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爱夜光杯 爱上海·2018
0.00     定价 ¥ 35.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上海市普陀区图书馆
  • ISBN:
    9787549626816
  • 出 版 社 :
    文汇出版社
收藏
作者简介

    创刊于1946年5月1日的《夜光杯》是中国现存报纸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副刊,《新民晚报》副刊部是“夜光杯”副刊的编辑部,目前在编人数19人。多年来编辑部编辑的“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等版面,鲜明地体现了《新民晚报》的传统风格:雅俗共赏,老少咸宜。而从2015年3月向新媒体转型以来,副刊部初心未改、与时俱进,完成了从报纸到新媒体的两个领域的并肩合作,和读者不离不弃,相依相伴,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展开
内容介绍

  “爱夜光杯,就是爱上海。”2016年夜光杯创刊70周年,作家陈村写下了这样的文字,不少上海人对此深有同感。“我是从小看《新民晚报》,读‘夜光杯’长大的。”这是提到“夜光杯”三个字后许多人的*一反应。

  是的,“夜光杯”里,有上海的味道,上海的气韵。《夜光杯》,夜夜光华。她,就是上海百态。穿梭市井,放眼世界。从中到西,从邻家到远方,浓缩百感交集,杂陈五味。她,就是你我百姓。平淡或波澜,生活不一而足,却讲述寻常人的智慧与精彩。爱《夜光杯》,更爱上海。读“夜光杯”,也是一个“悦读、悦心、悦人”的过程。

  “夜光杯”副刊到今年已有72年历史,以其丰富多样的中国文化内涵,成为新民晚报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版*受欢迎的“文库”,在全国报纸副刊中享有很高声誉。报纸是新闻纸,“夜光杯”贴近百姓生活、反映社会风貌、展现时代特征的优良传统一以贯之,以副刊与新闻的联动,让主流报纸的宣传作用发挥*大效益。

  尘世不胜寒,唯君能取暖。与《夜光杯》,是一段穿越70载的情比金坚。

  *隽永的情感,是互相陪伴。陪伴中,我们花白了发,褶皱了面,佝偻了背,但春华秋实并不只是夺走,它留给我们阅历、睿智,还有坐看云起云落的胸怀。与《夜光杯》一路相伴,彼此成就,以文字向逝去的,向当下的,向未来的,投以我们的纪念与憧憬。

  杜甫说: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古时,活到七十是稀罕事。而70年的不离不弃,相伴左右,更显珍贵。

  这早已不是70年前的那个世界了。生活中有了太多的消费品。但 《夜光杯》的世界里,却还是初心未改,一副随和而个性,朴实而优雅,趣意而精辟的模样……《夜光杯》,还是生活必需品。

  2015年初,“夜光杯”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在新民APP上,“夜光杯”频道也每天与读者在手机上见面。在文字载体多元化的今天,人们的阅读方式或许会改变,但优美的文章、隽永的文字所具备的抚慰心灵、滋养生命的力量不会变。

  三年多来,“夜光杯”的朋友圈不断扩容,得到了各方朋友的大力支持,将作者、读者、编者,紧紧联系在一起。即使过了70岁生日的“夜光杯”,依然有着青春模样,常办常新。

  2017年,夜光杯出版过一本《爱夜光杯爱上海》的美文精粹,将2015年到2016年夜光杯融媒体上的高点击率美文一一收罗。在2017年8月的上海书展上,此书受到了广大书迷的热烈追捧,近十位名家作者为读者签名售书,买书者的队伍蜿蜒而望不到尽头。签售时间到了,只好转换场地继续为读者签名留念。

  收在如今这本新书里的,是我们精心选出的2017年至今、“夜光杯”向新媒体转型以来点击率颇高、广受欢迎的文章,共72篇,一来作为纪念“夜光杯”创刊72周年,二来也是尝试一种新编法。

  构想本书之初,我们希望书设计得轻便些,更便于携带,这样,我们的文字可以更多陪伴读者。不管何时何地、何种心境,有空了,翻来看看,让他们会心一笑,感到城市的暖心、乡愁的回味,我们就满足了。

纸短情长,唯加倍努力,不负大家厚爱。


展开
目录

第一辑

李辉:黄宗英文集亮相,大爱在心..............3

林青霞:十八岁的孩子们..............11

韩少功:忆康濯先生..............14

徐锦江:她们流光溢彩..............18

池莉:假如你没有吃过菜薹..............23

戴醒:南照: 我心向往之的地方..............26

陈村:回望《繁花》..............29

林少华:领带哪儿去了?..............32

胡中行:《诗词大会》之后..............36

王蒙:梦回家园..............47

郭文斌:我错了..............50

张本:母亲周小燕周年祭..............53

刘心武:铁木后传..............58

任溶溶:说译名..............62

贺小珉:忆老爸贺友直..............64

孙琴安:不领孙辈的老人自私吗?..............69

詹丹:墓地..............73

叶永烈:见字如面..............77


第二辑

管继平:微信见人心..............83

吴霜:等待父亲和母亲..............87

薛舒:你爱我吗?..............92

杨扬:我的老师钱谷融先生..............96

梅子涵:岁月..............104

张怡微:将来的你..............108

叶国威:董桥书房剪影..............111

秦文君:伴我成长的淮海路..............115

梁波罗:今夜燕归来——又见王丹凤..............119

张国立:送咖啡的快递女孩..............123

徐慧芬:洗脑..............127

孙佳音:余秀华成名这两年..............131

曹可凡:梦开始的地方..............139

李大伟:上海男人的细节密码..............142

童自荣:算是一些小小插曲..............146

叶兆言:因酒之名..............150

沈轶伦:老先生的礼数..............153

钱佳楠:努力加餐饭..............156


第三辑

郎绮屏:妈妈需要另一种爱..............161

红孩女:一场相隔九十载的神交..............164

张胤: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168

赵丽宏:说真话,才有力量..............171

郁钧剑:难忘那年哨所演出..............174

马塞洛:情场与职场..............178

王汝刚:参观友谊商店..............181

韩天衡:胡问遂先生三二事..............184

陈今夫:报应何时了..............187

王辉城:人生不相见..............191

章迪思:“南东”与“南西”..............194

奚美娟:被爱心打动..............198

陈美:活在期盼里,就是快乐..............201

沈嘉禄:对2018米其林说几句心里话..............205

郭影:冯骥才拉着生命的马车不放手..............209

陈建兴:传呼电话记趣..............214

徐根宝:辛苦的“老老板”..............218

杨忠明:老上海记忆中的“中央商场”..............221


第四辑

姚霏:你可以哭一会儿..............227

李动:何处养老..............230

冯唐:因为火炉,想念北京的冬天..............233

陈世旭:与人欢喜自己欢喜..............237

曹鹏:令人肃然起敬的团队..............240

苏秀:那小小的天鹅阁..............243

迟子建:琥珀年华..............247

顾土:家乡哪里..............251

海波:兄弟眼中的真路遥..............254

华心怡:“顽主”史依弘..............261

彭瑞高:活着,而且永远年轻..............268

肖复兴:当时只道是寻常..............272

薛理勇:老底子,上海人是这样过冬的..............275

王丽萍:街头即景..............282

周炳揆:退休了住哪儿?..............285

高明昌:你只管善良下去..............288

胡晓军:暗香凝寒,疏影重遇..............292

郭凯敏:“现在开始应该是我找您了”..............296


后记..............29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