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作为近代中国波及社会范围最广、动摇传统根基最深的社会变革,它既是社会各个领域在较长历史时期内不断渐变的结果,又必然对各社会领域产生较为深远的历史影响,从而在某一历史发展阶段上成为社会各有关领域变化发展的中介点。近代社会观念的现代变迁,就是以辛亥革命为中介点的。它前承晚清社会变革以来社会观念推陈出新的历史成果,后启民国成立以来社会观念步人现代化轨道的历史新程。
(一)列强势力入住与中华民族危机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的“人民革命”,开始于19世纪末期,此时正是西方侵略势力大举渗入中国的时候,也是传统中国的制度与秩序被摧残破坏最严重的时期。清政府由盛转衰,列强势力在鸦片战争之后,更加猖狂。
随着《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瑗珲条约》《马关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的签定,列强对中国的欺凌已不是简单的割地、赔款与通商,而是已进入到共同灭亡中国的阶段。
列强彻底地认识到清朝的愚昧无能、软弱可欺。各国趁火打劫,都把魔掌伸向了中国。一方面将剩余资本大量投资到中国。“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清政府拿了列强的钱当然要为列强办事,因此列强们也就达到了先用金钱控制中国经济,进而控制中国政治的目的。
同时,他们还在中国内地设工庀西方早就开始了工业化,什么都是大机器生产,可以大规模地生产各种生活、生产用品。产品生产多了自然卖不出去,这就需要开发更多更大的市场,于是他们想到了中国。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是多么大的一个市场啊!可是,当外国商品刚刚运到中国的时候却没有预期那样销售顺利。
中国那个时候还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己种粮种菜自己吃,自己纺布自己穿。有剩余的时候才会拿到市场上去卖,换油盐酱醋之类的生活用品。所以外国商人把商品运到中国市场以后,不但卖得很少,反而买了很多中国特有的瓷器、茶叶回去;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花了不少。有国家做后盾的外国商人认为这是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了,所以列强才会要求大量开放通商口岸,方便自己国家生产的货物能顺利进入中国市场。
通商口岸的问题解决以后,外国商人们又想到,要是在本国生产货物再运到中国,不仅要花原料费、人工费,还要花大笔的运费,这样成本就会高很多。要是在中国生产的话,只要把机器运过来就行了,而且中国的原料和工资都比本国便宜许多,这样算下来就可以多赚很多钱。最重要的一点是,在中国本土生产出来的产品由于本钱大大降低,价格也会随着降低。拿布来说,中国人自家手工生产的土布,又粗又硬,而且价格也比较贵。用机器生产就不同了,既便宜又美观,还很结实。所以,渐渐地,很多人都买机器生产的产品,使得中国农村的经济完全失掉了抵御能力,外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逐渐扩大,对中国经济的控制也越来越强。
随着列强势力范围的划定,中华民族的灭亡危机,迫在眉睫。
列强势力范围大抵如下:俄国租借旅顺、大连两港,使俄国的军队可以随时运抵,也可以以这两个地方为基地向中国其他地区进行侵略,借此控制中国东北地区。英国强行租借威海卫,要求长江流域各地不得租与他国,并扩及九龙半岛,事实上这些地区已经被英国独占,一占就是一百年。法国租广州湾,占领了中国西南的广大地区。德国势力在山东,并租借广州湾。日本也不甘落后,要求福建及其沿海一带不得租与他国。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