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提出加强区域协调发展<br> 2003年10月11日,党的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安排三个半天,对《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讨论稿)》进行讨论。<br> 温家宝就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br>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这是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吹响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号角。<br>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六届三中全会,25年的跨度,浓缩成了一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史。<br> 1993年,根据党的“十四大”精神,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引领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仅仅10年,亿万中国人民以创造性的辉煌实践,在古老的中华大地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r> 宏伟壮丽的改革事业又一次到了关键时刻。如果把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比作一项重大建筑工程,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就如同一座建筑的结构。<br>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我国经济存在的结构不合理、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矛盾突出、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等深层次矛盾和现象,城乡发展不平衡、产权制度不健全、市场秩序比较混乱、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等一系列体制性问题,新的历史使命再次出现:必须在10年成就的平台上,努力做好“完善”这一构架的文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证。<br> 历史性的决策,历史性的文献。中央集中了一批思维活跃、见解深刻、了解国情、熟悉经济工作的人,在深入调研、认真研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集中党内外集体智慧,起草了一份文件,破解这一历史命题。<br> “决定”的起草,始终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进行。<br> 2003年4月18日上午,全国防治非典斗争最紧张的时刻,“决定”起草组在北京成立。受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委托,温家宝担任起草组组长。<br> 在会上,温家宝就起草组的工作任务、指导思想、组织领导以及文件的基本框架等作了重要讲话,并对起草组的工作日程提出了要求。<br> 起草组中既有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又有来自部门和地方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br> 当天下午,起草组工作班子召开第一次会议,开始讨论“决定”的框架。<br> 历时半年的“决定”起草工作,由此拉开帷幕。<br> 几上几下,广纳良策。讨论、研究、起草;再讨论、再研究、再修改……<br> “决定”的起草过程,就是这样一个反复锤炼、不断升华的过程。<br> 6个月的时间里,起草组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反复讨论、广纳善言。<br> 10月14日15时,几上几下、经过数十次修改的“决定(草案)”,获得全会的一致通过。<br>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br> 在这份文件中提到:<br> 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东部有条件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