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慧海拾珠--中华国学千问
0.00     定价 ¥ 46.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崇明区图书馆
  • ISBN:
    9787551800808
  • 作      者:
    王永鸿,周成华主编
  • 出 版 社 :
    三秦出版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慧海拾珠丛书:中华国学千问》意在使读者抓住国学精华,领略国学的精神,探寻中华文化之本,从而达到鉴古知今、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目的。全书以问答的形式精心选编了1000道国学知识题目,分为国学概要,哲学,史学,文学,政治、经济与军事,教育,宗教信仰,伦理学与礼仪民俗,艺术,医学与科技,经典论著,典故名言等12个篇章,涵盖了古代思想学术、史学、文学、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宗教信仰、艺术、礼仪规范、民俗节日、科技、天文历法、经典著作、著名典故、国学大师等各个方面的内容,篇幅短小精悍,文字简洁隽永。
展开
精彩书摘
    什么是国学?
    “国学”一词最早是指国家设立的学校。《周礼·春官宗伯·乐师》里有这样一句话:“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这里的“国学”就是指学校,而“国子”主要指贵族子弟。
    用“国学”一词来指代中国传统的学问是在清朝末年才出现的。鸦片战争后,西洋学术开始进入中国,从此就有国学、西学的名称相对而存在。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里所谓“中学”即为“国学”。1902年,由于担心中国学术的衰亡,梁启超将“国学”与“新学”、“外学”对比,使“国学”成为中国传统学术的代名词并逐渐传播开来。之后,虽有“国故”和“国粹”等称谓和讨论,但到了19世纪20年代后,仍普遍采用“国学”一词来概括中国传统的学术或学问,并一直延续至今。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的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与学术,包括古代诸子百家。广义主要是根据胡适“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说法而拓展外延和内涵,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构成了恢弘的经、史、子、集四部。因此,中国古代和现代的优秀文化和学术成就,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简而言之,国学,就是中国学,就是中国的传统文明。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国学入门
国学概要
什么是国学?
国学是如何分类的?
国学的研究范围是什么?
经史子集各指什么?
章太炎怎样谈治国学的方法?
胡适怎样谈治国学的方法?
梁启超的《要籍解题及其读法》是一部怎样的书?
胡适、梁启超开列了哪些国学书目?
梁启超“治国学的两条大路”指什么?
朱维焕的《国学入门》是一部怎样的书?
《经子解题》对初学者有哪些益处?
章炳麟的《国学概论》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朱自清的《经典常谈》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钱穆的《国学概论》包括哪些内容?
《中国古代史籍举要》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曹伯韩《国学常识》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顾颉刚《中国史学入门》有何特点?
柴德庚的《史籍举要》有哪些内容?
国学大师
严复对后世的重要贡献是什么?
为什么说梁启超是辨伪学的奠基人?
谁被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顾颉刚对中国史学研究作出了哪些贡献?
俞樾一生的成就如何?
陈垣为什么被毛泽东称为“中国的国宝”?
吕思勉在近代史学界地位如何?
范文澜是怎样的一个人?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研究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为什么说刘师培是中国近代国学研究的先驱?
沈曾植有哪些学术研究成果?
罗振玉在甲骨文研究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章太炎是怎样的一个人?
梁启超为何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蔡元培对中国教育的发展有何贡献?
孙诒让对后世有哪些贡献?
王国维在国学方面有哪些成就?
郭沫若对中国近代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胡适的治学方法有哪些特点?
钱玄同在学术上有哪些成就?
黄侃是怎样的一个人?
张君劢对新儒学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赵元任何以成为清华“四大导师”之一?
为什么说熊十力是新儒家的开山人物?
为什么梁漱溟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儒家”?
陈寅恪在国学研究方面有哪些成就?
钱穆在传统思想的研究方面有哪些成就?
吴宓在国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徐复观为中国传统文化作出了哪些贡献?
钱钟书在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马一浮是怎样的一个人?
季羡林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哪些成果?

第二章 哲学
学派与思想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是怎么回事?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有哪些思想流派?
何谓“三教九流”?
儒家是如何产生的?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儒家的政治观如何?
儒家的教育观如何?
儒家的伦理观是怎样的?
儒家对生死及鬼神之事抱有怎样的态度?
后世儒学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
第三章 文学
第四章 政治、经济与军事
第五章 宗教学
第六章 伦理学与礼仪民俗
第七章 艺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