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毛泽东与贺龙
0.00     定价 ¥ 29.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黄浦区图书馆
  • ISBN:
    9787500680611
  • 作      者:
    王福生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毛泽东、贺龙是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所敬重的伟大人物,他们的丰功伟业是人们所熟知的。《毛泽东与贺龙》作者通过广泛地参阅各种文献、资料,力图将毛泽东与贺龙之间的关系,较为详尽、完整、纪实性地展示给广大读者,让人们较全面地了解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与贺龙在革命生涯中的情感世界。
展开
内容介绍
    《毛泽东与贺龙》以《毛泽东年谱》《贺龙年谱》为主要线索,参阅了《毛泽东生平实录》《毛泽东的早期革命活动》《贺龙传》《怀念贺龙同志》《从两把菜刀到南昌起义》等书刊资料,介绍了毛泽东与贺龙在革命生涯中的情感世界。贺龙对毛泽东仰慕、追随、忠诚;毛泽东对贺龙敬重、信任,不断委以重任。这种密切关系的建立,在实践中相辅相成作用的发挥,并非某种个人感情的相同、性格的融洽,也不是天生的、偶然的结合。毛泽东与贺龙的密切关系,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展开
精彩书摘
    12月初,贺龙回到澧州时,周逸群告诉他已经招收了3000名新兵。贺龙高兴地说:“了不起的成绩。过去军阀招兵,一靠票子,二靠绳子。我过去招兵靠乡土情谊、善待民众。现在工农大众起来了,我们招兵讲革命道理,一个钱不花,农民都把年轻力壮的子弟送来了。政治工作太重要了。”但是,在训练这些新兵前,却围绕着如何训练的争论,使新旧两派的矛盾终于公开化了。周逸群和训练处长刘达五制定的训练计划,被陈图南否定了。周逸群坚持要上政治课,陈图南借口即将要作战而拒绝。关键时刻,贺龙支持了周逸群。他说:“正是因为马上要打仗,时间不多了,就更要向士兵讲清楚为什么要打仗。士兵觉悟了,打起仗来才会更勇敢;要是不晓得为什么打仗,本事再大又有什么用呢?有人认为我不喜欢政治工作,错了,我贺龙光杆一条,为什么拖得这么多人来?就是因为我讲了政治,才能唤起民众。”他又对陈图南说:“陈参谋长,唤起民众,这是你自己对我宣传的孙中山先生的主张嘛!”陈图南无言以对。争论暂时解决了,但矛盾依然存在。
    北伐战争形势瞬息万变,国共两党矛盾逐渐加深,国民党右派不断制造反共事端。在这种情况下,贺龙的一师扩编为5个旅15个团,拥有2万余人,并且在宜昌战役中取得了毙敌团长3人、毙敌团以下官兵4000余人、俘敌数千、缴枪3700余支的辉煌胜利。宜昌战役后,国民革命军司令部下令将贺龙所部编为独立第十五师,委任贺龙为师长,并脱离第九军指挥,转为任鄂西警备。对贺龙这样一支战斗力很强的左派武装进驻鄂西,右翼势力是很难容忍的。敌视贺龙最甚的湘军头目何键,不断唆使部下向贺龙所部挑衅,还勾结地主、商人到武汉诬告贺龙。国民党右派企图借机解散贺龙的部队。1927年1月,由广州迁到武汉的国民政府,派中央委员吴玉章率代表团去宜昌处理此事。吴玉章到宜昌后,亲眼目睹了装备精良的何键第一师和兵员众多的王天培所部,已呈剑拔弩张之势。他当场申斥了何键,然后把贺龙的部队调到武汉去拱卫革命中心,以避免贺部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被吃掉。
    在武汉,贺龙的政治态度更加鲜明,他与周逸群的关系也更加密切。部队中的许多工作,照样按照中共的建议去办,从而使独立第十五师成为中国共产党倚重的武装力量。但在2月中旬,武汉国民政府在对北伐军进行整编时,却把独立第十五师原有5个旅15个团,缩编为5个团、3个直属营,人数由2万多减为1.1万人。编余的军官除少数降职使用外,大部分官兵被资遣还乡。在北伐战争还在进行的情况下,把战功卓著的部队裁减逾半,贺龙心里是有数的。他敏锐地意识到,左右两派斗争的发展,已直接波及到他和他率领的部队。
    这时,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形成宁汉对立。一天,他对他的秘书长李仲公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湘西有条龙你知道吗?你把他拉过来,我给他一个军长、一个江西省主席……”3月22日,正是贺龙的第31个生日。他在家中与家眷、亲友欢聚时,周逸群告诉他:“明天你会碰上一位客人,他是蒋介石的秘书长李仲公,他带了好多钱来。”贺龙问:“他来搞什么鬼名堂?”周逸群说:“像是专门来运动军队的。”贺龙听了,胸有成竹地说:“那你就莫操心了。那些说客,我见得多了,有的是办法。”3月14日,李仲公来武汉拜访贺龙,在贺龙的秘书长严仁珊家以打牌谈心的方式对贺龙说:“蒋总司令对将军你钦慕已久。只要你肯过来,你的师,可以扩编为军,江西省主席也由你出任……”贺龙一口一口地吸烟,等李讲完了,才从嘴里拔出烟斗,冷冷地问了一声:“你知道j我在想什么?”李仲公感到一股肃杀之气,不安地摇摇头。贺龙气愤地接着说:“我在想,是该把你就地正法?还是送交总指挥部?”李仲公大惊失色:“云卿,且不论我此番前来讲得是否有道理,自古道,两军相交,不杀来使。”贺龙说:“好,我不杀你。”他大吼一声:“来人啊!把他给我押到总指挥部去,交国民政府发落这名说客!”
    总指挥部的总指挥是唐生智。李仲公押来后,经邓演达作保,唐生智将他放了。后来,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为落实政策要给一些民主人士安排适当的工作,这个当年未被贺龙杀掉的李仲公也来找周恩来,以熟悉贵州情况为由,赖着让周恩来安排他当贵州省主席。周恩来深知其人,就把贺龙找来。李仲公一见贺龙,吓得魂不附体,赶紧走了。后来,国务院参事室将李仲公聘为参事。谁料到,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竟然伪造了一份所谓贺龙向蒋介石的求降信,提供给林彪、江青一伙,作为贺龙一大“罪状”①。
    当时,蒋介石错误地估计了贺龙,认为按照他的想法,贺龙由师长升任为军长、省长,会乖乖地到南京去。他认为贺龙参加革命就是为了这个。可是,他没想到,贺龙对此已经“见得多了”,早已把个人置之度外。这时,贺龙想起了贺英大姐说的话:“你跟那些国民党大官搞在一起靠不住,得提防着点。”
    第一次收买失败之后,那个一贯自信的蒋介石并不服输,还要错误地走下去。他又第二次派代表朱绍良来拉拢贺龙,并且答应,除了上次的条件外,武汉卫戍司令也可以让贺龙兼任,在上海、南京各为贺龙准备一栋小楼,“只要他过来,我立刻给他300万大洋。他不是缺武器吗?汉阳兵工厂也交给他!”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家世不同理想一致
第二章 湖南青年的表率与“两把菜刀闹革命”
第三章 “还是共产党的主张对”
第四章 像毛泽东一样做个共产党人
第五章 “以枪杆子对付枪杆子”
第六章 井冈山斗争经验带来的活力
第七章 分别与“左”倾路线进行斗争
第八章 “谁要反对毛主席,他是天王老子也不行”
第九章 握手保安,相见恨晚
第十章 “名改,心不变”,一切为统战
第十一章 一二○师威震华北
第十二章 建设、保卫晋西北根据地
第十三章 不负毛泽东厚望的晋绥联防军司令员
第十四章 为了毛泽东的安全多打胜仗
第十五章 前线变后方与小河村会议
第十六章 新式整军强化战斗力
第十七章 毛泽东进驻香山,贺龙挺进大西南
第十八章 “笔杆子要和枪杆子联合起来”
第十九章 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奠基
第二十章 数任在肩,呕心为国
第二十一章 “此等好事,能不能让我也看看”
第二十二章 林彪的恐慌
第二十三章 “你不要怕,我当你的保皇派”
第二十四章 “毛主席总有一天会说这个话的”
第二十五章 毛泽东说:“我听了林彪一面之词。”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