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特斯拉:改变世界的汽车
“汽车业太久没有革命性的变化,现在是时候了。”——伊隆·马斯克
2014年以来,全球汽车界最引人注目的无疑就是特斯拉——这个号称汽车界“苹果公司”的电动汽车品牌,正在全世界掀起一场汽车革命。从一统美国的豪车江湖,到在欧洲建立超级充电网络,再到中国市场宣布低定价策略,这只来自美国的电动蝴蝶,直接引发了一场新能源飓风。
“特斯拉的影响就是吸引其他的公司和我们一起来生产电动车,最后我们可能只能占市场份额的一小部分,但我们却引领了整个行业。”马斯克在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中表示,他希望通过产品来推动一个政治家的梦想——让人们选择一个对未来世界富有责任的行为模式。
特斯拉到底有多火呢?网络搜索引擎告诉了我们答案:用百度搜索“特斯拉汽车”,能得到约1120万条结果;用谷歌搜索“TeslaMotors”,能得到约2010万条结果。搜索结果远高于“乌克兰危机”。全球对一辆小小的电动汽车的关注度,已经超过了同期发生的一场局部战争。
第一节
特斯拉风暴
不知有多少人用“下一个苹果”比喻过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其创始人马斯克更被众多科技爱好者视为“下一个乔布斯”:天生的技术奇才,优秀的商业领袖,对设计和细节敏感且锱铢必较,激情源源不断,极有可能改变世界。
美国汽车业资深评论家、《道路与交通》杂志前主编马特·迪洛伦佐对马斯克及其特斯拉公司高度评价:“在评论马斯克时,我会很容易想到全球首个登上月球的航天员尼尔·阿姆斯特朗的那句名言。他(马斯克)只是迈出了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一大步”。
毋庸置疑,特斯拉已经火了,其划时代的理念和设计正成为人们热议追捧的对象。业内人士表示,传统电动汽车的电池已经过时,未来以超级电容器为动力系统的新型汽车将取而代之。这是一款怎样的超级跑车,让它足以吸引谷歌的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eBay的杰夫·斯科尔,以及好莱坞的布拉德·皮特、乔治·克鲁尼和施瓦辛格,组成如此浩大的明星买方阵营?
一、当“马”遇上“车”
21世纪初,顶着硅谷工程师、资深车迷、创业家等头衔的马丁·艾伯哈德在寻找创业项目时发现,美国一些富豪家的停车场里不仅有超级跑车,还会停放丰田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他认为,这些富人肯定不是为了省油钱才买普锐斯,普锐斯只是这群人表达环保理念的方式——他们对全球环境污染问题向来高度关注。就像中国不少名人选择骑自行车上下班一样,他们并不是买不起汽车,只是为了传达绿色出行的理念。于是,艾伯哈德有了将跑车和新能源结合的想法,客户群就是这些有环保意识的高收入人士和社会名流阶层。
2003年7月1日,马丁·艾伯哈德与长期商业伙伴马克·塔彭宁合伙成立特斯拉汽车公司,并将总部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市。有些事情开始时便会显示出卓尔不群的特质,特斯拉没有诞生在美国汽车城底特律,而是硅谷的中心地带。实际上,特斯拉的研发中心就位于斯坦福大学后面的小山坡上,互联网DNA和创新血液从一开始便深入其骨髓。
特斯拉公司以交流电、无线电之父尼古拉·特斯拉的名字命名,其目的是“通过各类日益经济实惠的电动汽车加速全世界向电动出行的转变”。以伟大人物的名字命名公司并非是纯粹的个人崇拜,而是这些人对特斯拉创新精神的致敬。特斯拉本人的很多发明发现,重构了整个20世纪的历史进程——这也正是特斯拉公司的诉求,即重构21世纪的历史进程。特斯拉是一个被世界遗忘的伟人,如果不是他放弃了交流电的专利权供世人免费使用,难以想象人类生活是否如今天这般便利。
特斯拉的梦想就是给世界提供用之不竭的能源,特斯拉汽车的梦想则是充分使用这种能源。
在特斯拉汽车公司初创的2003年,电动汽车还停留在概念层面,性能饱受诟病,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公司成立后,特斯拉团队开始寻找研发高效电动跑车所需的投资和技术。当时艾伯哈德既没有多少钱,也不懂得制造汽车的技术,只好向ACPropulsion公司求援。2004年2月,当ACPropulsion公司的CEO汤姆·盖奇得知马斯克对电动汽车技术也很感兴趣时,他索性直接将马斯克介绍给了艾伯哈德和特斯拉团队。
“我们可以制造由锂离子电池驱动的跑车,加入我们一起干吧?”艾伯哈德见到马斯克只说了一句话。
手握大笔闲钱的马斯克当即决定向特斯拉投资630万美元,但条件是出任公司董事长、拥有所有事务的最终决定权。艾伯哈德作为特斯拉汽车之父出任公司CEO,公司仍旧沿用原来的名字“特斯拉汽车”。
很久以后,马斯克对此曾说过一段话:
“将公司命名为‘特斯拉’是为了向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致敬,这比‘马斯克汽车’的名字酷多了。我永远也不会拿我的名字命名任何公司。”
马斯克入主特斯拉,当然不是为了钱。他一直做着伟大的梦,当“马”遇上“车”,他终于找到了自己梦想的载具。
马斯克,马丁·艾伯哈德,马克·塔彭宁——三驾“马”车带着绿色的梦想飞奔而来。
二、合伙人,道不同
好景不长。创业艰难百战多,特斯拉很快就遭遇到重大危机。
2004年到2006年,尽管公司人数一路由20人增至150人,规模不断扩大,但特斯拉首款车型Roadster的研发工作却遭遇了大麻烦。特斯拉公司最初设想与英国莲花艾丽丝合作,在艾丽丝成熟的车体结构设计基础上进行改装。艾丽斯是莲花主打车型,其旗下多个系列都以出色的运动性能著称,体型都十分小巧。该车周身曲线圆润饱满,造型玲珑精巧、凹凸有致,完全符合特斯拉对自身的定位需求。
艾伯哈德提议将电池组装在一辆改装后的艾丽丝汽车底盘上,其余部分保持不变,以便尽快让Roadster面世。他的意图很明显,为了迅速占领市场,赢得时机和收回成本,只把发动机改为电动力系统就可以。但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平庸理念显然与马斯克“要么不做,做就要做到最好”的哲学相悖。马斯克认为,与其毫无特色地改装,不如全面改进以给客户留下深刻印象,从而一炮走红。这次理念冲突,仿佛“萨拉热窝的枪声”,最终引发了马斯克与艾伯哈德之间的“大战”并导致后者“下课”。
2007年,危机集中爆发。马斯克将Roadster定义为超级跑车。一般来说,百公里加速在5秒以内是超级跑车。作为一辆堪比保时捷和法拉利的超级跑车,特斯拉Roadster对起步加速的要求非常高,普通电动车不配备多级变速箱的情况显然无法满足Roadster的需求,因为异步电机在低转速情况下的功率输出效率偏低,所以引入二级变速箱成为最佳选择。但问题是,如何在高压高功率电控系统和变速箱协调之间做系统性研发,业界还没有先例。
不过这些技术问题和障碍似乎丝毫没有影响大明星们对它的喜爱。2006年8月,当特斯拉的第一代跑车Roadster还不见影子的时候,影星乔治·克鲁尼第一个站出来交了预付款,而他的明星效应立刻让名不见经传的特斯拉受到众多关注。
明星的预定只能为特斯拉汽车赢得眼球,却无法解决公司高层内部的矛盾。2007年9月,原定预售价为11万美元的特斯拉第一代电动车Roadster因为变速箱改进,成本飙升到14万美元,这也意味着汽车还没有开卖就要赔钱。再加上开发周期不断拉长,艾伯哈德与马斯克之间的裂痕终于爆发,达到无可修复的地步。时任CEO艾伯哈德被董事会赶下了台,由齐夫·德罗瑞接任特斯拉CEO职务。德罗瑞是Monolithic内存公司的创始人,在硅谷也是个知名人物,十分精通技术和企业管理。显然,在马斯克看来,互联网领域的同行可能更容易“搭班子”。
……
----联想控股公司董事长,执行委员会主席柳传志
★这本书展现了人所具有的一种可能性:超越某个学科的教导或者狭隘的家教,也许我们很多人本来都可以在奋斗中发现更加宽广的人生。
----袁岳
★《钢铁侠是怎样炼成的》是一本“人人心中有”却“个个笔下无”的作品,看似个人传记,实则描绘的是初创公司的创新生态。值得时时抚摩、不断咀嚼,可以常读常新,获得新的感悟。
----杨利伟
★这是一本让人从另一个视角思索、审视人生的书。主人公追逐梦想、勇于创新、不畏失败的精神,就是照耀生命之路的火炬。
----金一南
★读完《钢铁侠是怎样炼成的》,你会发现钢铁侠其实是用物理学武装的创新英雄。物理学不仅研究事物的原理、探究事物的本质,更能创新改变世界!
----潘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