品。接触多了,牛尚周和温秉忠(第二批留美幼童)与店员宋耀如成为了好朋友。牛、温俩人常劝说宋耀如找机会到学校念书,将来回国容易找到理想职业。在他们的鼓动下,宋耀如不愿再当店员,可是堂舅不同意。后来几经周折,宋终于如愿来北卡州的三一学院进修。一年后,转学到田纳西州的范德比特大学神学院。三年后(1885),宋耀如毕业。此时,该校校长马克谛耶主教正担任上海美国南方卫理工会布道团的负责人,他要宋回国后到上海传教。1886年1月,宋耀如抵达上海。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