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教会孩子感恩
0.00     定价 ¥ 20.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黄浦区图书馆
  • ISBN:
    9787540844714
  • 作      者:
    唐骏波, 祖霞著
  • 出 版 社 :
    四川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祖霞,1978年生,汉族,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曾任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团委学生社团指导教师,担任过大学班主任,有长达七年的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经验,出版了《卢梭的平等教育》、《成功的100把钥匙》等著作,有多篇教育论文发表。<br>    唐骏波,1976年生,教育硕士,中学一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四川省课程改革实验先进个人,省编《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教材及教师参考用书编委。担任负责人及主研的市级课题《优秀文学作品欣赏与中学生学习心理素质研究》获四川省第二届课改优秀成果一等奖;省级课题《中学生学习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获四川省第三届课改优秀成果一等奖。出版了《在拨动我的心弦》、《习惯主导人生》等著作,公开发表心理教育论文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感恩是什么?感恩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精神境界,更是一个人的世界观。感恩,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准则,也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凝聚力的内核。因此,在家庭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感恩父母、感恩亲人、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地球,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该拥有一颗感恩之心。随着社会发展,人类现代文明的进步,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每一个家庭成员,在整个社会大家庭中,其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人类只有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相互帮助才能更好地生存在这个地球上。感恩,应从家庭生活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父母生日,孩子给父母送上一个生日蛋糕,写上一张生日卡,是感恩;平时,孩子为父母倒一杯热茶,送上一条热毛巾,何尝不是感恩。感恩无须旁人提醒,应该发自每个人的内心。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关爱的话语,一个凝望的眼神,一种温暖的触摸,无不是感恩的载体。有了感恩,家庭就有了阳光,我们的日子就会变得快乐,日子即使过得非常清贫,但也活得有滋有味。懂得感恩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
展开
精彩书摘
    亲情缺失,感恩的教育刻不容缓<br>    说起感恩,古往今来不论哪个时期、哪个民族,首先想到的都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铭记与回报。的确,我们的生命受之父母,对父母的感恩是知恩图报最基本的起点。然而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懂得这个道理呢?2004年11月初,某大学的校园里贴出了一封署名为“辛酸父亲”的来信,控诉孩子只知向父母索取,甚至为了多要钱物不惜“偷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这封信在大学校园里引起了轩然大波,教育者们展开了积极的讨论……<br>    一位辛酸父亲的来信<br>    亲爱的儿子:<br>    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你终究是我的儿子。虽然,自从你考上大学,成为我们家几代里出的唯一的大学生之后,心里已分不清咱俩谁是谁的儿子了。从扛着行李陪你去大学报到,到挂蚊帐缝被子买饭菜票甚至教你挤牙膏,这一切,在你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你甚至感觉你这个不争气的老爸给你这位争气的大学生儿子服务,是一件特沾光特荣耀的事。<br>    的确,你考上大学,你爸妈为你骄傲。虽然现今的大学生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但这毕竞是你爸妈几十年的梦想。我们那阵,上大学不是凭本事考的,要看手上的茧子和出身成分,有些人还要用贞操和人格去换。这也就是我们以你为荣的原因。然而你的骄傲却是不可理喻的。在你读大学的第一学期,我们收到过你的3封信,加起来比一份电报长不了多少,言简意赅,主题鲜明,通篇字迹潦草,只一个“钱”字特别工整而且清晰。你说你学习很忙,没时间写信,但同院里你高中时代的女同学,却能收到你洋洋洒洒几十页的信,而且每周一封。每次从收发室门口过.我和你妈看着你熟悉的字,却不能认领。那种痛苦是咋样的,你知道吗?<br>    后来随着你读二年级,这种痛苦煎熬逐渐少了,据你那位高中同学说,是因为你谈恋爱了。其实她不说我们也知道,从你一封接一封的催款信上我们能感受到,言辞之急迫、语调之恳切,让人感觉你今后毕业大可以去当个优秀的讨债人。<br>    当时正值你妈下岗,而你爸微薄的工资,显然不够你出入卡拉OK、酒吧餐厅。在这样的状况下,你不仅没有半句安慰,居然破天荒来了一封长信,大谈别人的老爸老妈如何大方。你给我和你妈心上戳了重重一刀,还撒了一把盐。最令我伤心的是,今年暑假,你居然偷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这之前,我在报纸上已看到这种事情。没想你也同时看到这则新闻,一时间相见恨晚,及时娴熟地运用这一招,来对付生你养你爱你疼你的父亲母亲。虽然.得知真相后我并没发作,但从开学到今天,两个月里,我一想到这事就痛苦,就失眠。这已经成为一种心病,病根就是你——我亲手抚养大却又倍感陌生的大学生儿子。不知在大学里,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识和社交阅历之外,还能否长一丁点善良的心?<br>    这封公开信带来的不仅仅是大学校园的巨大反响,更引发了整个社会许多有价值的讨论。父母们真正关心的则是,当自己的孩子读到这封信时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是否会想到父母的不易。<br>    然而现实生活中,学生时代的子女们往往是意识不到父爱与母爱的。孩子们总是抱怨早上起得太早,可是却想不到父母起得更早为他们做早饭。人活在世界上,要是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去感悟父母的亲情能算是真正的成长吗?一个大学毕业生没有学会起码的感恩能算是真正的成才吗?面对所有这些问题,这封公开信给了我们这个社会中共存的几代人一次认真反思的机会。<br>    感恩亲情是懂得感恩的前提<br>    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础。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不同层次的所有需要划分为两个大类:饮食、温暖等基本生存条件和安全是一个人得之则生、缺之则死的,个体对它们的需要称为缺失性需要;人对爱与归属、自尊与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则促进自身进步,称为发展性需要。我们不难理解,缺失性需要的满足是人追求发展性需要的前提,而满足一个人缺失性需要的条件,最初只能来源于父母与自身血浓于水的亲情纽带。情绪、情感是人对自身需要获得满足与否的内心体验,因而对父母的情感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对他人、对社会所有情感的原型,换句话说,子女体验到的亲情是其他一切情感的基础。<br>    因此懂得感恩亲情是懂得感恩的前提,忽视亲情则使、整个情感结构都存在缺失性的遗憾。现在很多孩子在感悟亲情方面确实有不少欠缺,有的在外读书的孩子给家写信,寥寥数语就直奔主题“要钱”;有的孩子用父母的钱高消费,丝毫不理解父母的艰辛;还有个别孩子沉溺于网络,根本控制不了自己,让辛苦供他上学的父母寒心,真可谓“年少不知父母恩”。不会感恩父母,如何会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如何会感恩生活与社会?难道真的只有当孩子们饱尝了世间的冷暧才懂得父母恩情之重?<br>    亲情教育刻不容缓<br>    在我们的生活中,下面这些情景还不够熟悉吗?<br>    镜头一:临近放学的小学校门口,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正蹙着眉、伸着脖、踮着脚焦急地等待着;校门终于打开了,一个个天真烂漫的孩子扑进他们的怀抱,肩臂一斜,沉甸甸的书包转移到长辈们的手里;孩子们欢快地奔走,长辈们则抱紧书包紧跟其后。<br>    镜头二:孩子打算在自己生日的那一天张罗一个像样的Party,于是请爸爸、妈妈在头一天布置好房间,准备好食物和饮料。忙活了一整天一切总算是就绪了,为孩子过一个快乐的生日妈妈全然忘却了当年生孩子时的痛苦。这时,孩子郑重地宣布:“妈妈、爸爸,明天你们不能待在家里。”<br>    镜头三:在年夜饭的餐桌上,“小太阳”、“小公主”们旁若无人地咀嚼、吞咽着自己喜爱的美味佳肴,全然不顾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的筷子尚未举起。<br>    镜头四:新学期一开学,浩浩荡荡的车队护送住校的孩子们返校报到,爸爸为孩子挂蚊帐,妈妈为孩子铺床理褥,奶奶为孩子擦桌抹椅……长辈们汗流浃背的操劳与孩子们听着MP3、哼着流行音乐袖手旁观的泰然自若形成强烈的反差。<br>    “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上述的一件件事例,是本可以理解但不能听之任之的:亲情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作为教育者和渴望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子女的家长们来说,更应该透过上述现象,去思考较深层次的问题:我们长期以来事实上以智育为本的教育的弊端是不是已经暴露无遗;什么是素质教育,它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哪里?升学和育人难道真的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吗?从一线的教育实践来看,我们认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应放在日常生活行为规范与公民道德修养的养成上,其出发点是情感的教育,归宿应落实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上。其中“情感”和“习惯”也包含了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这正是学生学习进步与人品、人格养成的最基本和最佳的结合点。<br>    亲情教育缺失,感恩便无从谈起。一位老师曾作过这样的问卷调查,他让学生试着在三种紧急情况下,选择其中之一捐出他们的零花钱。这三种情况,其一是非洲中部遭遇严重旱灾,人民正濒临死亡;其二是捐助一位家境贫困、正面临辍学的优秀学生;其三是捐钱添购一部复印机,放在年级办公室供学生使用。老师让学生以不记名方式进行选择,结果有85%以上的学生选择捐钱买复印机,约有12%的学生愿意资助优秀学生完成学业,只有3%的学生决定帮助非洲的灾民。由此这位老师想到,在某次为遭遇印度洋海啸的灾民捐款的活动中,他的学生中有一个孩子竟然挪用父母给的20多元捐赠款买了一套卡通画片,却舍不得为灾民留下1毛钱。忽略亲情教育的后果,是孩子只关心自己的切身利益,习惯漠视和自己“毫不相干”的人或事物,这是十分可怕的。
展开
目录
感恩节,孩子是否铭记亲情<br>宝贵的生命值得感恩<br>感恩创造文化的先人<br>感恩——快乐生活的秘诀<br>我们是大自然的婴儿<br>感恩朋友感恩对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