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分子构造的世界:高分子发现的故事
0.00     定价 ¥ 11.5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南京东路街道图书馆
  • ISBN:
    9787538461268
  • 作      者:
    王兵编著
  • 出 版 社 :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10
收藏
内容介绍
  《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分子构造的世界:高分子发现的故事》以世界五千年科学技术史为经,以各时代杰出的科技精英的科技创新活动作纬,勾画了世界科技发展的生动图景。作者着力于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通过故事来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分子构造的世界:高分子发现的故事》中介绍了科学家们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读者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阅读《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分子构造的世界:高分子发现的故事》是对课本的很好补充,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理想读物。
展开
精彩书摘
  后来,科学家们把研究的兴趣转向了丝织物。有人对桑树枝进行了试验,经过较复杂的硝化过程后,得到了硝化纤维,再将硝化纤维与乙醚、乙醇混合溶液共同作用,就可以进行抽丝纺线。但由于溶液的可燃性高,致使工艺过程极易引起爆炸,故无法得到实际应用。
  尽管如此,人们对以硝化纤维为原料可以制成与天然蚕丝相似的丝,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1884年,在英国伦敦的工业博览会上,人们看到一种“人造丝”产品的外观和手感极像蚕丝,都惊呆了。
  1885年,法国工程师夏东奈特(H.Chardonnet)以硝化纤维为原料,运用硫氢化氨脱硝,制成了安全的人造丝,并于1889年建成了世界上最早的人造丝工厂,其产品于当年的巴黎工业博览会上展出,引起了极大轰动。
  1892年,英国工程师克劳斯(C.F.Cross)和贝万恩(E.Bevan)以人造丝光纤维为原料,研制新的人造丝。他们通过二硫化碳溶解,先抽丝,再脱硫,终于制成了黏胶纤维。这种纤维既有丝的光泽,又富有天然丝的拉伸性,性能远优于人造硝化纤维,其产品也很快就受到消费者的好评。
  1900年,英国建起了一座年产1000吨的人造丝工厂。后来实验研究又发现,用木桨作为生产原料,可以使生产成本降低许多。1920年,英国的人造丝厂年产量已达到1500吨。直到今天,黏胶纤维仍在生产汽车轮胎、玻璃纸等方面继续使用。
  通过对天然纤维的化学改性研究,人们比较深入地了解了天然高分子的结构和属性,也为后来的高分子合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
展开
目录
原子,分子,大分子
康达明发现野生橡胶树
法拉第等人的分子式
“工业蚕”吐丝了
博士的困惑
大分子的世界
魂牵梦萦高分子
“锦纶”、“尼龙”隆重登场
卡洛泽斯加盟杜邦
备受青睐的“尼龙-66”
假象牙的故事
竞技场上德国领先
金光灿烂的诺贝尔奖
人造“金羊毛”问世
塑料王国的“无冕之王”
中国科学家的骄傲
现代生物学的建立
光纤通讯显神威
歪打正着结硕果
功能服饰放异彩
高分子材料姓“高”
人类生命的“护卫神”
走进高分子新时代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