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武术文化对学生良性竞争意识的培养
武术文化深受儒家、道家、佛家文化的影响,在道德伦理的限制下,形成追求礼让的竞争观,讲究不为人先,先礼后兵的大将风度,反映中国人刚强而不狂野、有理有节、“点到为止”的竞争特点,追求精神气质的优胜往往多于比赛的胜败。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竞争日趋激烈,致使学生的心理大多承受不了较重的负担,再加上学校教育体制上的不完善,使得很多学生不能正确的面对竞争,有的选择逃避,有的选择不择手段,造成人格缺陷。学生通过武术文化的学习以提升人文精神,注重个人素质的提高,调节不良情绪,缓解竞争压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在武术文化中修身养性的内容极为丰富,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内容去影响学生的竞争意识。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避免学生在社会竞争中表现出攻击和侵略的天性。
(6)武术文化对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
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学生认知、情感、意志等多方面心理结构的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校园里滋生出来的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严重影响着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教师可以利用武术文化教学帮助学生培养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应当在正义的指导下去追求利,不能单纯的为了利而追求利,不能见利忘义,更不能以利害义。重义轻利,从来就是武术文化所推崇的武德信念。见义勇为,舍生取义也是武术文化所嘉许的。以此来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刚强不屈的人格尊严,追求有意义的生命价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社会应试教育下诸种的物欲横流、追逐名利、冷漠自保等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学生中逐渐形成,而体育课程中的武术教学从某种程度上就与现行的应试教育相反。武术教材与教学是从思想道德、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等方面全面地塑造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是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多方面心理结构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学生从自然人成为社会人、文化人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人生观,不仅仅靠的是认知教育而且也经历了一个个情景教育的过程。武术教育中就是借助武术知识课程和情景课程的统一,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人格,形成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