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楹联
0.00     定价 ¥ 26.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南京东路街道图书馆
  • ISBN:
    9787551900232
  • 作      者:
    毕云飞编著
  • 出 版 社 :
    泰山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源于古代汉语的对偶现象。楹联和骈赋、律诗等传统文体形式相互影响、借鉴,内容和形式日渐丰富,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楹联》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带领广大青少年去进一步了解该文学艺术。
展开
精彩书摘
  五十八、咒秃
  苏东坡被贬岭南为官,一日无事游山,只见一个小和尚跪在庙门口眼泪汪汪。苏东坡见此情景十分惊奇,忙问小和尚因何如此?小和尚哭诉道,因为他在点灯时不小心将灯盏碰翻在地,打碎了。老和尚不但打了他,还用灯火烫伤了他的脸,被罚跪在庙门口三日示众。苏东坡一听很气愤,便走入庙内去见方丈。
  庙中的方丈一听说是当朝才子苏学士来访,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一心想要留他的手迹。因此,苏东坡一进庙门,那老和尚就百般奉承,死乞白赖地央求苏东坡留个手迹。苏东坡本来对这个方丈没有好感,现在更加憎恶他的伪善和市侩行径。为了使庙门口那个小和尚不再受苦,他答应了老和尚的请求,说:“写字可以,但必须请庙门口那个跪着的小和尚前来为我磨墨展纸。”
  老和尚一听苏东坡只要庙门口那个跪着的小和尚前来磨墨展纸,立刻满脸堆笑,连年答应说:“阿弥陀佛,老衲遵从吩咐。”
  小和尚磨好墨,展开纸,苏东坡奋笔疾书,一副对联一挥而就:
  一夕化身人归去,
  八千凡夫一点无。
  时隔不久,佛印云游来到此山,见了对联捧腹大笑,问老和尚:“这副对联原是两个字谜,你没猜出来吗?”老和尚连忙追问是什么意思,佛印要过纸笔,挥毫写了“死秃”两个字,拂袖而去。
  五十九、碍破弼‘桥三块石
  一天,苏东坡和妹夫秦少游出城到郊外游玩,乡间小路上有个用三块石头垒起的“磊桥”。苏东坡用脚踢了一下石桥,同时吟出一副上联:
  踢破磊桥三块石。
  他回头看看秦少游,要他对出下联。秦少游想了很久也没对出下联,回到家里闷闷不乐。苏小妹看丈夫一脸不悦之色,知道是出了什么事,一问才知是为了一副对联。她二话没说,就在一张纸上写了个“出”字,同时用剪刀剪成两段。秦少游顿时大悟,道出下联是:
  剪断出字两重山。
  六十、秀才幽联试才女
  从前,某县有个年轻秀才,20多岁了,尚未娶妻。这秀才仪表非凡,文才又好,是当地有名的才子,不少人家愿意和他结亲,都被他一一拒绝。秀才择偶倒不论门第,却一定要找个才貌双全的女子。这小县城的女子不是无才便是无貌,才貌双全的又有几个?因此,秀才的婚事便拖了下来。
  有一天,秀才出城访友,来到一个小镇,镇里有个小药铺,他走得口渴,便去讨碗水喝。铺中有一少女正在煎制膏药,秀才见她容貌端正,便有爱慕之意,只不知她是否有才,便上前试探道:
  膏可吃,药可吃,膏药岂可吃?
  少女闻声抬头,见他是个秀才,知道是在索对,心想秀才都有些酸脾气,我何不如此对答!于是一笑对道:
  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
  秀才见少女应对巧妙,很是高兴,心想再试她一试,抬眼看到门外药圃之中长有芍药,张口又吟道:
  春暖带云锄芍药。
  不想,少女张口即对道:
  秋高和露种芙蓉。
  此时,秀才对少女已是倾心爱慕,但是素不相识,又不便开口,只得怏怏而去,心中却一直思念此女。朋友见秀才一直心神不定,问明缘由,笑道:“兄台果然好眼力,此女一心想嫁个才子,至今尚未许人。以兄台人品,此事包在小弟身上。保管一说便成。”后来,朋友果然出面做媒,少女见过秀才,心中也愿意。秀才终于如愿以偿,了却终身大事。
  六十一、吕蒙正联结姻缘
  北宋年间,河南洛阳有位书生叫吕蒙正。他家境清贫,靠卖字作诗为生。一天,吕蒙正路经赵员外府门外,只见一群文人墨客,正在装腔作势,高谈阔论。一打听,原来是赵员外年过五十喜得贵子,高兴非凡,以重金聘请文人墨客为他作门联。现在,这帮儒生搜尽枯肠,苦思无对。突然,工部侍郎的儿子倪兴官大呼一声“有了”,便得意地提笔写下一联,贴在赵府大门上:
  子当承父业,
  臣必报君恩。
  众儒一见,急忙奉承,赵员外也称赞不一。谁知站在旁边的吕蒙正不禁大笑起来:“这样的对联贴在门口,也不怕别人笑掉牙!”倪兴官见是位粗布蓝衫的穷士,便蛮横地说:“滚开,你有什么资格评论!”众儒生也发出一阵狂笑。
  吕蒙正面对讥笑侮辱,不以为然,朗声吟道:
  举目纷纷笑我穷,我穷不与别人同。
  腰间拔出龙泉剑,斩断穷根永不穷。
  倪兴官一把拉住吕蒙正说:“你说本联错在何处?倘若说不出理由,我要上衙门告你侮辱斯文!”吕蒙正推开倪兴官的手,理直气壮地说:“你想告我?我还要告你呢!此联不但粗劣,而且有灭族之祸。”赵员外一听,大吃一惊,忙躬身问道:“客官请道出事由。”吕蒙正笑哈哈地说:“此联颠倒人伦,目无君父。岂能臣在君上,子在父前。”众人一听,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这时,赵员外觉得吕蒙正言之有理,便请吕蒙正另作一联,以光耀门楣。吕蒙正见盛情难却,就说:“不必重写,只要把对联中的字更动一下,改成‘父业子当承,君恩臣必报’就行。”赵员外见吕蒙正才思敏捷,年少有为,有心再试试他,就以着自己的身份出了一上联,要吕蒙正对:
  耒老思阁老。
  吕蒙正看了倪兴官一眼,微微一笑说:
  无才做秀才。
  赵员外一听,满口称赞,打算将女儿黛菊许配给吕蒙正为妻。这时,倪兴官醋意大发,恶狠狠地吟出一句:
  牛头焉会生龙角?
  吕蒙正毫不示弱:
  狗嘴何尝出象牙!
  倪兴官紧接一句:
  一介寒儒妄想攀龙攀凤攀丹桂。
  吕蒙正看到客堂正中的一尊佛像,即景生情道:
  三尊宝像岸然坐鳌坐象坐莲花。
  倪兴官无言以对,虽气得七窍生烟,也只好灰溜溜地走了。赵员外听了,拍案叫绝,当即要婢女去闺房传话小姐,告知已为其择得佳偶。黛菊小姐自小聪明,能诗善词,才貌双全。听了婢女的传话,就禀明父亲,说自己也有一联,如吕蒙正能对出下联,方可议婚。她的上联是:
  因荷而得藕。
  吕蒙正一看小姐出的乃是一副谐音联,便一挥而就:
  有杏不须梅。 小姐见对得工整,比喻得当,不禁嫣然一笑,默许了婚事。婚后,小两口志趣相投,相亲相爱,形影不离。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楹联概览
第一节 何谓楹联
第二节 楹联的别称
一、对句
二、对联
三、楹联
第三节 楹联的特征
一、独特性和普遍性的统一
二、寄生性和包容性的统一
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四、通俗性和高雅性的统一
五、严肃性和游戏性的统一
第四节 楹联的形式特点
第五节 楹联文体说
一、“小道”说
二、“附庸”说
三、“诗余”说
四、“小品”说
五、“游戏”说
六、“偶文”、“骈体”说
七、俗文学说
八、变体诗说
九、综合文体说
第六节 楹联的分类
一、从写作上分类
二、从内容上分类
三、从字数上分类
四、从联语出处分类
五、从应用范围分类

第二章 楹联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节 历史起源
一、唐代:对联的产生时期
二、宋、元、明:对联的发展时期
三、清代:对联的鼎盛时期
四、民国时期以后的对联
第二节 哲学探源
第三节 语言寻根
第四节 对仗之路

第三章 楹联的写作要求
第一节 对联的基本要素与格律
一、字数相等
二、词性相当
三、结构相称
四、节 奏相合
五、平仄相谐
六、文义相关
第二节 楹联的六禁忌
一、忌同声收尾
二、忌同声落脚
三、忌孤平
四、忌三平尾或三仄尾
五、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第四章 楹联欣赏
第一节 楹联的欣赏价值
第二节 楹联的欣赏方法
第三节 楹联的断句与标点
一、断句
二、标点
第四节 关于“绝对”

第五章 楹联故事荟萃
一、妙联一副惊皇上
二、巧对对联显才华
三、嫦娥原爱绿衣郎
四、切瓜分客
五、李调元联战群儒
六、晓岚讽对石先生
七、哑联兴味
八、老地主袭改旧楹联
九、袁世凯对不住中国人民
十、一副对联救了一条命
十一、联讽洪承畴
十二、文、武妙对
十三、蔡锷作对智讨风筝
十四、胡耀邦巧改武侯祠对联
十五、纪晓岚无中生有对妙联
十六、穷秀才妙对夺魁
十七、解缙巧对曹尚书
十八、秀才讽赃官
十九、三联讽慈禧
二十、半副对联慑群魔
二十一、征联巧讽阎锡山
二十二、拍案叫绝一讽联
二十三、口大吞天
二十四、和尚应考
二十五、绝对讽巡按
二十六、老笋不如新笋尖
二十七、苏轼愧添门联
二十八、同名巧对李梦阳
二十九、贾知府续联
三十、意歌巧对众秀才
三十一、黄遵宪巧对讽祖父
三十二、林则徐儿时巧对解父难
三十三、双喜临门
三十四、神童妙解绝对
三十五、王羲之写春联
三十六、夫妻联对寿星宴
三十七、少年才子王禹偶
三十八、奇才凌潆初
三十九、母女巧对诉衷肠
四十、祝枝山妙联生辉
四十一、少年王勃
四十二、杨大年解联
四十三、王安石三联难苏轼
四十四、苏东坡妙联对辽使
四十五、佛印智对苏小妹
四十六、莫欺少年穷
四十七、李自成联惊知府
四十八、抬不动了
四十九、乾隆为商号写春联
五十、徐文长无言对知府
五十一、树下乘凉遏神童
五十二、纪晓岚楹联小故事
五十三、张山对“无水烟”
五十四、樵夫妙联时乾隆
五十五、斯文索贿语双关
五十六、独一无二单双对
五十七、王三考状元
五十八、死秃
五十九、踢破磊桥三块石
六十、秀才出联试才女
六十一、吕蒙正联结姻缘
六十二、学生与先生对歪联
六十三、秀才因联作督学
六十四、御吏平冤
六十五、秀才出丑
六十六、文必正联定姻缘
六十七、将军对句娶师姑
六十八、惟楚有才
六十九、徐渭智难类太师

第六章 楹联--中华民族文化瑰宝
第一节 楹联的价值
一、思想价值
二、美学价值
三、旅游价值
四、史料价值
五、艺术价值
六、教育价值
七、传承价值
第二节 楹联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第三节 楹联对世界的影响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