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拘而演《周易》
商朝末期,国君纣王非常残暴,引来了上到王宫贵族,下到黎民百姓的声声怨恨。而西部的诸侯国在西伯姬昌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姬昌就是历史上的周文王,是商末周族的领袖。由于他广施仁德,发展生产,得到人民的拥戴。所以,引起了商朝朝中奸臣们的嫉妒和不满,他们就想办法让纣王把姬昌囚禁起来。
商纣王为什么关押姬昌?据说,纣王时有个九侯,九侯有个漂亮而且正直的女儿。她被商纣王召进宫,但是由于不愿与纣王酒河肉林地淫乐,纣王一发怒就把她给杀了,还把她的父亲九侯也杀了。鄂侯是个很正直的人,出来为九侯讨公道,没想到纣王也把他杀了。殷纣王把鄂侯杀了还不算,竟然下令让刽子手将他剁成肉酱做成肉饼让大臣们吃。西伯姬昌听闻此事之后仅仅长叹了一声,就被人告了密。
以崇侯虎为首的奸臣们向纣王进谗言说:“姬昌在西部大力扩张兵力,很有野心啊!”纣王说:“他那里是我大商的西部屏障,让西周帮我挡着野蛮异族的侵犯,这很好啊!只有他强大了,大王我才放心逍遥呢。”
奸臣一听,此招不灵,于是又向纣王说:“听说大王您因为美女诛九侯杀鄂侯的事,他居然叹了声气,表示不满呢!”
纣王说:“岂有此理!那把他杀了吧!”
但奸臣们一致认为,如果现在杀了姬昌,周人肯定会起兵犯上,而且姬昌在诸侯中德高望重,会引起天下人不满!杀他要有他造反的证据,以服天下,把姬昌先囚后杀那才是上策。
纣王说:“那好吧,那就先把他关起来,等我什么时候想杀他再杀!”
姬昌就这样成了囚犯,被囚禁于当时的国家监狱——城(今河南汤阴县)。文王被囚禁城以后,纣王和那些奸臣们暗地派了许多密探严密地监视看管他。
姬昌被囚后,敢怒而不敢言,他深知自己的险恶处境。为消除商纣王的戒心,他每天饭不敢多吃一口,话不敢多说半句,白天背土修狱墙,夜里坐在地窖的草席上研究学问。他从自然界选取了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物,作为万物生成的根源;他把世上千变万化纷纭复杂的事物,抽象为阴阳两个基本范畴;他把刚柔相对、变在其中,作为自己对世事和人生的基本看法;他将八卦演绎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专心于八卦研究。最终,写成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周易八卦》。
整整7年时间,在两千多个日夜里,文王就用监狱地上长的蓍草作为工具,把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演绎得清清楚楚。他这样做的最初动机,可能只是为了预测自己的命运,为了短暂地忘记那难忍的污辱和锥心的苦痛,但他的研究成果,却为预测学埋下了第一块基石,对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做了最早的探索。他创立的易经演绎方法,也已被当代科学家借鉴于现代科研中。
一次,相臣比干来城探望姬昌,见他被囚在阴暗潮湿的地窖里,披盖草席,头发蓬乱,颧骨突起,瘦得皮包骨头,不由痛心地放声大哭。比干出了城,连夜赶到京师,质谏纣王,说西伯感蒙圣恩,念念不忘,已经悔改自新,请求赦免出狱。
纣王在奸臣们的策划下,决定赦免姬昌回西岐,但需要他的大儿子伯邑考来当人质,如果有什么风吹草动,先杀他儿子。
不久,姬昌长子伯邑考来京替父抵质,纣王见他文质彬彬,忠诚老实,还会弹琴、驾车,就把他留在宫中喂马,准备考验一段时间再放西伯。谁知纣王宠妃苏妲己一见伯邑考眉清目秀,琴艺绝伦,便对伯邑考生出了爱慕之情。一天深夜,她假装要向伯邑考学习弹琴的技巧想要亲近他。伯邑考没有被美色诱惑,甚至还严词谴责妲己不守妇道。他们的争执惊动了侍卫,苏妲己恼羞成怒,就反咬一口,诬陷伯邑考借传琴之机调戏她。
纣王听报,暴跳如雷,就把伯邑考杀死并剁成了肉酱,还把肉酱做成肉饼送给姬昌吃。
姬昌早已在卦象中预知这件事了,但为了不露破绽,他把泪咽到肚里,装作不知道连吞三饼,还感谢纣王皇恩浩荡。纣王得知哈哈大笑,以为文王卜卦只是浪得虚名而已,从此对西伯的监视渐渐放松了。
比干听说此事,急忙秘密写书信到西岐,让西岐的人快来保救文王姬昌。
不久,文王的朋友散宜生、宏夭、辛甲等人带着美女、珍宝白玉、奇禽怪兽来赎救姬昌。纣王看了这些礼品,高兴万分,就赦免了姬昌,让他回西岐去了。
姬昌归国以后,在姜子牙的辅佐下,国富兵强,势力日增,很快就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灭商的条件基本成熟了。
正当要发动大规模战争灭商时,文王不幸病逝。临死前,他千叮咛万嘱咐他的儿子周武王(姬发),一定要完成灭商的大业。文王死时97岁。
解读奇书《易经》
《周易》也叫《易经》,是我国三千多年前的一部古典哲学实用著作,集中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是我国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最早起源。从战国时代起,就被看作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关于《易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史上众说纷纭,因为《史记》有“文王拘而演周易”的说法,所以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商朝的周文王所作。
根据《史记》记载,姬昌被囚禁7年,在监狱里,他将伏羲的先天八卦改造成后天八卦。《周易》以占筮的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内容几乎涵盖了人类社会的全部,被誉为“群经之首”。
通观《周易》,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实用,它对天地宇宙,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哲学高度做了阐述,阐明了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充满着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特别是对伦理道德、思想方法、事物转化、新陈代谢、治军作战、刑事诉讼、婚丧嫁娶、夫妻关系、家庭教育、喜怒哀乐、居家旅游、生老病死,以及革故鼎新等,作了带有普遍规律性的论断,是把抽象的哲理和活生生的社会现实结合起来的典范,是我国古代实用性很强的生活教科书。
但长期以来,由于该书语言晦涩,理论深奥,有些人认为它是一本天书,只把它当作一本算卦占卜的书,为封建迷信活动提供一些牵强附会的依据,因此我们应该客观而辩证地认识《易经》的价值。
展开