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地球的探索,从“盘古开天辟地”“上帝创世说”到哥白尼“日心说”的确立,人类不同文明对地球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
无论人类的智慧如何高明,在大自然面前都仿佛沧海一粟。大自然中蕴藏着太多的秘密,等待着人类去探索。哥伦布是如何发现美洲大陆的?巴拿马运河开凿过程中遇到过怎样的困难?德军为什么会遭到自己安装的水雷的袭击?无数的疑问萦绕在我们的脑海中。
于是,我们精心编写了课里课外新阅读系列丛书里的《丰富多彩的地理故事》这本书,它与课本中的知识紧密结合,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同时更加珍爱我们的地球家园。
课里课外新阅读系列丛书里的《丰富多彩的地理故事》这本书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生动而又翔实地向你介绍了千奇百怪的地理奇观;讲述了一些给人以智慧启迪的地理知识,以及人们在生活现象中领悟到的地理故事。本书实现了故事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性的完美融合,让你在较短的时间内领悟地理学科知识的巨大魅力。
无论人类的智慧如何高明,在大自然面前都仿佛沧海一粟。大自然中蕴藏着太多的秘密,等待着人类去探索。哥伦布是如何发现美洲大陆的?巴拿马运河开凿过程中遇到过怎样的困难?德军为什么会遭到自己安装的水雷的袭击?无数的疑问萦绕在我们的脑海中。于是,田竞精心编写了《丰富多彩的地理故事》这本书,《丰富多彩的地理故事》与课本中的知识紧密结合,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同时更加珍爱我们的地球家园。
在古巴比伦人的脑海中,大地是个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大陆四面环绕着茫茫海水,一个巨大的浑圆形天罩盖在上面。特别尊敬圆的古希腊人,在公元前500年的时候认为地球的形 状是圆形的。古印度人则认为大地犹如一个圆盾,由三头大象 驮着,站在龟背上。究竟是四四方方的棋盘状,还是圆盾形?关 于地球形状这个问题还会有别的答案吗?伟大的 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曾通过观察月食确定了地球 是个球形。因为他看到地球遮住太阳光的影子 是圆形的,这是人类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地 球是个球体。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 开始了为期三年的环球航行。他用实践向人 们证实地球是球形。之后,人们便统一把我 们所在的“大地”称为“地球”。既然大地是球形的,那么它的形状规则 吗?17世纪末,人们开始对地球是正圆球的 主张产生怀疑。随着科学技术 的发展,法国天文学家李希在 1672年测定发现,地球赤道 的重力比其他地方都小。于 是,他提出大地是扁球形的主 张。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也做 过这样的论证。他认为,地球 应该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18世纪三四十年代,法 国巴黎的两个测量队对地球 弧度进行了测量。工作人员不辞劳苦,分别奔赴北欧和 南美,最终,他们用测量结果向人们证实地球确实为椭 球体。这是18世纪科学史上的一大壮举,测量结果一 经公布,便轰动了整个科学界。地球的形状与其大小密切相关,如果能计算出地 球各个地方的周长,就可以判断出它的形状。古希腊 地理学家埃拉托色尼早在公元前3世纪,就用三角测 量法测量了阿斯旺和亚历山大城之间的子午线长度,从 而计算出了地球的周长。因此,埃拉托色尼是最早计 算出地球大小的人。他算出的地球周长约为25万希腊 里(约39690千米),这个结果与实际长度只相差250 千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掌 握了多种测量方法。高精度的微波测距和激光测距,人 造卫星升空,计算机的运用和国际间的合作,这些便利 条件使精确测量地球的大小和形状不再困难。经测量,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径为6738.14千米,极半径为6356.76 千米,赤道周长和子午线方向的周长分别为40075千 米和39941千米。P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