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象棋、国际象棋等其他棋类游戏相比较,围棋的规则是最简单的。棋手面对的是一张空棋盘,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在棋盘上的任何一点落子。所有棋子的性质功能都是相同的,没有任何限制。而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的空间就相对局促得多,不仅对棋子的功能作出种种限制,而且行进路线往往也十分狭窄,像国际象棋,摆满棋子以后,就只剩下32个空格。很难想象,在这样的棋盘上会出现“宇宙流”之类的行棋风格。围棋的广阔空间和自由行棋的规则为棋手想象力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实现,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条件。
二、变化复杂
在所有棋类项目中,围棋的变化是最为复杂的,素有“千古无同局”之说。有人还就一局棋的变化可能性专门做过研究,得出的数字高达750多位。计算机可以下出高水平的国际象棋,像电脑“深蓝”可以战胜前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但是目前最先进的电脑也只能达到围棋业余中级选手水平。制约计算机围棋程序发展的主要障碍就在于围棋的复杂性。一般而言,一盘国际象棋的比赛很少会超过100个回合。而围棋比赛常常会突破300手。手数越多,变化就越复杂。
变化的复杂性决定了计算的复杂性。局势的优劣,转换的得失,杀气的长短,劫争的输赢,官子的大小,最终的输赢,都需要计算。要做到计算准确,并不容易。围棋比赛中甚至发生过裁判点错目的情况,这在象棋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三、趣味性强
围棋有一个很有趣的别称叫“木野狐”,形容其像成了精的狐狸一样,善于迷人心性。围棋艺术虽然博大精深,入门却相对简单,只需稍加点拨就可以对弈。学会以后却很容易让人痴迷,金庸先生就曾经说过,在他所认识的人中,凡是学会围棋而且下了一两年的,没有一个不废寝忘食般热爱的。苏东坡流放海南岛,看他儿子下棋,一整天都不会厌倦。看棋都如此痴迷,围棋的魅力可见一斑。
四、可以益智
2002年,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达人教授等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科研人员分别完成了下围棋和下国际象棋时的脑功能核磁成像实验,对两者的脑活动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后发现,下国际象棋时多用左脑,下围棋时则右脑活动占优势。下围棋时,位于大脑额叶、顶叶、枕叶、后颞叶的多个脑区被激活,而且右侧顶叶的激活强度高于左侧,显示出右脑优势。下国际象棋时则相反,更多使用的是左侧顶叶。韩国进行过一项社会调查,有83%的学生家长认为围棋对子女的教育有很大的帮助,也有近一半以上认为围棋对大脑开发有明显的效果。由于围棋是一项非常需要动脑筋的运动项目,所以精神医学专家一致认为下围棋可以把人们从日常繁杂的工作和学习中解脱出来,并且效果十分明显。围棋对解除紧张情绪和保持精神健康也非常有益。好的棋手在从事别的工作时,常常条理清晰,讲究效率,随机应变,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赛时较长
围棋变化的可能性和计算的复杂性使围棋比赛的平均时间比世界所有的棋类都长。围棋比赛的时间通常长达6—8小时,日本有的重大比赛要进行两天。在日本围棋史上,曾出现过一盘棋持续几十天的纪录。对弈时间较长对棋手的体力的要求很高,棋手在重大比赛后,体重有时要减轻一两公斤。如何在较长时间和高度紧张的比赛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相比之下,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对弈时间就短得多。
古人把琴棋书画并称为四艺。艺术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人的一种精神游戏。人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以后,便会产生种种的精神需要,于是便有了艺术。艺术是非功利的,以自由、快乐、和谐与美为旨归。
围棋作为一种竞技游戏,一种战争游戏,首先追求的当然是胜负。但是作为一门艺术,它又是符合美的规律的。首先从形式上来说,棋盘棋子,一方一圆,“围奁象天,方局法地”,天地方圆之间,便有一种对立和谐之美。其次从行棋的方式来看,围棋有好形坏形之分。如果说跳、飞、虎、扳头、拔花等是让人看着就舒服的美的形状,那么笨拙的尖、愚形三角、团形子、分裂形、后推车、二子头被扳就是愚笨而且丑陋之形,通常情况下,美的一手也往往是合理的一手。有的棋手宁愿输棋也不愿走出俗手、恶手,这在其他棋类比赛中是不可思议的。从围棋比赛的过程来看,围棋比赛的复杂性导致围棋比赛的局势判断不具备直观性,有的比赛,其实最优秀的选手也难以对局势作出精确的判断,因此围棋比赛往往充满戏剧性,强烈的戏剧性也使围棋充满了艺术之美。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