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鸟文学年选”,是辽宁人民出版社于1998年开始创建的文学品牌,由著名学者王蒙出任丛书主编,本套丛书大体包括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随笔、杂文、诗歌六大分卷,编委及各分卷主编皆为文学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他们不负读者的厚望,每年都将发表的原创文学作品精读、精选,力求将*优秀的作品完整、客观、公正地呈现给读者。这些选本追求精品,但更多体察了民众的心理,内容贴近大众化的生活,行文符合广大读者的阅读风格。至2017年,这套文学年选已经连续出版了20辑,其间经受了图书市场的检验,得到了读者的广泛认同与好评。
这么多年的坚持与努力,都是为给当代文学历史寻找准确的精神坐标与刻度;为正在走向良性循环的中国文学发展留下坚实有力的见证;更是替未来文化史家提供值得阅读和关注的优质版本。携手走过20年,“太阳鸟文学年选”与读者共同见证了中国文学作品成长的过程,未来,它也将在大家的支持与陪伴下继续前行,延续我们一直以来的文学坚守与信念。
本书中所有的文章都选自辽宁人民出版社最近10年(2007-2016年)出版的太阳鸟文学年选。以前这些文学精品都是按照体裁来分类,这次按照题材内容的不同来重新整合归类。
本书重点是作者对亲情的歌颂和赞美,字里行间那种感人的言语总会让人潸然泪下。本册选取了苏炜、温儒敏、格非、杨牧之、陈平原、 曾昭奋、王小妮、孙绍振、陆蓓容、邬大光、张曼菱、昌切、詹福瑞13位作家的作品。
透明的生命
万 方
已经过去十多年了,1996年12月的那个冬夜,电话铃声响得那么突兀,把我惊醒。四下里一团漆黑,我拿起话筒,听到小白的声音,他一直在医院里照顾我爸爸,他说:曹老情况不大好,医生让你到医院来。不知道为什么我没有多问,把电话放下。那时我看见床头的小钟指着四点十分。我走出家门,苍黄的路灯下大街空空荡荡,没有一个人影。我走到街中心,等到一辆出租车,汽车在黎明前的城市飞驰,冥冥中我的心有所期待,期待什么都没有发生,一切恢复到正常。然而在这巨大虚空的黑夜后面,我感到了正在发生的事情,我的爸爸走了。
他走得很安静。当时的情况是护士半夜查房,给他量了血压,他还在睡着。十多分钟后护士长又进来看看,发现他的呼吸不对,极慢极浅了。做了病理检查之后,也没能查出明确的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致死的原因。想来他很有福气,没有经受垂死的病痛折磨和死亡的恐惧。在寂静的深夜,他衰弱的身体里产生了难以觉察的奇异的波动,也许有个声音告诉他“我们要走了”。他来不及多想,甚至没有听清楚,他想问问对方,可是又没有力气。在最后的时刻,是他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引导他跟着那声音去了,他没有见过死神,他想见一见。
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陪爸爸去了一趟天津。那一次的旅行使我很贴近地感受到他的童年,了解到他这个人是从哪儿来的,为什么他所以是他。我们来到意租界,他认出了旧时的街道,兴奋极了,连连说:“不错,绝对不会错的,这一家姓萧,那一家姓陈,我真是像在做梦啊!”他家的“小白楼”是座两层的小楼,门前搭着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里面住了好几家人,但都上班去了,只有两个老人在。我爸爸只顾往里面冲,甚至顾不得和主人打招呼,这在他是很少有的。
他回忆起许多往事,教他书的大方先生,也教过袁世凯的儿子,好玩古钱,有好几个姨太太。他记得客人在楼下的小客厅等着他父亲下来,他父亲摆着架子,等客人行三拜九叩礼,然后父亲就和客人对着抽鸦片烟。“那时候真是乌烟瘴气哟!”他说,“哥哥在楼下抽,父亲母亲在楼上大客厅里抽。每天我放学回家,他们抽了一夜的大烟还在睡觉,家里像坟墓一样。”他还记得胡同口逃难的农民,一头挑着锅,一头挑着孩子,晚上叫得很惨。听他的话使我感悟到,出生在旧中国的文人,他们大多从小就感到压抑,继而觉悟到有一股与他们格格不入的势力的存在,从此他们的生存就处于个人与一种势力对峙的状态。这成为他们无法逃脱的命运,他们也不想逃脱,他们从来无缘体味“为艺术而艺术”的闲情逸致,这才是他们的情结。我无法说出这种势力的名称。在我之前,在不同的时代,它以不同的面目存在了上千年,使个体的生命消失,变成一种适合于它的形式。无数中国人的生活被改变,而那些不甘于被改变、有独立意识的人,就要有所作为。我爸爸写剧本就是他的作为。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才华更是上天给的。我爸爸有幸被赋予了才华,他的成名是在很年轻的时候,像几乎所有当代的中国文人一样,在二十几岁就迸射出创造的光辉。我体会他真正的才华,在于他全身心地活在自己独特的感觉之中,登上了自己的那块石头。他迎接命运,他愤愤不平,他痛苦,他要反抗,一股股激流从他身边汹涌而过,他的心被激荡,也许他也想化为激流,或者说把自己投身进一股强大的力量里,可在他的心灵中有一个小人儿,具有把握他的更大的力量。就由于有他的把握,他写出《雷雨》。
……
目 录
万 方 透明的生命 …… 001
刘庆邦 勤劳的母亲 …… 012
彭 程 父母老去 …… 023
刘醒龙 母 亲 …… 035
刘心武 那边多美呀! …… 039
梁晓声 怀念亲爱的于晓阳弟弟 …… 051
王十月 父与子的战争 …… 070
李 娟 给流浪的母亲 …… 084
郭文斌 大山行孝记 …… 103
彭 程 对 坐 …… 119
马 语 一言难尽陪读路 …… 124
刘醒龙 抱着父亲回故乡 …… 140
雷 达 多年以前 …… 151
王巨才 沉重的负债 …… 160
阎 纲 不,我只有一个娘 …… 166
彭学明 这样回到母亲河 …… 180
陈建功 我和父亲之间 …… 202
梁晓声 父亲的荣与辱 …… 209
叶兆言 等闲变却故人心 …… 218
父母的变老,是一个逐渐的、缓慢的过程,有如树木的颜色,自夏徂秋,在不经意间,由苍翠转为枯黄。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阶段,留意的事情会很不同。某个时候,他会忽然意识到,以前忽略甚至遗漏了一些原本十分重要的东西。也就是最近这几年,随着孩子长大,随着自己渐渐感觉体力精力的衰减,才更明显地感觉出时光对生命的蚕食,也开始有意识地端详这一点在父母身上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