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中国画
0.00     定价 ¥ 22.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南京东路街道图书馆
  • ISBN:
    9787551900553
  • 作      者:
    石冉冉编著
  • 出 版 社 :
    泰山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04
收藏
内容介绍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中国画》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按其题材和表现对象大致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有工笔、写意、勾勒、白描等技法形式,设色又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按表现形式有壁画、屏幛、卷轴、册页、扇面等画幅形式,辅以传统的装裱工艺进行装潢。
  人物画是我国传统的画科之一,内容以描绘人物为主。因绘画侧重不同,又可分为人物肖像画和人物故事、风俗画。据记载,人物画在春秋时期已经达到很高水准。从出土的战国楚墓帛画,可以看到当时人物画的成就。人物画一直是中国传统绘画最主要的画科。
  山水画,简称“山水”,中国画画科之一,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在魏晋六朝,逐渐发展,但仍多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独立的山水画制作;五代、北宋而益趋成熟,作者纷起,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主要有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水墨等形式。在艺术表现上讲求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花鸟画,我国传统绘画画科之一。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虫鱼等为画面主体。四五千年以前的陶器上出现的简单鱼鸟图案,可以看做最早的花鸟画。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的记载,东晋和南朝时,画在绢帛上的画已经逐步形成独立的画科,并且出现一些专门的画家。五代、两宋间,这一画科更趋成熟。
  界画,也是中国画画科之一。明陶宗仪《辍耕录》一书中,提出将绘画分为13科: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水、花竹翎毛、野赢走兽、人间动物、界画楼台、一切旁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中有界画楼台一科。指以宫室、楼台、屋宇等建筑物为题材,而用界笔直尺画线的绘画也叫“宫室”或“屋木”。
  水墨画指中国画中纯用水墨的画体。相传始于唐,成于宋,盛于元明,清以来继续有所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取得“水晕墨章”、“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在中国画史上占重要地位。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运墨而五色具。”所谓“五色”,说法不一,或指焦、浓、重、淡、青,或指浓、淡、干、湿、黑。实际上都是指墨色的变化很丰富。
  青绿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作为主色的画。若为山水画还有大青绿和小青绿之分。前者多钩,廓,皴笔少,着色浓重;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施青绿。
  金碧指中国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绿。凡用这3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叫做“金碧山水”,比“青绿山水”多泥金一色。泥金一般用于钩染山廓、石纹、坡脚、沙嘴、彩霞,以及宫室、楼阁等建筑物。
  浅绛是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元画家黄公望、王蒙等好作此种山水画,形成了一种风格。赭石又称“土朱”,有火成的和水成的。原产山西雁门一带,古属代郡,所以又叫“代赭”。凡是有赤铁矿的地方,均产赭石。
  工笔是中国画中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的画法,与“写意”对称。写意是中国画中属于放纵一类的画法。要求通过简练的笔墨,写出物象的形神,来表达作者的意境。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源于古代的“白画”,是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用于人物和花卉画。
  没骨也是中国画技法名。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彩色绘画物象。五代后蜀黄筌画花勾勒较细,着色后几乎不见笔迹,因有“没骨花枝”之称。北宋徐崇嗣效学黄筌,所作花卉只用彩色画成,名“没骨图”,后人称这种画法为“没骨法”。另有用青、绿、朱赭等色,染出丘壑树石的山水画,称“没骨山水”,也叫“没骨图”,相传为南朝梁张僧繇所创,唐杨升擅此画法。
  指头画简称“指画”。中国画的一种特殊画法。用指头、指甲和手掌蘸水墨或颜色在纸绢上作画。清高其佩擅此画法,其侄孙高秉还著有《指头画说》。高其佩说:“吾画以吾手,甲骨掌背俱;手落尚无物,物成手却无”。说明他作画运用了手的各个部分,指甲、指头、手掌、手背。分析起来,画小的人物花鸟以及细线等,可能用指甲,可正用,也可侧用,如使用钢笔一般画大幅如荷叶、山石,可用泼墨法,手背手掌正反可以抚摸成画;画柳条流水可以小指、无名指甲肉并用点苔可用一指或数指蘸墨直下。总要立意在先,胸有成竹,然后心手相应得其自然,浑然天成,不现手画的痕迹,方称上乘,所以说“物成手却无”。自此以后,作指画的人虽不少,不过是偶然性的指墨游戏。只有现代已故名画家潘天寿,指画成就最高。从画的时代上可分为:古画、新画、近代画、现代画等。
  中国画通常以山水、花鸟、人物三大类划分。如果作进一步划分的话,中国画的门类就很多。历史上不同的时期都曾对中国画作过分类,但都难以确切地表达。以下是比较流行的几种分类:
  一、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分为人物、屋宇、山水、鞍马、鬼神、花鸟等。
  二、宋《宣和画谱》中分为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兽畜、花鸟、蔬菜。
  三、南宋邓椿《画继》中分为仙佛鬼神、人物传写、山水竹石、花竹翎毛、畜兽虫鱼、屋木舟车、蔬果药草、小景杂画。
  四、明陶宗仪《辍耕录》中分为佛菩萨像、玉帝君王道像、金刚鬼神罗汉圣僧、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林、花竹翎毛、野驴走兽、人间动用、界画楼台、一切旁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漫话中国画
第一节 中国画概览
一、何谓中国画
二、国画的装裱
三、国画的载体
四、国画的工具
第二节 中国画的分类
第三节 中国画的一般特点
一、中国画的构思--首重立意为先
二、中国画的造型规律--以线造型、以形传神
三、中国画的构图法则--多点透视、计白当黑
四、中国画的色彩法则--随类赋彩、色彩相和
五、中国画的意境--情景相生、气韵生动
六、中国画的独特形式--诗书画印、相映成趣
第四节 中国画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 魏晋以前的绘画艺术
第一节 先秦两汉的壁画和帛画
一、秦汉壁画
二、楚汉帛画
第二节 汉画像石、画像砖
一、汉画像石
二、画像砖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
第一节 魏晋画家及作品
一、“佛画之祖”曹不兴
二、中国佛像雕塑的奠基人--戴逵
三、东晋画坛“三绝”顾恺之
第二节 南北朝画家及作品
一、“秀骨清像”陆探微
二、“疏体”张僧繇
三、“曹衣出水”曹仲达
四、杨子华与《北齐校书图》

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绘画艺术
第一节 山水画的兴起
一、展子虔和最早的山水名画《游春图》
二、李思训父子的金碧山水
三、王维的水墨山水
第二节 人物及仕女画
一、肖像大师阎立本
二、仕女画的集大成者张萱
四、“百代画圣”吴道子
第三节 花鸟畜兽画
一、花鸟画
二、鞍马画

第五章 五代时期的绘画艺术
第一节 人物肖像画
一、周文矩
二、顾闳中
第二节 荆、关、董、巨和山水画的创造
一、荆浩
二、关仝
三、董源
四、巨然
第三节 黄筌、徐熙和花鸟画的发展
一、“黄家富贵”
二、“徐熙野逸”

第六章 两宋时期的绘画艺术
第一节 宋代绘画的繁荣兴盛
一、宫廷绘画的兴盛
二、职业画家的活跃
三、士大夫绘画潮流的形成
第二节 宋代人物画家和作品
一、高益、武宗元的宗教画
二、“白描之祖”李公麟
三、梁楷的减笔人物画
四、宋代风俗画
第三节 宋代山水画家和作品
一、李成与范宽
二、郭熙与《林泉高致》
三、米氏云山与小景山水
四、王希孟与赵伯驹
五、南宋四家
第四节 宋代花鸟画家和作品
一、宋初花鸟画
二、崔白与宫廷花鸟画之变
三、宋徽宗和宫廷花鸟画的繁荣
四、风格多样的南宋花鸟画
五、文人士大夫的“君子画”--墨竹墨梅

第七章 元代时期的绘画艺术
第一节 元初画家及作品
一、赵孟頫
二、钱选
三、高克恭
第二节 元四家及其山水画
一、黄公望
二、吴镇
三、倪瓒
四、王蒙
第三节 元代的水墨梅竹与花鸟
一、王渊和张中
二、王冕与柯九思
第四节 元代人物画
一、刘贯道
二、李肖岩
三、王绎
四、张渥

第八章 明代时期的绘画艺术
第一节 明前期宫廷绘画与浙派
一、明前期宫廷绘画
二、戴进、吴伟与浙派
第二节 吴门画派与明中期文人画
一、吴门画派
二、明中期文人画
第三节 明后期绘画的新变
一、陈淳、徐渭及其写意花鸟画
二、明后期人物画

第九章 清代时期的绘画艺术
第一节 清初绘画
一、晚明画坛宗主--董其昌与南北宗论
二、清初四王
三、吴历、恽寿平的艺术
第二节 清初四僧与其他非正统派
一、清初四僧
二、其他非正统派
第三节 扬州八怪与清中期绘画
一、扬州八怪
二、清中期绘画

第十章 近现代画家及作品
第一节 海派名家
一、“前海派”中坚力量赵之谦
二、善画金鱼的虚谷
三、“海上四任”
四、吴昌硕
五、黄宾虹
六、刘海粟
七、潘天寿
八、张大千
第二节 岭南画家
一、居巢与居廉
二、两高一陈
第三节 京津派画家
一、陈师曾
二、齐白石
三、蒋兆和
四、李苦禅
五、李可染
第四节 西学东渐
一、西洋画传人中国
二、近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第十一章 国画常识拾遗
第一节 图解中国画常识
第二节 常见中国画术语释疑
一、皴法
二、勾、皴、擦、点、染
三、其他常见术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