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告诉你一个甘地的故事
0.00     定价 ¥ 20.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南京东路街道图书馆
  • ISBN:
    9787201078496
  • 作      者:
    王志艳编著
  • 出 版 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巅峰阅读文库·榜样影响时代的力量:告诉你一个甘地的故事》从甘地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创立的伟大事业,以及为人类解放运动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再现了甘地艰辛曲折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真切地了解这位政治巨人坎坷而充满磨难的人生历程,体会他对自由、解放的追求。
展开
精彩书摘
  (一)1869年10月2日,在印度西部的港口城市博尔本德尔的一个印度教家庭,一个即将改变印度历史的生命诞生了,他就是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甘地的家世良好,在印度属得上是中上等家庭。“甘地”的姓本意为零售商人,他的父亲卡拉姆昌德-甘地是一个慷慨而又刚直不阿的人,原来曾是王府法庭的法官,以善于调停酋长和族人矛盾而见长,后来便一直担任当地的土邦首相。
  虽然事业有成,但卡拉姆昌德的婚姻却不甚顺意,不断丧妻而续弦,直至第四任妻子普特丽白的出现,才改变了这个状况。
  普特丽白为丈夫卡拉姆昌德生了一女三男,而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是最小的孩子。普特丽白是一名虔诚而又聪慧的女子,通晓国家大事,笃信宗教,并且始终信守不逾。如果许下誓约,即使有病的时候,她也不会借故失愿。在小甘地幼年时,她常常带着孩子们参加本邦王公的寡母所举行的会谈等。
  甘地在博尔本德尔度过了他的孩提时代。大约7岁时,父亲卡拉姆昌德离开了博尔本德尔前往拉杰科德担任王府法庭的法官。甘地也跟随父亲去了那里,并在那里念完了小学和中学。
  甘地生性是个腼腆而迟钝的孩子,并没有表现出比同龄孩子高一筹的天赋,甚至还要笨拙一些。在入学之初,他非常困难地学会了乘法口诀。
  在大人交谈寒暄的时候,他总是害羞地避开来人,整日与书本和功课为伴。并且,从来都不会说谎。
  直到中学一年级的一次考试,一名叫齐尔斯的先生来学校视察。他要孩子们写五个字,借此测验他们的拼写。其中一个“锅”字,小甘地拼错了。老师用他的脚尖碰了碰小甘地,意思让他去抄袭同学的写法。诚实的小甘地没有领会老师的暗示,结果除他之外,别的学生都拼写对了。老师指责小甘地愚蠢。然而,小甘地并没有就此改变,他依然坚持着诚实的处事原则。
  进入中学之后,小甘地因为诚实又好学,一直深得师长们的宠爱,多次获得奖学金。他总是敏感又小心地处世为人,即使一点小小的过失,也会让他泪流满面。
  从甘地进入中学以来,父亲卡拉姆昌德·甘地便患了瘘病,需要人照顾,甘地经常陪伴在父亲身边喂药。因此,他一放学便回家看护父亲,这几乎成为他每天必做的事情。
  不久后,学校新转来一位严格的校长,名叫度罗伯济·叶杜吉·齐米。他很受学生欢迎,而且教导有方。
  齐米将体育和棒球的课程都列为高年级男生的必修科,但甘地却非常不喜爱这两项运动,而且有照顾父亲的责任在身,他就向齐米先生请求免除他的体育课程,但并没有得到这位新校长的批准。
  如果有体育课,甘地只好往返学校两次。不巧的是,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甘地把时间弄错了,那天本应该下午4点钟之前赶回学校上体育课,结果甘地到学校的时候,课已经上完了。
  第二天,齐米先生检查点名簿,发现甘地旷课,并且不相信甘地的解释,严厉地处罚了他。甘地感到十分委屈,痛苦地哭了起来,从此便下决心要做一个“诚实而谨慎的人”。
  父亲知道了这件事后,亲自给校长写了一封信说明情况,甘地的处罚才被撤销。但是,这件事深深地印刻在小甘地的脑海里,这是他第一次因为疏忽而受到学校的处分,也是最后一次。
  (二)在甘地13岁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在今天看来很不可思议的事情:他跟一名与他同岁的女孩卡斯图巴成婚了。这件事在现在看来是有违天性的,但在当时的印度,童婚却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
  其实早在7岁的时候,小甘地就已经订过三次婚了,只是他并不知道,新娘也因为早逝而没有成行。卡拉姆昌德直到40岁才与第四任妻子普特丽白成婚,他们共同孕育的三子一女中,小甘地是最小的一个孩子。老大早已成亲,老二也到了成亲的年纪。为了了却自己的心愿,在临去世之前看到子女均能有所着落,也为了省却那么多的铺张与排场,卡拉姆昌德决定让甘地与哥哥们一并成亲。
  本邦王公派了马车作为卡拉姆昌德的交通工具,然而路上却发生了意外,卡拉姆昌德因翻车而受伤。万幸的是,他还能勉强参加婚礼。
  婚礼举行得很隆重,懵懂的小甘地与新娘举行了“七步”礼,并正式结为夫妇。
  毕竟还只是13岁的孩子,同龄的两个孩子互为玩伴,也会经常因为不合而发生争吵。甘地认为自己是丈夫,妻子就必须听命于自己,并且还不准妻子随意回家或去探望自己的朋友。
  这些限制对于一个只有13岁的女孩来说,当然是不管用的。她越来越难以理解这个自称为丈夫的小男孩的所作所为,并且不再愿意与他讲话。
  两个孩子一吵架就这样僵持着,但甘地仍然非常喜欢她,并为她着迷,所以很快他们就又言归于好了。
  童婚的习俗是残酷的,但也不乏人性的一面。为了孩子不沉溺于此,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父母只允许青年夫妇在一起待上半年的时间,这样做也有利于他们的学业和家务的学习及长进。甘地夫妇也是这样,他们从13岁到18岁这5年当中,在一起生活的时间总共不过3年。
  因为读书和结婚并行是一件很难的事,结婚通常就要休学一年,落下的功课又很难补上来,很多人不能坚持下去,所以就中途退学了。甘地的二哥就是这样辍学的,但甘地却坚持下来了,并且因为学习勤奋,还跳了一级,直接上了四年级。
  四年级的学业比前面都要繁重,加上自己的基础不太牢固,甘地学起来很吃力,尤其是梵文课。
  梵文老师是一个严厉的人,又要学生们死记硬背,甘地实在忍受不下去,有一次就逃了课,跑到波斯文班上去听课。
  梵文老师知道这件事后,很难过,就将甘地叫到自己的办公室,语重心长地对他说:“难道你忘了自己是毗湿奴信徒的儿子了吗?怎么连自己宗教的文字都不会了呢?如果你有什么困难,为什么不来找我?我会尽力把你的梵文教好的。只要你继续坚持下去,就会发现其中有无穷的趣味。你不要灰心,还是回到梵文班上来吧。”听了老师的话,甘地觉得很惭愧,从此开始努力学习梵文。直到多年后回忆起这件事,他仍然感激当日梵文老师的教诲。他说,一种语言只有卸下以外国语文为进修的媒介,学起来才会感觉乐趣无穷。而学好这门语言,对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研习将大有好处。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艰苦的童年
第二章 英伦留学
第三章 声名鹊起
第四章 印侨的代言人
第五章 远渡南非
第六章 为自由继续战斗
第七章 回国组织斗争
第八童 非暴力抗税斗争
第九章 “甘地时代”的开始
第十章 艰难求索
第十—章 危机之中力挽狂澜
第十二章 风起云涌的独立运动
第十三章 自愿的“贱民”
第十四章 为团结而回归
第十五章 反战与入狱
第十六章 独立与分
第十七章 以命作为抵押
第十八章 最后的绝食
第十九章 罪恶的暗杀
甘地大事年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