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经学”和许慎的“小学”相结合,使汉字在历史文化记载上具有了上可溯源、下可固本的超文字性功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字符号相比,汉字已经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记载方式,还被赋予着生成历史的光荣使命。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相继发布了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的政令。随后的汉代,汉民族正式形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汉字有了“汉族使用的字”的表层意思。另外,中国文字在汉朝时代发生了一次巨大的变异——就是隶变,出现了隶书(秦小篆及其更早的文字,在文字学里叫古文字,而把隶书叫近代文字,更晚出现的楷、行、草书叫今文字),现代的人一般不易识读古文字,但是却容易识读隶书、今文字。汉朝的隶书及以后的今文字一律被称为汉字,汉朝奠定了汉字的称呼。兴盛的大唐王朝,楷书成为了天下通行的书写体,一直延续至今天。
(三)汉字书法的艺术价值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五千年的璀璨文明被世人所认可,而中国的书画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的进程。
书法和绘画艺术具有姊妹性质,在历史的进程中以其互补性和独立性释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在《代名画记》中谈论古文字、图画的起源时说:“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这说明了书画具有的同源性。但在以后的发展中,书、画的这种性质变为互补的独立性发展。
从历史上看,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那么究竟什么是“书法”呢?我们可以从它的性质、美学特征、源泉、独特的表现手法方面去理解。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